大学老师,一直是博学多识、时间自由、高学历高水平高薪酬的三高人物代表,社会地位嘎嘎吃香。大家一提起“大学老师”,羡慕的滋味都要溢出手机屏幕了,实际上呢,大学老师在科研、教学及家庭三者之间忙得团团转,幸福指数也不见得人人都高。
学阀的幸福指数高,他们拥有大量的学术资源,在专业领域里有绝对话语权。两院院士是专业领域里的顶尖高手,其次是有小院士之称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接着是青千、青拔、青长、优青等四青人才。
但普通的青椒们幸福指数就不那么好看了,他们除争取国家自/社科基金之外还要完成相对应的paper考核、教学质量考核,到了聘期没完成任务的话,就要非升即走了。
还有一类教学型教授,幸福指数也不高。虽然赶上了高校红利的末班车,但由于年老智衰,科研能力已完全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每每被科研考核压得喘不过气来。
部分杰青名单
科研达人在高校如鱼得水,收入颇丰,幸福指数自然高,但教学型老师靠勤扒苦讲,也挣不到几个课时费,年终奖数字难看得让人心碎,这种大学教授穷得只剩下情怀了,幸福指数在哪?
一节课几十块钱,大家算一下帐
任何社会都是二八分层,金字塔底的人数永远多于塔尖的,很多高校老师自己卷不动了就鸡娃,大学老师的二代成才率相对高一些,卷赢了的教师后代考取了清北、华5或者强于自己任职学校,幸福指数挠得一下就攀高了。但也有老师后代怎么鸡也不中神,这种老师心情如阴天,乌云密布,幸福指数能高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