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原文人间烟火落寞
文/邓万发
人间烟火
走向摩天轮
走到高铁站
看进写字楼
不敢再走。这里的人渐感陌生
黄昏的村庄
还有没有炊烟袅袅
柴火还有农家味吗
煤炭还有温暖的光阴吗
人间烟火想家了
人间烟火开始越来越孤独
常常在厨房的灶台空守
海底捞自热式米饭横空出世
横扫了二千年的后生代
他们和人间烟火隔代了
话不投机,不食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
看不懂快餐经济
看不懂数字社会
更看不懂现代年轻人
2024年1月
赏析通读诗歌,这首诗的立足当下,挺有时代感。世事的变迁,总是让人感到恍惚。在时代的洪流中,诗人寻找人间烟火,倍感碰壁,叹人间烟火不再,几分失落怅然。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某种程度来说,对人间烟火是摧残,淡化了人情味。诗人将人间烟火放置在现代都市面前,显得格格不入,这一对比,让怀旧的人唏嘘不已。诗歌在这种表面现象的冲突之下,思想内容不知不觉地深化,引发了读者的沉思和共情。
在第一节中,将人间烟火人格化,仿佛一个远古人走进了现代文明。摩天轮、高铁站、写字楼,这些庞然大物颠覆了人间烟火的认知。对于超出认知的事物,第一反应可能是陌生、无感,抗拒,甚至恐惧。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花缭乱。物理世界的改变,催生了心理的变化。
再看第二节,人间烟火逃离了城市,来到了村庄,诗人开始回味人间烟火的味道,随即发出了对现实的拷问。把“炊烟袅袅” “农家味”“炭火的温暖”当作是人间烟火的特色代表。足可见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一句“人间烟火想家了”,让读者多少有点破防。这种朴素的情感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却偏偏渐渐在消失。家不在了,情也跟着淡了。
第三节,人间烟火的孤独,实际反映了是诗人内心的孤独。诗人罗列现代意象,一方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冲击。厨房的空灶台,对应海底捞、自热式米饭。在追求方便快捷的过程中,人间烟火丢失,人情落寞。诗人用了三个词来形容过去和现在的关系,即“隔代”“话不投机”“不食人间烟火”。隔代意味着思想的代沟产生,基本无法调和,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思维不在一个频率,话自然不投机,任何一方的妥协都是伤害。这句“不食人间烟火”,将矛盾进一步激化,诗歌的内在张力到达最高点。
最后,诗人将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进行了一场交锋。以快餐经济、数字社会、现代年轻人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让人间烟火困惑,诗歌也结束于此。这不懂的背后,或许有自我的怀疑,或许有对过去的追忆。认知造成的局限性,已然成了社会矛盾的主要诱因。
诗人将发展带来了的变化摆在人间烟火面前,这不仅造成视觉的打击,更造成心理的冲击。现代文章和人间烟火是两个不同维度的生存状态。孰好孰坏,不能简单的下定论。诗人将这一主题拿到台面来,引发的是读者的思考。老一辈人可能倾向人间烟火,而新生代的年轻人可能更倾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诗人得出的结论“人间烟火落寞”,恐怕是必然现象。新旧更替,一种文明的陷落,一种文明的崛起,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这首诗所讲述的内容,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大的挑战在后面。与时俱进,永不过时,矛盾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行消解,这是读诗后的思考。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作者:邓万发,从军15年,少校军衔,曾在中山市政府部门工作,后创办企业经商。热爱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