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传》第二部《高志远》第四章西撤1.莲花院会议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9-02 21:14:38

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二部《高志远》第四章 西撤 1.莲花院会议

高志远画像

1.莲花院会议

然而,铁厂会议“会后邓华一再发电,请宋时轮来铁厂主持军区工作。宋时轮于9月初来到铁厂。

邓华向他详细介绍了铁厂会议情况和作出的决议,宋时轮说决议无法执行。

他说:‘不稳固建立根据地,平原地区游击战争能坚持吗?青纱帐眼看要倒了,青纱帐倒后,部队失去掩蔽场所,敌人来个大扫荡,上力可能待不往;新部队未经整训,就可能垮掉。’”

“邓华说:‘铁厂会议决议成立五个军分区,就是分头建立根据地,主力十一支队(邓部)和十二支队(宋部)也分别担负建立一个军分区的责任,就是从稳固建立根据地考虑的。’

宋时轮说:‘现在需要集中兵力创建山区根据地。’接着宋时轮提出热宁边界地区的都山是个大山区,‘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曾在那坚持过,建议立即前往,开辟都山抗日根据地。

宋时轮迅即来到丰润县境霍庄李运昌部,李运昌正在这里召开会议,贯彻铁厂会议精神,部署整训部队,肃清土匪,以建立丰滦迁粮据地。宋时轮命令李运昌带第二总队立即东渡滦河,配合他亲自率领的三十一大队,分两路向都山进发。”(见《邓华将军传》,第110-111页)

1938年“9月10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王稼祥联名电示四纵和河北省委,要求宋邓部队以团营为单位,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与起义部队合编,使冀东游击队正规化,各军分区正副司令由八路干部和地方干部担任,并着手建立县区政权”(见《邓华将军传》,第110页),9月23日,刘少奇致电聂荣臻:“除从天津调干部加强冀东外,宋、邓部队须以团营为单位,分散与抗日联军配合,方能整理与巩固部队。望去电指示。”但均未能得到落实。

而“都山虽是大山区,但人烟稀少;东北义勇军确曾在那里坚特过,但早已失败。日寇和伪满围攻义勇军时修了一些据点和公路,利于担任机动。加之宋时轮、李运昌率部队进军时,正值连绵阴雨,山洪爆发,困难重重,在敌人节节阻击情况下,部队不能立足,便退回滦河以西,转移到蓟县北部山区。自此以后,冀东形势急转直下。”

“9月中旬,宋时轮从都山前线回来后,四纵党委开会,都山失利,导致许多指挥员情绪低落。会上,多数人主张主力西撤平西,并动员一部分起义部队,随主力到平西整训,明年再拉回来,也同时留下三个支队,坚持在冀东开展游击战争。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主力有条件也应当在冀东坚持下来,并且也能够在冀东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邓华认为:冀东有条件坚持,而且也必须坚持,但是怎样坚持,特别是青纱帐倒后怎样坚持,多数人提出问题也是有道理的。但主力撤回平西,这是一个战略性变动,需要请示八路军总部。

邓华于9月19日将上述两种意见综合上报,等待上级指示。

宋时轮于会后即率领四纵主力四个大队中的三个大队和骑大队,往西撤至蓟(县)平(谷) 密 (云)地区,而且接着拉过潮白河以西。”(见《邓华将军传》,第110-112页)

《冀东革命史》记:“进军都山的四纵主力和冀东抗联,在抚宁、青龙边境,连续遭受日伪军阻击,进军都山未能实现,不得不放弃在都山建设根据地的计划。”

“四纵党委在迁安县莲花院(今属迁西)召开了有四纵大队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最后会议决定,四纵主力西撤,留下三个各百余人的游击支队,坚持游击战争。其它暴动队伍去平西整训的人数,由各路决定。”(见《冀东革命史》,第205页)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记:“四纵队党委和抗联负责干部在迁安莲花院 (今属迁西)开会决定,四纵队主力西撤整训,抗日联军随军西撤整编,次年春天再回来。”(见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员会编《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第38页)

罗印文著《邓华将军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0 阅读:6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