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也需要一本“错题集”。

小铮说体育 2024-03-24 16:41:14

上学时期,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东西叫“错题本”。老师让大家把每次考试后出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对应考点、知识点,去针对性解决,避免下次考试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理念放在马拉松中或许同样适用,一场马拉松漫长的42.195公里,充满许多变数,能够完全发挥达到自己满意成绩的比赛往往不多。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能在日常训练就针对性练习和解决,会让下一场比赛跑得更好。

后程体能急剧下降,无法保持速度。

后程掉速是困扰大部分跑者的问题,难以刷新PB达到自己目标,甚至只能“散步”完成比赛。这类情况的常见原因,可能会有几个——日常训练长距离太少、全过程体能分配不合理……

一些跑者日常跑量并不低,每月能保持200-300公里左右,但依然无法在比赛中发挥理想状态。我们特意对话了一些这类跑友,他们保持着规律的跑步训练,但每次都在10-14公里左右,每次配速也都类似。

这一问题在于训练结构单一,没有安排3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训练,甚至没有高于14公里的单次跑量,完全没有体会过马拉松后程的感觉。身体肌肉耐力也适应不了奔跑一两小时后,一直做到稳定输出。

建议以马拉松为备战目标的跑友,至少每两周安排一次30公里或35公里的训练内容,让身体不断适应“后程的感觉”。

另一类的跑友是比赛中前半程过快,认为身体可以驾驭这一配速,但是体能在前期过度消耗,导致无法支撑后程也用恒定的速度跑完。此时建议前半程压住节奏,30公里后再按照身体状态慢慢加速。即便没有加起来,也不至于让你较为崩溃地完赛。

赛中遇到抽筋,无法支撑完赛。

抽筋的大部分原因是电解质平衡出现了问题,遇到此类情况往往是自我感觉还有体力,心肺也还算舒适,但因为抽筋无法正常奔跑而感到很沮丧,甚至只能退赛。

建议在日常的长距离训练中试试盐丸的补充策略,如果天气炎热的比赛可以在赛前就补充一粒盐丸。训练中的长距离多试试电解质饮料、盐丸的补充,对身体状况的改善,比赛中便可以效仿。

此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充分,开跑前大家比较拥挤、难以站开,进入赛道前就充分进行热身,也能规避比赛中抽筋情况的发生。

因天气原因觉得很难受,难以达到预期。

天气太热,特别是后面,导致没跑好。不光是大众跑者,这是很多精英运动员也会出现的问题。

如果说训练中要适应,就只能针对性进行一些耐热训练,例如热天仍然坚持完成训练计划,气温上升应该适当降低配速,但具体降低多少,训练中要去“试”,才能在比赛中去应用。

一些观点认为日常训练都选择凉快、舒适的时间段和地方去跑步,不利于恶劣天气下比赛的发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当实际情况中气温骤升时,大众跑者应该做的是调整目标去舒适的完赛,而不是硬撑着之前计划的目标配速。

另外比赛过程中可以往头上浇水,戴帽子等措施,来降低气温对自己的影响。

肠胃问题,导致比赛体验不佳。

肠胃问题导致发挥不佳或弃赛,多见于越野赛,但马拉松过程中如果中途多次找卫生间,也是非常影响节奏的。

有些跑者不适应某款能量胶,有些跑者喝了某款饮料会胃疼,或者前一天吃了某些食物,这都是会碰到的情况。肠胃出现问题,体内电解质也会紊乱。

赛前、赛中吃什么,除了通过比赛去试,训练中我们可以对要使用的能量胶品牌进行测试,同时也可以看看吸收反应。

一些重点课前,也可以针对性观察一下自己的食物,比如是面条、米饭、稀饭、面包、土豆,哪一类碳水你身体的吸收效率最高,最能提升你的运动表现,比赛前采取以往的饮食模式,也给心理一些积极暗示。

一个人跑没节奏,未能达到目标。

会有一些跑友是训练中跟随跑能够高质量完成,一旦自己跑便显得“节奏”缺失,完成情况也不那么完美。

如果比赛中遇到这种情况,后半程没有了水平相当的跑友一起前行,这类跑友很可能就慢跑“顺”下来了。

这种特别需要“节奏”的跑友,训练中可以特意去模拟长距离的匀速跑。例如一次35公里的训练,制定一个比赛日目标配速,完全按照这一配速去进行,前面压住,后面不掉。试着一个人去完成几次,找到自己的节奏。

回看训练中的分段数据,你会发现哪一段会掉速,原因是什么,比赛中这一段怎么办。都说肌肉是会产生记忆的,你对某一个配速段的身体感知越来越熟,比赛中也会更加掌控自如。

赛中调动不出状态,发挥不出训练水平。

一些严肃跑者制定破3、破245的计划,在训练中已经具备这一能力,发现到了赛场往往达不到训练的表现。

资深跑友曾说过:“今天状态好不好,热身阶段其实就知道了。” 良好的竞技状态,身体会感觉很轻盈、肌肉弹性好、神经兴奋性高,迫不期待想比赛。

赛中调整不出状态,很多是赛前调整没做好,赛前练“大”了,或者歇多了,两个极端。此外过于密集的比赛安排,导致身体没恢复过来,也是状态不佳的原因。

赛前减量是个大原则,但是具体到应该怎么减,强度刺激又到什么程度,不同跑者有不同的情况,这更多只能通过过往比赛的积累去总结。

训练中我们可以锻炼的是心理层面,一些状态调动不佳是面对陌生环境或者太想跑成绩的想法导致紧张。此时所谓的“心理建设”就很重要,可以把日常的重点课如间歇、长距离,当作重要事去完成,将饮食、睡眠、交通规划、准备活动,一切把它当作比赛去对待,多试几次,怎么能调动出最佳状态。

装备影响细节,导致运动表现不佳。

装备如果磨脚、磨胸、顶脚……这类情况应该是跑者最会感到遗憾的事。

因此比赛日的装备做好是赛前就经常使用的,例如一些背心出汗后会不会磨,长距离后程排汗效果如何?鞋子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支撑自己跑完全程马拉松?

这也是不建议大家穿新鞋参赛的原因——一定是要“踩开”过的鞋,如果这双鞋跑过一些完美的训练课,也会从心理层面给你加持。

此外竞速短裤、背心舒不舒适?袜子湿了会不会磨?眼镜会不会起雾?腰包会不会晃动?发带吸汗效果怎么样?这些细节都同样重要。短距离的训练一般感知不深,一定要去长距离训练中感受过。如果到比赛日再去测新装备,那已经来不及了。

秋季赛场已经逐步开启,检验夏训成功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当然希望每个人都在一场场比赛中拿到高分。

有些会影响比赛成绩的潜在风险,一定要在训练中找到解决方案。那些吃错的食物,带错的装备,没好好分配的体能,宁可在训练中出错,尽量不要让它在比赛中发生。

0 阅读:0

小铮说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