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宅窟、灵异之府——崂山道士的开山鼻祖们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2 01:54:01

崂山素有神仙宅窟、灵异之府的美称,崂山道士名扬天下,尤其以一招“穿墙术”被人熟知。

道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少修行者,来到崂山隐居修仙,采药炼丹,散见于历朝历代的方志史料中,可以看做是崂山道家的开山鼻祖。

《即墨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尝登劳山,得灵宝度人经”。

秦始皇东巡,至琅琊途中,曾经前往崂山,诏命方士徐福在此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出发点就在崂山脚下的徐福岛。

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有朝廷上大夫名叫张廉夫的,曾经在崂山择地修筑“三官庙”,祭祀供奉天地水三官神主,并在庙前栽种一棵柏树,至今两千余年。三官庙已变成如今的“太清宫”,是崂山最大的道家活动场所,而柏树郁郁葱葱成为当地奇景“汉柏凌霄”。

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两宋,虽不断有异教徒在此传播教义,但道教在崂山长盛不衰,各地道人、方士在此求玄避世,比较著名的有刘若拙、李哲玄等高道。

再到金元时代,崂山道教达到极盛时期,特别是全真教在北方兴起后,南宋末年至大元初期,有王重阳的弟子马钰、王处一、邱处机、郝大通、刘处玄、谭处端、孙不二等七人,号称“北七真”,在他们的影响下,崂山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全真派活动中心,全真天下十方丛林中,崂山太清宫有幸列为第二。

重阳真人活动的时期,为金元时代,他去世以后,由大弟子马钰接替掌教职位,全真教派虽然创立于“南渡之后”,但是有着“义不仕金”的传统,即便后世小说文学创作,也多把王重阳看作抗金义士领袖。

实际上,作为宗教而言,能够依附于统治阶层,才是生存发展的最好选择。全真七子并非不想追从大金政权,二代掌教马真人,延续了师父重阳真人以苦修为主的方式,他的教众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民众,他本人也从不主动结交官府,也没有刻意寻求道场,营造宫观。

大金政权对地方宗教势力是有警惕性的,曾经于大定十八年下诏严禁民间私自修造庙宇寺院,大定二十年再下诏禁止道士云游传道,令“各还本乡”,以全真掌教之尊的马丹阳,也被朝廷从关中传道,一路驱赶返回宁海老家。

此后,谭处端、刘处玄先后继任掌教一职,却都没有对全真教的发展贡献什么重要作用,直到邱长春即位掌教,他审时度势,终于做出了对全真教最有利的政治选择,以七旬高龄带领十八弟子远赴异域,大谈“止杀”、“长生”之道,将王重阳传下的全真教依附于成吉思汗的大元帝国。此后,才有了全真教的一家独大,一跃成为全国的国教。

长春真人邱处机,一生七到崂山,崂山至今留存的大部分摩崖石刻和古代诗作都与他有关。

对崂山历史风物研究颇深的,是著名学者周至元先生,他曾对崂山金元以来的道家流派进行了考证,认为崂山道教派系虽多,实际上主流的“劳山道流约分为四派”——

其一是龙门派,“祖邱真人长春,今山中修真庵、北九水、百福庵诸观属之”,龙门派的起源,以邱长春在金大定二十年(1180)于龙门山悟道隐修而得名,因此尊其为开派祖师。实际上,从邱真人及其再传弟子活动轨迹看,崂山龙门派并非传自丘祖本尊,而是其后世弟子攀祖追宗的结果,其实际形成年代,在明清之时,此时邱祖早已逝世多年。此后,又有鹤山派,祖师徐复阳,是龙门派分支。

其二是随山派,“祖刘真人长生,今太清宫属之”,还有自在庵、白云庵、真武庙等处。

其三是华山派,祖师爷是广宁子郝大通,“此派属者最多,若上清宫、太平宫、关帝庙、蔚竹观、神清宫、华楼宫、通真宫等庙尽系焉”,

以上三家道派,皆出自全真一系,可以看作是重阳真人的嫡传、再传,除了上面的龙门、随山、华山等派,还有长真子谭处端的南无派、丹阳子马钰的遇仙派、玉阳子王处一的嵛山派,还有北七真唯一女弟子,清静散人孙不二的清净派,在崂山皆有传播,各有道场。

其四是金山派,“源出龙门,至孙玄清始立此派,自云洞、斗母宫、凝真观,皆其属也”。

据《崂山太清宫志》记载,长生子刘处玄真人,曾经在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与北七真邱真人等道侣,由全真祖庭宁海郡昆嵛山同游崂山,七真聚会后,刘处玄独自留在太清宫中传法讲道,一时间归附云集,太清宫道众皆归属刘处玄的随山派,由此成为随山祖庭。

上面的说法出自历史传说,究竟有多少真实性不得而知,另有一种说法是,除了邱处机经常云游至崂山外,像郝大通、刘处玄等人,考察其活动轨迹和生活时间,亲自到崂山传道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以推断,以二祖为创派宗师的道派,多半也是与龙门派类似,是攀附祖师的结果。不管如何,有了诸多教派的传承发展,崂山逐渐形成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盛大规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