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国首位女航天工程师王浩泽的履历,才知道什么叫天才只是见她的门槛。
她出身平凡但智商不凡,18岁考入东南大学,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保送东大研究生,25岁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担任高级工程师,30岁入选中国第三批航天员,34岁加入神州19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开创女性工程师飞越太空的先河。
这么彪悍的女飞人,早在读高中时期就已经是全校的焦点,她的高中物理老师就被她震撼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会双手写字儿,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右手写累了,左手接着也写,而且她在物理、化学思维上特别缜密。”
无独有偶,她的大学班主任提到她也是啧啧称奇,“她的专业成绩是全系第一名,所以四年的这种综合成绩使她能够作为最优秀的一个毕业生,然后保送到东南大学继续深造。他们同寝室的这个同学也跟我讲,说她一直在这三四年的时间,都是每天到图书馆自习,晚上的时候10点或11点才回校,这时候其实是图书馆闭馆的时间,所以一直是这种坚韧不拔的对知识的这种追求,一直在积励的她,所以她自己从早有这种就是说立志报国的这种行为。”
正因为此,王浩泽才会在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将简历投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又在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单位时,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只是通过层层严格选拔进到航天组后,她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里唯一的女性航天员,她面对的难题多不胜数,她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还需要穿着厚厚的鞋子,再蹬上脚限位器,在失重环境下将鞋子卡进不到2cm宽的卡槽里固定好,再加上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以及海上搜救训练,重重的考验像一座座关卡接连向她扑来。
一开始她的确措手不及,会费劲、失力、犯困、眩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想过放弃,可每到这时候她就会想起那件影响她终生的小事。
“在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师给我分的课题特别的难。有一天我就找我的导师讲,我说我以后又不一定搞科研,我为什么还要做这么难的课题,我要付出这么大的心血。我们导师当时跟我说了一句影响我终生的话,大意是这样的啊,就是说我并不指望你读我的研究生就一定搞科研,但是你现在做每一件事情,你都一定要认真的去做,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不管它是不是你终身的事业,你都要养成这个认真做事的习惯。不然的话,等以后你遇到了你喜欢的事情,你已经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
这番话像大力水手的菠菜一般,不断给予她再来一次的勇气。慢慢的她适应了所有模拟环境,学会了太空穿针。还在每次大型训练后写下战斗宣言,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她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如果太空注定会有女性的身影,为什么这个人不能是自己呢?
抱着这样的信念,王浩泽一步一步走到事业的顶峰,她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巾帼自有巾帼的风采,谁说女子不如男。都说“知识改变命运”,那么王浩泽就是最好的诠释。出身平凡的她,通过自己的奋斗,最终实现了飞天梦,这不仅是她的骄傲,也给所有追梦人树立了榜样。
人才就要给待遇,给空间,给尊重,给权利,我们到底给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