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粦

字说文 2024-08-02 08:34:33
粦【lín】,甲骨文的字体,中间像一个人(大),周围有四个点,像是在闪闪发光。金文字形把下面写成方向相反的两只脚(舛)。篆文写成以炎和舛组成的会意字,意思是会流动的鬼火。汉隶把炎讹变成了米,写成“粦”。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炎部》粦:兵死及牛馬之血爲粦。粦,鬼火也。从炎、舛。......人足也。言光行著人。

段玉裁注:《毛詩》字本作熒,或乃以釋蟲之熒火卽炤當之。且或改熒爲螢,改粦爲䗲,大非詩義。古者鬼火與卽炤皆謂之熒火,絕無螢字也。......按:詩言宵行,謂其能相背而行。”

“粦”是燐的本字。燐,即螢火。是夜晚在野地里常见的忽隐忽现的青色火光,是液态的磷化氢( P2H4)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所产生的火光。在文献中,燐和磷常常通用,并替代了“粦”。

以「粦」作偏旁的形声字

邻(鄰)居的“鄰”,怜(憐)悯的“憐”,嶙峋的“嶙”,麒麟的“麟”,波光粼粼的“粼”,鱼鳞的“鱗”,瞵视的“瞵”。

文 献 选 读

“《詩經·豳風·東山》:熠燿宵行。”

夜间的萤火闪闪发光。

熠耀[yì yào],即燐(磷)火或萤火虫的闪光。

宵行,指萤火虫在夜间飞来飞去。

“西晉·張華《博物志》:戰鬭死亡之處,有人馬血,積年化爲燐。燐著地入草木,如霜露不可見。行人或有觸者,著人體便有光,拂拭便分散無數。”

张华认为:战场上死亡人马的血,渗入地下后化为磷(燐)。行走的人接触到之后,粘在身上就会闪闪发光,用手拂拭就会分散开。

“《列子·天瑞》:馬血之爲轉鄰(磷)也,人血之爲野火也。”

列子说:马血和人血都会转化为磷火,在荒野中看上去像是鬼火。

“《淮南子·氾論訓》:老槐生火,久血爲磷,人弗怪也。”

枯死的老槐树可以生出火,血液凝固久了就会有燐火出现。人们并不会觉得奇怪。

“東漢·王充《論衡·論死》: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為燐。血者,生時之精氣也。人夜行見燐,不象人形,渾沌積聚,若火光之狀。燐,死人之血也,其形不類生人之血也。”

王充说:士兵被兵器杀死后,世人说他的血会变成为磷。血,是人活着时候的精气。人们夜间行走时看见的磷,不像人的形状,是模模糊糊地聚积在一起,像是火光的形状。磷,是死人的血,它的形状不可能同于活人的形体。

成 语 典 故

不磷不缁

磷,在这里是指一种薄而坚硬的石头。缁,是把布帛染成黑色。这句话是说:坚硬的东西再怎么磨也磨不薄,洁白的东西再怎么染也染不黑。以此比喻君子虽然身处乱世之中,但不因外界的恶劣影响而有所改变自己的人品,出污泥而不染。

“《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0 阅读:5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