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巨著《儒林外史》诞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凄苦?

邓海春 2021-04-17 15:44:34

“噫!好!我中了!”“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这段极具市井气息,又十分有趣的对白是如今网络上经常能看到的“梗”之一,也是早已被许多人刻入脑海的“名台词”。众所周知,这段话来自于讽刺名著《儒林外史》,其背景故事是五十多岁的范进经过二十余次的落榜,终于考中了举人,结果喜极而疯。

当年屡试不第时,范进被周围的邻里嘲笑贬低,但自从中了举,就连曾经不敢高攀的达官显贵都主动前来结交。《儒林外史》用这样悬殊的前后差异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作者吴敬梓不愧被誉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可惜的是,如今人们都把范进当作笑料,却常常忽视他有多么可悲。其实,在《儒林外史》这部巨著诞生的背后,还有着更多的辛酸和凄苦。

吴敬梓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家中乃是安徽全椒县的一个声名显赫的官僚世家。和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人物一样,吴敬梓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机敏和聪慧,然而,庞大的家族在带给他衣食无忧生活的同时,也将他卷入进了族内的纷争当中。因为被过继给了身为长房长孙的吴霖起,将来能够继承最多的一份家产,吴敬梓自小便遭受着族人的嫉妒甚至怨恨。

十三岁那年,吴敬梓的生母病逝,不幸的遭遇让聪慧而敏感的他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另一方面,从小受到的封建科举教育也让吴敬梓感到不满,他热切地希望能够从唯功名是图的学习中逃出,于是广泛阅读了大量的“闲书”,这为他日后创作《儒林外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接下来的日子,吴敬梓过得并不快乐。尽管他年纪轻轻便考上了秀才,但却目睹了养父吴霖起因为清廉正直被腐朽的官场驱逐,后来一病不起。没过多久,族人们趁机提出分家,并仗着吴敬梓不擅长与人争斗夺走了许多原本属于他的家产,甚至他重病的妻子也因为不堪欺压撒手人寰。此时,吴敬梓失去双亲和结发妻子,人生几乎跌到了谷底。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不擅长经营理财的吴敬梓很快将父亲的遗产挥霍一空,以至于当时远近乡里都称他是败家子,以他为反面典型来训诫自家的孩子。雍正年间,吴敬梓也曾经尝试参加科举,但却被批评是“文章大好人大怪”。到了后来,吴敬梓已经沦落到了把衣服都典当出去,冬日里只能靠不断走动来“取暖”的地步。

乾隆即位元年,吴敬梓被推荐参加不限学历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只要通过便能得到官职,然而他却坚决不愿,宁肯继续忍受饥寒。关于《儒林外史》的成书年代,目前尚无确凿答案,但大体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左右,此时的吴敬梓已经快到天命之年,但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锐气和锋芒,这一点在书中几乎毫无保留。

当然,吴敬梓在写书时也没有傻到直接批判朝廷,而是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明朝。和许多讽刺作品一样,《儒林外史》是借许许多多故事从侧面描绘当时的社会现状,并以小见大地对一些社会弊病进行批判。客观来说,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范进中举”不过是全书中一个比较具有特色的片段。除了它之外,书里还有许许多多体现人性弱点、社会问题的故事,其中不少都在辛辣讽刺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让人初读忍俊不禁,细想感慨万千。

毫无疑问,吴敬梓亲眼目睹了养父因为正直为官场所不容,遭受了同族人的妒恨欺压,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故,最终陷入到悲惨的生活中无法自拔。不过,他却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选择了以文字为武器,通过笔下的一个个人物、一起起事件对当时腐朽不堪的社会进行赤裸裸的揭露和血淋淋的批判。

作为一个深受生活折磨,阅尽世态炎凉的人,吴敬梓有足够的资格去记录自己眼中的“康乾盛世”,他的作品也确实做到了在文坛中不朽。当年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写《儒林列传》,记载了儒学大师的风采事迹,展现了当时儒学兴盛的场面。千余年后,吴敬梓化用其名写出《儒林外史》,记载了被封建儒学残害的人们,展现出了“功名利禄”对人心和人性的腐蚀。

在看到范进因中举而欣喜发狂的时候,我们其实应该少些嘲讽和调侃,更多地把目光放在当时的社会中。如果不是因为社会因盲目追求功名,一味贪慕利益而扭曲,范进也不至于将一个举人的头衔作为毕生的目标。综上所述,受尽辛酸凄苦的吴敬梓在晚年精心创作了《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诞生背后,有着道不尽的血泪,真似同时代的曹雪芹所写的那样,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0 阅读:64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