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套路深,岳飞多次被骗,遗言并非《满江红》,狱墙只有八个字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1 09:16:07

岳飞,相州汤阴(今河南)人,世代务农,少年应征入伍,屡建奇功,成长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他一生历任招讨使、枢密使等中高级官员,晋封武昌郡开国公。三十九岁时,因为力主抗金,被权奸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能够从普通农家成长为国家栋梁、军事统帅,相信岳王爷的情商智商无可怀疑。如果不是因为双商问题,在风云诡谲的庙堂政治中,为什么会屡屡执拗,以致沦丧生命。

岳王爷是死于坚持自己的爱国底线和理想抱负么?

是,也不全是。

两宋时代,能够一雪“靖康耻辱”,相信不仅是岳王爷的心愿,当时很多文臣武将都有类似的想法。唯一的区别是,岳王爷确实拥有恢复中原、直捣黄龙、一雪前耻的能力和机会。这样的现实,是当时庙堂中很多人并不愿看到的结果,这些人中不仅有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很可能还有宋高宗赵构自己。

哪个皇帝不想拔高自己的政治威望,不想恢复河山名留青史,天降名将岳飞于赵构,就像西周武王的姜子牙,春秋齐桓公的管仲,三国刘备的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怎么就听信谗言把他弄死了,真的是昏庸无道,还是另有别情。

政治斗争的最优结果,一定不是大家渴望的结果。

反过来看,岳飞的举动,有哪些方面是惹得当权者赵构不开心,或者说既得利益受到压力和威胁了呢。以十二道金牌召唤,这样的权威,在赵构来看,已经忍让到极致,毕竟以当年诸葛亮之地位,兵出祁山也要中了司马懿的离间计,后主仅仅一道诏书,也只得含恨遵从撤兵回蜀。

纵观宋高宗一朝,当时可谓名将如云,岳飞虽然能力超群却资历不足,朝廷还有韩世忠、吴玠、刘锜、张俊、刘光世等人。大家都很听话,只有诏命岳飞撤兵,却用了12倍的力量,对赵构来说,岳飞显然是个没有政治意识、飞扬跋扈的鲁莽军人,甚至是在用爱国情结和民族大义粉饰自己功业,直捣黄龙、匡复中原、迎回二圣,从满朝文武的角度看,岳飞羞辱了整个南宋朝廷,除了他,庙堂只有懦弱的皇帝,无能的将军,谗佞的小人。

作为南宋的主和派完全是另一个想法,主和派认为大金国很难搞,恢复旧廷难度很大,“御敌于国门之外”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如果能够打出“划江而治”的局面,那就非常完美的状态。所以主和派们希望停战,和谈,搞一个“南北朝”相安无事。

作为统治者赵构,他最初支持主战,或许也是为了自己还没坐热的皇位,后来局面逐渐稳定,每日里纸醉金迷的他,当然就转向主和派,至于迎回父亲、哥哥和七大姑八大姨,似乎也没有太重要,收拾旧山河之类,以后再说也行。

北宋靖康二年(1127)

四月。金兵大举入侵,攻破北宋汴梁城(今河南开封),帝都财富劫掠一空,还掳走了徽宗、钦宗父子二帝,以及赵氏皇族的贵胄血亲、后宫妃嫔,还有朝臣等计三千余人,打包押解北上。北宋政权宣告灭亡,沦丧于外族之手。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重竖旗帜,改元建炎,南宋走上历史舞台,史称宋高宗。不久之后金兵压境,尚在襁褓的南宋朝廷被迫“南渡”,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重新开张。

南宋绍兴四年(1134)

岳飞发动第一次北伐,夺回沦落于金朝与伪齐之手的襄汉六郡。此时岳飞的职务,是武安军承宣使,受命屯兵九江。

南宋绍兴六年(1136)

岳飞筹备再次北伐,意图收复中原。

三月二十六日,岳母姚氏去世,岳飞与儿子岳云悲痛之余,奉母遗命,“跣足扶榇”从鄂州(今湖北武昌)徒步,移送棺柩往庐山安葬。

四月初七,母亲落葬后,岳飞辞官丁忧,入住庐山东林寺,“三年之丧,人道之至大也”,他准备按制守丧三载。

《宋史·岳飞传》记载,“(飞)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抚梓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高高在上的宋高宗搞了个“金革夺情”,直接下旨让岳飞起复,以国家为重。岳飞连续上奏,请求丧满复职,宋高宗却连发三道诏书命他复职。

第一道起复诏书在岳母去世第三天(四月初九)即发出,可见皇帝对岳飞的动向了如指掌,其中第三道更说,练兵襄阳,恢复中原,是你素来意愿,如今国家用人之际,应当勉为其难。

“以墨缞视事,古人亦尝行之,不独卿始,何必过奏之耶?”古人带丧工作的先例多了去了,又不是只有你岳飞家,何必几次三番的拒绝我呢?这是赵官家在诏书中的原话。而朝廷有司也很讲政治,附和皇帝的意见,“检会大将丁忧例,合起复”。

以至于岳飞丁母忧,前后还不到一百天,就被夺情起复,剥夺了休丧假的权利。自古忠孝难两全,赵官家已经暗示,再拒绝就是不识抬举,岳飞迫于现实只得选择前者。

南宋绍兴七年(1137)

二月。岳飞奉诏御前奏对,一番“良马辩论”让宋高宗刮目相看,岳飞从此平步青云,官职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而赵构也对其推心置腹,“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君臣在“寝阁”密授计议,托付复国大事,还将犯了错误的刘光世一部兵马五万余人隶属岳飞统管。

被洗了脑的岳元帅,当时正值而立之年,气血方刚,意气风发,他牢记皇帝的嘱托,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呈递了一份《乞出师札子》的报告,详述自己的计划,赵构看完这份蓝图也非常激动,亲赐御札予以嘉勉。

看似千古知遇的君臣佳话,其实并非像表面那么简单顺利,执掌枢密院的张浚和刚升任枢密使的秦桧合计了一下,都不想让这位庙堂新锐实力做大,便以“淮西合军,颇有曲折”的理由,没有把刘光世的军队交与岳飞统辖。赵官家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既夺情又欺骗,岳飞感觉受到朝廷戏弄,他愤而辞职,再回东林寺,继续丁忧隐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史料多传,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就成书于此。

南宋绍兴八年(1138)

冬十月,张通古、萧哲等使臣携带金熙宗的诏书来南宋议和,要求宋高宗像金朝臣子一样“再拜亲爱之”。极端过分的要求,遭到广大爱国臣民的强烈反对,只有秦桧建议皇帝可以照办。

这个消息传出,一时间京城内外群情激愤,险些导致军队兵变。这种情况下,大金国使臣也怕闹出事端,便接受了秦桧提出的变通办法,由秦桧代替宋高宗接受金朝国书,

十二月二十七日,作为宋高宗赵构的特使,秦桧以宰相身份在金人下榻的馆驿内,正式跪拜接受金朝诏书,南宋朝廷承认作为大金的藩属,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金国则以宗主国身份,恩赐归还侵略的河南、陕西之地。

南宋与金政权的第一次和议就此达成。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

正月,为庆祝宋金罢兵“议和”成功,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君辱臣死。

见到赦书的岳飞,当即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申述“收地两河,唾手燕云”之宏誓大愿。此时以岳飞为代表的鹰派势力,已经具备与大金正面抗衡的力量。他希望朝廷不要放弃希望,直到恢复北方故土,乃至收复燕云十六州,彻底取得胜利。

同年秋,金国政权剧震,完颜兀术、完颜斡本(汉名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主和派完颜挞懒等人,由完颜兀术任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掌握大金国军政大权。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

五月,金熙宗以完颜挞懒“擅割河南地”为由撕毁宋金第一次和约,下令元帅府重新攻略,夺回河南、陕西之地,大兵直指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此时朝廷一片哗然,主和的秦桧迫于形势也只得妥协,南宋出兵抗击金兵入侵。

六月,南宋朝廷诏命名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之衔,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岳家军火速驰援顺昌城,授予岳飞北伐专断之权。

七月,岳家军联合北方义军,势如破竹,一举北伐即将成功,秦桧却趁机上奏朝廷,建议诏命岳飞撤兵,“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赵构随即下令,向岳飞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岳飞眼见功败垂成,上疏朝廷申辩利害关系,“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三天后,岳家军进驻朱仙镇,金兵主帅完颜兀术撤离北宋故城开封。这样的形势下,岳飞一天之内接到了十二道金牌令,让他即刻班师,去临安朝见天子。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

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含冤入狱。由临安大理寺审理,关押于大理寺监狱。其间有大理寺主事官员范洵向高宗赵构写了一道奏折,为岳飞申冤,最终奏折没能获批。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诏命“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诛岳飞诏》全文载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得知诏令的岳飞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沐浴更衣,由两个狱卒用大铁棍猛击两肋而毙,赐死于大理寺监狱,时年三十九岁。

岳飞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集团军总司令。

南宋偏安一隅,终其一代,朝廷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政治声音,战、和路线斗争非常激烈,这背后的本质,就是两股势力对既得利益和国家资源的分配问题。

岳飞在天平的这头,秦桧在天平的那一头。利益之争,你死我活,没有苟且妥协的余地。

两宋,从赵匡胤开始,就有军人不准过问政治的传统,主要是防备再出一个“殿前招讨使”,却导致了文官掌权、国力孱弱的后果。所以岳飞身为主战派,却没有最高话语权,在朝廷中的地位并不是太高,也不具备左右形势的影响力。

这种尴尬境地的岳元帅,居然掌握了大局走向,一旦北伐成功,统治者赵构、当权者秦桧及其一干人等,必将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无论将来岳王爷继续忠诚,还是尾大不掉。在赵构、秦桧们看来,如果任凭局势发展下去,岳家军会不会变成不可节制的军阀,或许再次上演“黄袍加身”的闹剧?毕竟“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可不是白说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很多军士效仿也刺在背上,甚至刻在心里,那么岳家军,还是赵构手里的“赵家军”吗。

毕竟与什么民族大义、爱国情结、千古明君相比,都不及坐稳位置、消除威胁重要,这样看来,什么民心所向,什么收复国土,都变得不重要。相信在发布连续的金牌诏命以前,赵构与秦桧,一定有过不在纸面记载的深入交换意见。与这场君臣奏对相比,“风波亭”不过是撒撒水的小阴谋,解除威胁的最好办法,就这样简单粗暴。

细读收藏于台北兰千山馆的赵构行书《赐岳飞批剳卷》,这才是岳王爷蒙冤死去的真相吧。

最后说一句,宋代史料中,并无有关“风波亭”的记载。

反而在《《西游记补·秦桧百身难自赎 大圣一心皈穆王》一回中,因为蜃气迷途的孙大圣在阴司地府做了一回主,对受罚不得超生的秦桧奸相大加审判挞伐,算是给后人过了一番瘾,彰显恶人终有恶报的不二惯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