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关注国展,怎知道国展要怎么样的作品

四海易文字 2024-04-14 11:24:51

每次国展的入选者其作品都会通过展览、出版、推送等方式,被各大媒体以及广大书友所关注,如果有幸多次入选,大到全国、小到地方都会有一批模仿者,自己成了别人心目中的榜样。名人字画,名人字画,自然是名气在先,随后其作品和教学经验慢慢就有了价值,如此名誉和金钱就是先前所付出的回报。

现实生活中,这种多次入展的“英雄”人物毕竟是少数,90%的人在投稿中被淘汰。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整个书坛有两种声音,一个是正能量的,一个是负能量的。正能量的认知是,国展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越来越趋于规范,通过对比,认清自己的差距,收拾心情,有计划的去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为目的;另外一种就是抱怨性的,展赛不公平,展赛有圈子,展赛有内幕,对获奖入展的作品吹毛求疵、指指点点,认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问题………一个是接纳、反省、提高;另一个诽谤、抵触、批评。显然一批人在找自己的原因,一批人在找别人的原因,进步的心态和封闭的心态立马可见。

反省是最好的良药,《论语》有一句话很精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彼知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托尔斯泰所说:“艺术是人与人相互交换的手段之一”,跟着正能量走的自然可以学到好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我们知道这是个“黑东西”,一定要尽量避免它。不重复别人走的错误之路,有见识的避雷避坑。那么哪些是国展的“死胡同”?我们尽量要绕开它。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在评论区中发表个人的看法。

之一:你有没有“搭理”国展?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郎咸平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借用这句话来延伸,你不理国展,国展也不理你,只有关注研究国展的人,才知道国展需要怎样的作品。

此时停顿三秒钟,想一想自己看过几次国展,家中拥有几本国展作品集?国展学习的公众号里关注了几个?国展培训你学了几期?你买过多少种专用的国展用笔和国展用纸?答案如果都是否定的,表示你真的没有“搭理”过国展。每种游戏都有每种游戏的规则,就算你是旷世高手,自己连规则都不清楚,参与这种游戏的结果自然可知。

之二:见识决定了高度

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投国展第一步自然是学国展,通过学习和研究,知道国展投稿的专业性。很多书法爱好者,最常见的三个小问题:

1、材料不佳(笔、墨、纸、砚、印)

2、技巧没有来历,用笔没有出处

3、笔法、字法、章法不见功夫

这类作者表现的形式极其简单,不具有展厅悬挂的效果,如果你是展馆的负责人,让你挑选这类的展品,你也不会要的。

之三:创作氛围决定了创作质量

有些书者热爱书法的程度比专业选手还要疯狂,因方向的偏差,路子越走越偏。很多书者请名人点评作品,听见最多的一句话,学书的路子是否正确。

这里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更没有轻视不屑,每个启蒙者经历不同,怎样的师傅带出怎样的徒弟,最开始的知识灌入,会影响人的一辈子,第一次“染色”是尤其的重要。老人常讲的坯子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不存在着歧视,用直白的流行话来概括,“村夫气”和“乡野气”及“老干部体”等等。这三种书友在书坛里占有一定的份额,他们的书法很注重气势,很能“哄人”,让他们和中国书协会员在一起写字,90%的书协会员是写不过他们的,他们写字很热闹很有气势。但投稿国展作品来而言,相对俗气和刻板,采用材料单一、技法单一、继承不足个人表达有余。

之四:非专业和专业之间

有些书者很有功夫就是差那一点点,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专项训练,有些技巧很过硬,有些技巧短板很短,参差不齐的技巧,来支撑国展创作是不够的。

1、正文和落款

正文和落款两种书体水平不统一,正文写得好,落款写得差这样的书者可不少。

2、文字审核

3、落款时间、名称和称谓、印章问题

4、布局不合理

单一的问题落选是最遗憾的,很多书者小缺点是完全可以避免。但由于身在其中没有发现到自身的问题。

之五:作品的命运也有偶然性

1、同类书风只要一二件,就算写得好,同样可以拿下来的。

2、形式(款式、颜色、布局)太过相似,就算写得好,同样也可以被拿下。

3、如果你的作品被挂到走道的前三个,出入口是每个评委最为“关注”的地方,你的作品被多个评委“关照”,每个都是挑错的高手,结果想象而知。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每天发表一点关于书法的小内容,谢谢您的关注。

0 阅读:3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