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为啥要考这些?——窥探应试科目背后的测试逻辑

岸话公考 2022-04-13 09:17:56

公务员考试为啥要考这些?

——窥探应试科目背后的测试逻辑

如何科学地测查应试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官方给出的答案是《行测》和《申论》。众所周知,体制内文字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大家普遍对申论并无太多质疑,但很多人不知道《行测》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在哪?这一期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零零碎碎,看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否名不副实、徒挂虚名?

公务员考试虽被坊间戏称为“现代科举”,但其并非“八股取士”,它的测试逻辑十分严谨和科学,科目设置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延伸辐射出的两方面最为核心。一方面,要保证测试公平。既要门槛低,保证参与度与选才覆盖范围,又要一视同仁,科学设置测试范围。既不能考“八竿子打不着”的离谱东西,也不能只考行政专业知识,否则专业性、排他性太强,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碾压全场,约等于修了包分配的“公务员专业”,也违背了选拔人才“有才无类”的初衷。另一方面,要保证指向明确。这就集中体现在各科目的比例调配上,要重点突出、适当合理、主次分明,这一点我们直观可见,言语、申论、面试在总体占比中形成压倒性优势。可见,测试指向性是很明确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门别类、分条缕析地看看...

①常识判断,游走体制的“百事通”。

测试方向传达组织寄语,之所以考常识,并不局限于公告或简章中“应知应会”这一定义,如今常识测查的广度、深度、难度已远超于此...

组织寄希望于你是一个全面的人。虽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模块并不能拉开实质差距,但是广泛涉猎对于公职人员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政治素养和法律知识基础;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历史积淀”;紧跟时代、贴近现实的客观工作需要,要求你养成关注时政的行为习惯;任何事情都要算一本“经济账”,更别提你日后有可能走上领导岗位主政一方,因此经济知识不可或缺;全盘事业和全局视野要求你对我国基本国情、各地市情省情,有个宏观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故地理也得看看...

其他门类大抵如此,故不一而足...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全面的人,你的可塑性就会更强,从而为你这块社会主义砖的“搬”途创造了更多可能...

②言语理解,混迹体制的“基本功”。

这身功夫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讨生活”时的基本素养。在体制内“讨生活”,要想有所建树,打开工作局面,这杆笔、这张嘴必须得好使,能准确清晰理解、保真保质传达,能精准接受“上传”思想,准确即时“下达”意旨,而这一切的思想基础都离不开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是抠政策时的“深沉底蕴”。体制内有时很抠字眼,有的事情可以马马虎虎、抓大放小,一些事情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触及到核心要义和关键节点,容不得半点马虎,绝不能三缄其口、不置可否,非得字斟句酌、雕章琢句,如制定、修订政策时的反复推敲讨论,以确保表达意图精准到位、遣词造句严谨细致、行文逻辑严丝合缝。这就是体制内工作“验明正身”“要劲儿”的时候,不是你火急火燎、上蹿下跳、手忙脚乱,着急出一身汗能解决的问题。

三是明利弊时的“火眼金睛”。游走体制内,善恶利弊务必明晰,否则一个“小糊涂神”带队,将众人引到沟里那是早晚的事情。体制内话术极其考究,情商高了、文化高了、水平高了,情况也就多元了,局面也就复杂了...有些善于加工话术的“巧嘴派”,语言欺骗性极强。毕竟追根溯源:道理是为目的服务的,“嘴是两张皮,边讲边移”,能不能哄得过你,你能不能办成事,有时“胜负手”就在这字里行间内,如果你“德不配位”,不能在魅惑的辞藻中明晰善恶利弊,暂且不说贻误党国事业吧,但是身边人跟着你吃亏估计是没跑了。

四是开玩笑时的“知识储备”。体制内的玩笑话不仅是宣泄情绪的极佳出口,也是大秀“精神肌肉”的广阔舞台...“四两拨千斤”的辛辣讽刺,既是情商的最佳写照,更是拿捏下属的精巧手段。在体制内工作,随机应变、见招拆招开得一手“好玩笑”,把稀松平常的玩笑开得有趣、深刻、合时宜、有分寸、接地气,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有赖于你修成过硬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水平,如果你铸成此等“大杀器”,会对提升你在单位的地位和协调内外、串联上下、交友办事助益良多。

③判断推理,学习能力的“公示墙”。

进入体制内,一切都要重新学习适应,体制内有一套自身独有的价值观和算法,相较“资本主义义利观”出入很大,外人看来可能会“比较绕”。加之,体制内“盘子”比较大,青年才俊工作调动和岗位调整较为频繁,既往经验并不能如数迁移使用,常需要“推倒重来”、从头开始,因此学习能力就是行走体制内至关重要的能力素质。

判断推理及其内部细分模块,很少会有人在行测考试前接触到这类东西。因此,在凸显公平性的前提下,也很好地测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在研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和培养了考生良好的逻辑基础,使这些体制新人在日后行文、决策时更能有的放矢。

④资料分析,数据变动的“探测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考这个干什么,“我一个办公室文员,学这个干嘛?”,甚至觉得考这个和数量一样没有意义...殊不知资料分析在工作实务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那就是:测查你对数据的敏感性,并通过学习增强你对数据变动的敏感性,让你对数据变动不再空无概念。

众所周知,资料分析强度大且技巧性突出,一些数学很好的同学,都需要温习一下速算技巧,从而更加得心应手,这些“理科技巧”其实在“文科当家”的体制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数据对于你不再只是无差别的一堆数字符号,而是会衍化为有实际意义的大小不同、高低有别、快慢不一的“生产函数”。

体制内工作实务中,此类应用不胜枚举,如撰写工作进展汇报材料中,与往年进行数据对比时,同比、环比是体现工作成效的常用指标;又如你去调研时,人家给你汇报,甩出一大堆数据,如果你资料分析底子好,哪怕对方耍心机没给你同比、环比数据,你心中即时“掐指一算”,这些阿猫阿狗大概是个啥水平你心里也就有底有数了,而不是调研时人家不停地甩数据,你在那儿“两眼空空无一物”、貌似明白地“嗯嗯啊啊”挺好挺好、不错不错地“装深沉”...

听汇报和实地调研可能对于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来说尚且遥远,但是写材料、做统计、算数据时,同环比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工作实务。如果你完全没有资料分析基础,甚至连“同比”“环比”是个啥都没概念,且不说现成学来不来得及,或有多费劲,而是你很容易在庞杂的数据计算中出现疏漏,因为你对数据变动没概念,不说发出去、报上去影响有多大,在领导审核阶段一顿训斥和挖苦是跑不了了...

⑤申论,行走体制的“硬通货”。

申论与写材料还是比较像的,都是:客观性第一位。申论阅卷阶段,牵住客观性这个“牛鼻子”,不仅利用阅卷标准化操作,更利于保证赋分公平。“按点给分”丁是丁卯是卯,能将争议最小化,否则一摊文字堆砌在那儿,孰好孰坏、孰优孰劣如何评判?难道要去看文笔或看文采?且不说有没有那么多鲁迅、莫言、冯骥才去阅卷,就题论题来说,这其中哪个又是能说清道明的东西...

哪怕是“主观性”最强的申论大作文,也是客观性第一位的,张小龙的比喻就很贴切:“带着镣铐跳舞”。更别提前面的客观小题,题目特性和实质就是高度拟真体制内材料文稿写作,组织的测查意旨都体现在作答要求里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两个词:全面和准确。

这两个要求旨在避免一种情况,就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加工”。关照体制内现实,就体现在:层层上传下达期间所出现“损耗”和偏差。避免文会精神传达像“传话游戏”一样,随着传递次数增加,误差越来越大,逐渐偏离原意,甚至衍化为以讹传讹。

毕竟,现实远比理论复杂,细究缘由,既有无心误传之过,也有有心投机之举。因此,在体制内全面和准确就是传达文会精神的生命所在。

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向上反映基层实际情况或民情民意,还是向下传达上级文会精神或安排部署,“准确”忠诚转述都是第一要务。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尽本分”做好一名忠实的“传声筒”和落实工作的“工具人”,也只有在吃准精神、吃透政策、执行到位的前提下,我们才有资格和资本去谋划“加戏”与创新创造,否则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说,反而有可能走偏走样。这和我们申论作答是一样的,如果你连“给定资料”都没有吃准吃透,就擅自谋新求变、信笔疾书,最终出来的成绩可想而知。

“全面”,即不要遗漏,忠实表意。在申论作答中,如果做不到“全面”,丢掉的那可都是得分点。高阶考生作答申论都是“材料本位”的,不会出于自身臆想挑三拣四、掐头去尾。这一点映射在体制内就体现在,一些情况下,某些有心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文稿断章取义、躲躲闪闪,刻意删减或作“模糊化”处理,以期达到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的预期效果。要知道,体制内稍微触及点核心事宜,都是相当抠字眼的,一字之差、一词之差背后都可能涉及和左右数量可观的利益分配。

文字能力是体制内的核心能力,文字背后是思想的表露和意旨的传达,文字串联推动着体制内的一切活动,字里行间里流动着的是工作的心血,潜藏着部门或地区间的博弈...一张张A4纸,既是政绩业绩的展板,也是各家角力的“大舞台”...

文字,之于体制内的重要性,再夸张的强调都不为过...

⑥面试,行走体制的“天花板”。

面试意义深刻、内涵丰富,人尽皆知、毋庸讳言,但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点是:给你提前打个“预防针”,让你切身体悟到脱稿发言之难、提升脱稿发言能力之难。

脱稿要想讲流畅、讲得体,讲得言之有物、逻辑严谨,甚至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绝非易事。脱稿演讲能力是新时期领导能力素质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大龄“内秀”不善言辞的领导最头疼这种事情,各种问政、热线、采访、市民活动中都需要领导走到前台、直面镜头...

这是最能拉开彼此间差距的“素颜时刻”,也是各位领导心理素质和脱稿发言能力的“在线公示”。

正所谓“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不同于体制内其他事情,大家众口一词、人云亦云,彼此间相差无几、难分伯仲,脱稿讲话是个人能力水平的“底裤”,一开口,孰优孰劣,高下立判,时常呈现“两极分化”,实乃“一招险棋”。这一招“险棋”亦是服人的“利器”,这一次究竟是你“为人作嫁”还是你“大喜良缘”就看你的个人水平和临场发挥了。

一次有的放矢、慷慨激昂的即兴发言,放眼望去,台下下属们脸上那大写的“服”,让我们不难想象手机屏幕前群众们不禁点头、心悦诚服的样子。如今的群众可不是“井底之蛙”,高水平领导人酣畅淋漓的脱稿发言遍布各大视频平台,群众早已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伴随着群众满意和兴奋的阈值一再抬升,现今如果你还“执迷于”照本宣科读逐字稿,不仅不会收到群众对您秘书文字功底的由衷赞叹,反而会引来群众在评论区的讽刺挖苦和活动现场观众内心的不住嘘声...

说话得体逗趣,小嘴一张一合,看似稀松平常,但若想有所突破,绝非一日之功。作为体制新人,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可能都不会有机会作公开汇报发言,但如果我们长期忽视、漠视甚至无视培养与锻炼自身脱稿发言的能力,假以时日,待组织将我们放到领导岗位上,每逢会议活动、研讨交流,他人落落大方的慷慨陈词就是对我们既直接又隐晦的羞辱。

说句心里话,与其说公考是一次“从业资格考试”,倒不如说公考是一次“宽进严出”的公务员培训。

PS:有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我遗漏了数量关系...

坦白讲来,我也不知道考这个干什么...

3 阅读:1767
评论列表
  • 2022-04-15 16:37

    我认为行测的本质是考智商,限定时间内拿最多的分,一般人75是瓶颈了。 申论的本质是让你有“政府思维”,材料是官文,很多人答题其实并不知道要有“政府思维”去写。

    天朝理科生 回复:
    行测75分什么弱鸡,我本人通常85,也见过上90的大佬,低于80在我们那儿基本等同炮灰。
  • 2022-06-26 18:56

    数量关系的本质是考智商,用来过滤培训班的流水线产物,毕竟数学不会骗人,不会就是不会。

  • 2022-04-13 13:26

    说到点子上了[笑着哭]

岸话公考

简介:原创写手,公考趣谈、笔面试经验总结,体制内见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