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时隔十七个世纪的前传与后传

便亦文人文 2024-10-17 05:46:46

西游记成书后,许仲琳写出了封神演义,估计是对自己的认识过高,这位在序中写此书能和西游水浒鼎足而三。虽然后世纷纷认为当时即便有盘花生米,他也不会醉成这样,但必须承认,正是这部小说对民间封神故事,乃至神话体系的整理归集,才让这些精彩的传说丰富且流传至今。并且,作者应当是有意地加强了与西游的人物联系,使前传的色彩更浓,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57年,唐僧离开长安取经则是公元629年,相隔近1700年,但由于是神仙传记,所以竟好像首尾相连。

01唐僧与姜尚,蚌病生珠的中国式英雄

演义小说中,常把英雄置于一个极端困苦的境地,再让他在绝境之中重生,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不只经历出胎几杀、满月投江、八十一难的唐僧和抵抗三十六路大军与七死三灾的姜子牙,包括秦琼、刘备等人物莫不如是。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心目中英雄的评判标准和成功法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面对困境,唐僧与姜子牙都不曾绝望,而是坚持与前行,终于感动了满天神佛相助。这里的神佛,也不排除象征意义,国人固然喜欢强者和大智慧的英雄,但更崇敬愚公式的苦斗英雄,自助者天助之。

02杨戬与哪吒:顽强不屈的反抗者形象

做为两部作品都有出场且戏份适当的人物,杨戬一如既往地强,略胜于孙悟空,而哪吒也是一样,忽强忽弱。在闹天宫时被孙悟空打败,但到了收伏牛魔王环节,忽然战神附体,固然有八大金刚等的协助,但更多属于维持秩序,在这一场以单挑为主的战斗中充分发挥实力,取得了完胜。

这两位神祇在民间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深受大众喜爱,和孙悟空一样,他们身上都有相当的反抗精神,哪吒反抗父权,杨戬反抗神权,孙悟空反抗皇权。虽说后来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镇压和招安,达成了和解,但神话故事永远都被丰富与创造,比如《黑神话·悟空》,就再一次赋予了孙悟空反抗英雄的荣光。

03西周与大唐:薪火相传的灵魂安放处

《易经》上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虽然近来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了纣王是被抹黑的,但毋庸置疑,周朝是中国自上古到中古的转折点,其文化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基因,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吟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明证。

而唐朝更是几乎半数以上国人梦想穿越过去的时代,其强盛、豪壮、雍容,正是中国人心中理想气质的集中喷发。这组前传与后传,恰恰落脚在这两个伟大的时代,并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这样一群伟大的英雄,虽然那两个时代都已远去,我们只能从书本、遗迹、文物和传说中略窥风采,但仅仅这些,就足以让人神往。

结语

长安和西岐,相去不远,都在西北,但那个时代的人物却把目光投向了更西方,昆仑山和天竺,是他们心目中终极真理的所在,或许也可以安放灵魂。

0 阅读:18

便亦文人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