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天生老母”农民起义,看那个时代的农民被逼到什么份上了?

小僧乱翻史书 2024-09-16 16:36:43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865年的夏末,甘肃榆中的三角城显得格外宁静,然而这片宁静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起义军首领丁建善站在朝阳寺门口,双眼眺望远方,他的内心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在他身后,是集结了上千名“香客”信徒组成的义军,手握长矛、土枪,身着道士装束,腰间别着五色旗。风起时,旗帜在空中猎猎作响,仿佛昭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命运。清军的步伐渐渐逼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这场起义不仅仅是一次武装冲突,更是清末农民反抗封建压迫、争取生存的象征。面对清军强大的火力和装备,义军尽管人数众多,但手中武器简陋,条件极为不利。

然而,丁建善与他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决心与清军决一死战,誓死捍卫心中的正义和信仰。

起义的起因与背景

榆中三角城农民起义并非偶然,而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结果。自咸丰年间以来,甘肃地区灾害频发,民生凋敝。尤其是榆中、靖远一带的农民,在自然灾害和官府的双重压迫下,生活愈加艰难。起义的导火索则是清朝政府的暴政和贪腐。百姓们为了生计,纷纷投奔以丁建善为首的香客组织。

丁建善,原名丁保柱,是榆中过店子村人。早在1851年,丁建善便开始倡立香客教门,以烧香敬神、团结群众的方式聚拢了大量信徒。这些信徒大多来自贫苦百姓,他们不堪忍受官府的苛政,因此愿意加入香客队伍,寻求一丝希望。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客教门在榆中、靖远等地拥有了数千名信徒,这些信徒信仰“天生老母”等神仙,头戴金箍,发束两髻,打扮得如同道士一般,专门在香坛上进行仪式活动。

当时的甘肃,民众饱受战乱和灾害的折磨。连年干旱使得土地颗粒无收,而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生存困境,许多贫苦农民选择揭竿而起,加入丁建善和陈忠孝的起义队伍。

丁建善和陈忠孝借助香客教门的影响力,在榆中的朝阳寺设立据点,招募了大量的教徒,并组织工匠打造刀枪械、铸造土炮、制作五色旗,准备与清军进行殊死搏斗。

起义的策划与准备

1865年8月,起义军开始行动。丁建善和陈忠孝率领起义军,在榆中、靖远一带逐步集结队伍,准备对抗清军的镇压。

起义军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士气高昂。丁建善明确指示,每个义军团体都应打着五色旗,五色旗分别代表不同的义军队伍,象征着团结一致、无畏牺牲。

随着起义军的势力不断扩大,清军也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

陕甘总督杨岳斌获悉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命令榆中和靖远的文武官员采取行动,镇压这场起义。清军迅速集结了两营的精锐部队,由彭楚汉部主力负责镇压行动。杨岳斌更是亲自督战,决心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起义军的首领丁建善和陈忠孝分头指挥队伍,分别以过店子和三角城为据点,进行顽强抵抗。

尽管起义军手中的武器简陋,但他们凭借着对自由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清朝暴政的深恶痛绝,毫不畏惧,誓死守卫自己的家园和信仰。

战斗爆发与斩杀清军悍将

1865年9月14日,清军主力向过店子发起了猛攻。这一天的黎明,清军兵分两路,悄悄包围了丁建善的驻地。丁建善的义军虽然人数较多,但面对清军的洋枪火力和藤牌部队的攻击,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在战斗中,清军派出的悍将李显爵率领精锐部队,手持藤牌,带头冲锋。他们的藤牌防御力极强,使得义军的刀矛难以对其造成有效伤害。眼看清军逐渐逼近义军的防御线,丁建善果断作出了决定。他亲自手执长矛,冲向前线,与李显爵展开了正面对决。

在一阵激烈的肉搏中,丁建善找准时机,一矛刺中了李显爵的胸膛,将其当场击杀。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士气,战士们纷纷奋勇向前,与清军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斗。

尽管起义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但清军利用火枪的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在洋枪的猛烈攻击下,义军的防线最终被突破,清军冲入了过店子的街巷,义军战士逐渐被包围。在激烈的巷战中,丁建善不幸中弹身亡,其他义军战士也相继阵亡或被俘。

起义的失败与镇压

丁建善战死后,清军迅速转移目标,向三角城的陈忠孝部发起了全力围剿。三角城作为义军的最后防线,陈忠孝带领剩余的200余人坚守阵地,誓死抵抗。然而,面对清军的猛烈进攻,起义军的力量终究无法与之匹敌。

清军包围了陈忠孝和他的队伍,最终在黄草梁的一场激战中,陈忠孝与他的200余名义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起义军大部分成员被杀,只有少数人得以逃脱。然而,尽管起义失败,义军的英勇事迹却深深地印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结语

榆中三角城的农民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所展现出的反抗精神,依然感动着后人。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面对清朝政府的压迫和暴政,榆中的农民们选择了以武力反抗。

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为后来的农民起义和抗争斗争树立了榜样。

三角城的那一面五色旗,早已在历史的风沙中消失不见,但它所代表的正义与自由的追求,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场短暂但壮烈的起义,尽管最终失败,却展现了普通民众在极度压迫下的反抗精神,以及他们对自由与尊严的无畏追求。

0 阅读:0

小僧乱翻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