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亲妹邓先群:自己是少将,丈夫是二炮司令,如今依还健在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6-02 06:08:1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观看免费广告继续阅读。

在新中国的名人谱中,女将军绝对是个凤毛麟角的存在。她们的数量不多,但是历史贡献却着实不小。

比如甘泗淇将军的夫人李贞将军、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彭钢将军,不是在战斗岁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在国防工业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有这样一位女将军,她不但在国防工业和预备役工作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还以“爱管闲事”而著称于世。

而她的家庭,更是不得了。她的丈夫,是二炮的副司令员;而她的哥哥,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

这位女将军,就是邓先群。

邓先群

邓公的父亲名叫邓绍昌,曾经是乡里的团总和四川广安县团练局的局长。辛亥革命时期,他还曾经当过新兵训练营的营长。邓公的赴法留学之路,就是由他介绍的。

邓绍昌曾经有过四位妻子,邓公就是第二位妻子淡氏的儿子,是家里的长子。

不过,邓公在1919年便出国留学,之后便踏上了革命之路。对于家里的情况,他后来已经是鞭长莫及了。

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留影

但其实,邓家在这之后,还是出了不少事情的。

邓公离开家不久,邓绍昌便娶了自己的第四位妻子夏伯根。这是因为嘉陵江上的渔家女,有着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种种美德。

邓绍昌

她的年纪较轻,只比邓公大五岁。嫁给邓绍昌之后,夏伯根接连生下了两个女儿。而邓公没有见过这位继母,只是从家信中得知父亲再婚了。

1935年,邓绍昌与夏伯根的第三个女儿出生了,她就是邓先群。

但是,这个女孩子却是不幸的,因为在她出生后的第二年,邓绍昌便去世了,终年仅仅50岁。

此后,夏伯根以一个弱女子之身,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夏伯根

孤身女子持家,谈何容易。邓绍昌在世时,邓家虽然算不上有多富裕,但至少是吃喝不愁。

而如今,这根顶梁柱倒了,家庭的生活一下子拮据了起来。正因如此,邓先群从小就开始帮助母亲干活,逐渐学会了勤俭持家,自强不息。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49年。随着解放军解放大西南,邓公也率领部队,来到了家乡附近。

消息传来,邓公的舅舅淡以兴立刻来找夏伯根,要带着她去见见这位素未谋面的养子。

几人见面后,邓公对自己的这位继母非常恭敬和尊重 。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妹妹,全是靠着眼前这个人才保全下来的,这是他们家的大恩人。

他当场认下了继母,并且将一家人接了过来,和自己一起生活。而邓先群,也是在这时,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这位大哥。

后来,随着邓公被调往北京工作,一家人又一起去了北京。

此后的夏伯根,一直简朴、低调地生活着。而邓先群,也是在母亲和哥哥的关怀下,进入了北京实验中学读书。

虽然从小没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但是邓先群十分聪明好学,逐渐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学生。

1959年,邓先群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蜕变:她进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同时光荣参军,成了解放军战士。

她和很多凭借父辈关系入学的学生不同,是实打实凭本事考进去的。这对她这样一位上学较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十分地不易。

在学院里,邓先群如鱼得水。因为上学晚,她比同班的很多同学年纪都大。

又因为她和邓公的关系,所以同学们都管她叫“小姑姑”。大家学习生活打成一片,相处非常和睦。

邓先群的成绩很好,性格又泼辣麻利,所以在同学之中非常突出。慢慢地,和她共同学习的男同学栗前明,对她产生了兴趣。

在之后的相处之中,两人的关系日渐密切。1963年,两人毕业,又碰巧都被分配到了天津工作。

于是,两人自然而然地谈起了恋爱。到了这一年的11月,他们准备结婚了。

不过,此时栗前明听到了一些风声:他的那些同事,准备在二人结婚时好好地“闹一闹”。对这种“婚闹”行为,二人心里没底。

于是在商量之后,决定穿着军装结婚。毕竟军装自带一种威严,有这身衣服掩护,想必不会有人太出格。

后来果然如他们所料,同事们一看他们穿军装办婚礼,也就不敢再闹了。二人庆幸之余,连三天的婚假都不好意思歇,结婚后的第二天就又上班了。

1964年元旦,栗前明、邓先群夫妇回到北京,正式拜见双方家长。大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饭,算是补办了喜酒。

邓公赞扬这种结婚模式“又和气又节俭”,以后家里再有人结婚,就按照这个模式来。后来,人们给这种简朴的结婚模式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做“邓家模式”。

不过,好日子总是转瞬即逝。1966年,那场历史大潮降临,邓公饱受打击,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和地位,被下放到工厂劳动。

而邓先群夫妇,也受到了牵连。他们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单位,到湖北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农场的生活是艰苦的,夫妻二人面对的,是每天都看不到头的荒地,吃的却是没有一丝油星的菜汤。

很快,身体底子差的邓先群就患上了肾炎,出现了全身浮肿、尿血等症状。而在农场,既没有医生也没有药,邓先群只能硬扛。

她的双脚被田地里的水泡烂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有好几次,她都晕倒在了田里。逐渐地,她的病从急性转为慢性,成了折磨她一生的顽疾。

看着痛苦的妻子,栗前明心急如焚。他听说红糖和猪油可以缓解肾病,于是就在休息日,赶了几十里山路,从农场外面买回了一些红糖和猪油。

这在当时,可以被算作“投机倒把”。再结合他们如今的身份,一旦被发现就可能出大事。但是,栗前明为了妻子能尽快好起来,显然已经是拼了。

而邓先群看着这些东西,也不禁感动,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1971年,随着蒙古国温度尔汗草原上的一声爆炸,邓公迎来了自己的复出契机。

1972年,邓公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达了自己想要继续为国家工作的意愿。

1973年,邓公正式起复,重回中央工作。而邓先群夫妇,也告别了下放劳动的岁月,重新穿上军装,回到了二炮工作。

此时,两人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生活日渐美满。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也仅仅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邓公这次复出之后,一度被当作周总理的接班人培养,因此与那些准备抢班夺权的野心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双方的矛盾日深,逐渐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在一些人的挑拨之下,邓公再次受到打击,失去了一切地位和权力。

而邓先群,也和丈夫一起,被工作单位限制了自由。而这一次,邓先群有预感,对自己的打击,恐怕比当年在农场时还要酷烈,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以防万一,她将10元钱和10斤粮票缝在了女儿栗小兵的贴身背心里,并且告诉她,万一哪天发现自己不见了,就带着年仅4岁的弟弟,赶紧去找相熟的叔叔阿姨帮忙。

看着女儿十分懂事地点着头,邓先群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痛。

不过,幸好一切都是虚惊一场。1976年10月,随着野心家们的被捕,国家的气象立刻焕然一新。

而已经蛰伏一年多的邓公,也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那么自然,邓先群和栗前明夫妇,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安定生活。

不过,说是安定生活,但实际上,夫妻二人却突然变得聚少离多起来。这是因为,他们都分别走上了领导岗位,工作更忙了。

栗前明继续在二炮工作,但其地位不断上升,曾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且一度担任过二炮的副司令。

而邓先群却离开原单位,转入总政治部群工部工作,在1992年担任部长。

一个哈军工出来的学习尖子,为何要去总政治部工作呢?这是因为,邓先群有一种偏爱“管闲事”的习惯。

曾经有一次,她带着女儿去坐地铁,发现有一个女子下车时,把孩子脚上的一只鞋挤掉了。邓先群为了给她送鞋追了出去,结果回头时才发现,地铁的门关了。

被独自留在车里的女儿大哭着被拉走了,而邓先群只能赶紧与地铁的工作人员联系,然后坐下一班车前去寻找。

最终,女儿有惊无险地和妈妈会合了,但是从此之后,邓先群就在女儿那里落了一个“爱管闲事”的名声。

这件事,对邓先群来讲只是寻常事。每次在路上遇到有困难的人,她总是会第一时间出手帮忙。如果人家是有事情要反映,邓先群也是不管多忙,都会认真接待。

久而久之,就连上街散步的时间,也被邓先群用来走访群众了。她对群众一团火热,但有时却将自己的家人晾在一边,弄得女儿经常因此嘲笑她。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邓先群确实是以群众的疾苦为优先考虑。这一点,与她的哥哥邓公别无二致。

在总政治部的工作中,邓先群一直以自己哥哥的指示为依据。

她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都应该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线为基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设一支能让国家和人民依靠的预备役部队。

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邓先群的肾一直都不好。那段下放的岁月,对她的伤害实在过于沉重。

原则上来讲,她不应该喝酒。但是,在部队的一些礼仪场合,还有和其他单位领导的应酬活动上,她却是频频举杯。

曾经有传说,一位军官为了购买俄罗斯战斗机而喝酒,被称为“国家需要你的胃”。而邓先群,却相当于将自己的肾交给了祖国的预备役事业。

1993年7月,邓先群因为卓越的贡献和优良的作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成了耀眼的女将军。

不过,两年之后她就退伍了。对邓先群来讲,是否成为将军她并不在乎,她真正在乎的,是为人民和群众奉献一切。

如今,邓先群和栗前明携手走过了将近六十个春秋,仍然健康地生活着。这位邓公的妹妹,无愧于自己家的革命传统,无愧于母亲的教导。

她是新时代优秀女军人的代表,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老人家福寿绵长。

参考资料:

百科邓先群词条:

中国民兵 汤奋:总政群工部部长邓先群就一九...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答记者问

0 阅读:111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