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忘不能忘!06年以色列故意杀害解放军中校,借口竟是地图错误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5-27 06:25:3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6年,以色列空军的攻击机,突然对黎巴嫩南部发动了进攻。

一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哨所,莫名其妙地遭到了炸弹的袭击。

在剧烈的爆炸声中,中国的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中校不幸牺牲。

而在几天前,杜照宇还和妻子通过电话,保证自己一定会在儿子的生日前回家,给他唱生日快乐歌。

意外的发生本就已经让人心痛,而以色列人接下来的表现,却让人更加愤怒。

他们在得知消息后,立刻表示空袭哨所的行为,是因为地图错误导致的,试图撇清自己的责任。

但是,他们的话却完全不能服众。中国方面有十分确凿的证据,证明以色列的错误,绝对不是什么“地图错误”。

那么,中国到底有什么证据呢?以色列又为何在明知自己可能炸错的时候,仍然一意孤行地发动袭击呢?他们之后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到烽火连天的中东地区,看一看这个让人遗憾的故事。

以色列是1948年刚刚成立的新国家,是在阿拉伯国家环伺之下,一个看起来十分孤独的犹太人国家。

但实际上,以色列并不简单。他们的背后,是称霸世界的美国人。

犹太人在以金融手段,捆绑了自己和美国的利益,这也就造成了以色列和美国关系的紧密无间。

以色列是建立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的,这里是阿拉伯人居住了几千年的地方,当然不会那么甘心地拱手相让。

所以自以色列建立之初,他们和阿拉伯人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比较大的战争,有五次中东战争;而规模相对较小的恐怖袭击,更是不计其数。

一些激进的阿拉伯人,总是不遗余力地寻找机会,杀掉尽可能多的以色列人;而以色列则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多次以暗杀的方式,去袭击阿拉伯激进组织的领导人。

双方杀来杀去,手段层出不穷。但是,这种充满仇恨的杀伐,却让和平离他们越来越远。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逐渐变成了一个火药桶。

以色列和中国的关系,在开始阶段还是不错的。

1950年,迫切需要朋友的新中国,和同样境遇的以色列,曾经有过一段友好交往的时期。

当时的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可这之后的抗美援朝,打断了中以两国友好交往的进程。

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后,中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也闪电一般恢复了。

1991年,双方正式开始建交谈判。

由于目的性和彼此利益高度一致,这次的谈判仅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

那时的两个国家没有矛盾,相互尊重,处在一个非常友好的“蜜月期”当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在经济上有所建树,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了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人爱好和平,也有维护和平的愿景,自然要担起一些国际的责任。

1992年,中国的第一支蓝盔部队走出国门,开始在邻国柬埔寨进行维和行动。

以这个时间为起点,“中国蓝盔”的脚步,逐渐走向世界,出现在各个需要帮助的国家之中。

而中东地区,历来战乱不断,中国的维和部队,自然也会在这里开展工作。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2006年7月12日,以色列突然宣布,为了解决黎巴嫩的边境袭击问题,他们准备派兵开战,新一阶段的黎以战争全面爆发。

以色列的空军频繁出动,对黎巴嫩的一些军用和民用设施展开了狂轰滥炸。

中国维和部队响应联合国的倡议,进入了黎巴嫩南部地区,进行一些架桥、排雷、医疗之类的人道主义工作。

而杜照宇,此时已经在黎巴嫩工作一段时间了。

杜照宇

杜照宇是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济南第七中学。在1990年,他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四年之后,他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学校里攻读硕士学位。

1997年7月,杜照宇成功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便正式参军,进入国防部当参谋。不久之后,他又进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担任武官秘书。

杜照宇的父亲名叫杜战,是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母亲赵茂华,是山东省科学院的财会人员。

他们二人育有一儿一女,从小就对孩子们非常严格。但是,孩子们并不因为父母的严格而怨恨他们,反而十分懂得感恩。

杜照宇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对父母总是关怀备至。在他们生活的大院里,杜照宇就是其他孩子的榜样。

在学校里,杜照宇是个很低调的人,但是学习成绩非常好。据他的老师回忆,杜照宇非常好学,而且各科成绩相当均衡,没有哪一科是弱项。

对于英语,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所以成绩非常突出。这也就是他后来进入国防体系、长期在外工作的原因之一。

杜照宇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名叫李玲玲。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在2004年刚刚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由于杜照宇长期在外工作,孩子只能交由妻子和父母照顾。但是,每次休假,杜照宇总是会第一时间回来,陪在家人身边。

在自己亲友的眼中,杜照宇是孝顺的儿子,是有责任感的丈夫,是优秀的学生,也是真挚的朋友。在别人的眼中,很难找到别人比他更优秀。

那么,在自己同事的眼中呢?

2005年12月,杜照宇被派往中东地区,进行停战监督和组织维和等任务。

黎以战争爆发前,他已经以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身份,执行了150余次巡逻任务,上报了二百余份观察报告。

在这期间,杜照宇与世界各国的工作人员相处和睦。在他们的口中,杜照宇是个谦和的人,是个彬彬有礼的正人君子。

黎以战争爆发后,当地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以色列此时异常嚣张,不仅对黎巴嫩军民大打出手,还将黑手伸向了媒体人员,还有联合国的停战监督人员。

迫于形势,联合国决定,将黎南部每一个哨所的执勤人数,从5人减为4人。在其他人来接替的时候,本来有机会撤下来的杜照宇,却主动要求留下来。

他把撤退的机会,让给了正在生病的澳大利亚籍女观察员,还有一位年龄较大的爱尔兰籍观察员。

时间很快来到了7月26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开始对黎巴嫩南部的希亚姆镇进行空袭。一枚炸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杜照宇所在的哨所。

在火光之中,这位来自中国的维和战士不幸遇难。和他在一起的来自其他的3名观察员,也在爆炸声中失去了生命。

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立刻对以色列的暴行进行了谴责。

而欧盟的轮值主席国芬兰、法国总统希拉克、东盟10+3外长会议等组织和个人,也都对以色列的行为提出了谴责,并要求以色列尽快给出调查报告。

爱尔兰的外交部长德莫特·埃亨甚至表示:“这让人怀疑,这次事件到底是意外,还是对联合国目标的直接攻击。”

事发后的第一时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就对以色列的袭击行为给予了谴责。

他指出,以色列的行为是不可原谅、也不可接受的。

王光亚

他希望安理会能尽快就此事发表一份主席声明,表明自己的态度。王光亚表示,中国正在就起草相关声明的问题,与其他成员国进行磋商。

同时,王光亚还表示,要求以色列在联合国罹难人员的善后处理上予以协助,并强调以色列必须确保联合国人员和设施的安全,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有记者询问王光亚,他认为以军的袭击是否是蓄意行为。王光亚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表示,中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就是支持中东和平进程。

他呼吁战争各方能尽快实现停火,并且一定要在行动上保持克制,特别是不能继续伤及无辜。

然而,以色列对这次袭击事件却表现出了出奇的冷漠。他们推说,自己手上的地图有误,所以才会“误炸”联合国观察哨所。

以色列驻爱尔兰大使丹尼尔·梅吉多有一句话,听上去更是让人火大。他说道:

“以色列已经竭尽所能,避免炮火击中联合国哨所。但是你们不要忘了,这是在战区!”

那么,以色列真的是误炸吗?从一些文件的内容上来看,他们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吕特,在事件发生后,曾经在安理会会议上介绍了一个情况:

驻黎巴嫩南部的联合国观察哨所在地,从被炸之前的6个小时开始,就已经遭到了以军炮火的袭击。

联合国官员多次向以方通报情况,让他们停止对这一区域的轰炸,但以军却置若罔闻。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维和部队各个阵地,总共遭受了以军的145次袭击,其中有16次直接命中,对建筑、设备和车辆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坏。

正是因为以军的一意孤行,才致使了杜照宇的遇难。

如果以军的地图真的有问题,那么经过联合国维和人员已经多次通报提醒,以军应该有所醒悟,至少应该对地图和情报进行再次核对。

然而,他们的做法却是一意孤行,明知该区域是联合国的观察区,仍然继续轰炸。所以,他们所说的“地图有误”的理由,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以军到底是不是有意为之?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事实上,以军对那些阻挠自己军事行动的人,历来有一种仇恨心理。在利库德集团的领导下,以色列就如同一只刺猬一样,别人根本碰不得,否则就会招来报复。

就比如瑞典的福尔克·贝纳多特伯爵,他曾经在二战期间解救了六千多名犹太人,对以色列是有恩的。

但是在1948年,他却因为调停巴以冲突,被以色列的极端组织所枪杀。而这位欧洲贵族的身份,也是联合国的观察员。

至于那位策划刺杀的以色列人梅纳赫姆·贝京,最后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成了以色列的总理。

另外,造成这个悲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以色列人对其他民族的冷漠。

在多次巴以冲突中,以色列也遭到过损失。

1972年,数位以色列运动员,被阿拉伯极端组织“黑九月”杀害于慕尼黑奥运会奥运村。以色列立刻展开报复,对这些极端组织的领导人展开刺杀。

结果在行动中,以色列特工多次出现杀错人、牵连平民的情况。但是,以色列人既没有为自己的错杀道歉,也没有因此而停手。

由此可见,他们对于报复行动中死难的无辜者是非常冷漠的,即使杀错也没有一丝愧疚。

然而,无论如何,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如何处理才是关键。而以色列拒不承认错误的态度,已经让人察觉到,他们并不想为此事而负责。

他们这样做确实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们的背后是美国。在此之前,联合国曾经多次提出立即停火的决议,但是都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无法通过。

非但如此,美国还准备操纵北约进入冲突地区,给以色列呐喊助威。

就在26日当天,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会谈,讨论如何结束黎巴嫩危机。

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应该建立一支由联合国委任的国际部队,让他们进入战区,以确保黎巴嫩和以色列边界的安全。

但是,美国和以色列先后提出,这支部队应该以北约部队为主,而不是由更广泛国家组成的维和部队。

其实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北约部队组成藩篱,隔绝世界媒体和其他国家的关注,以便让以色列为所欲为。

但是,在发生联合国观察哨被攻击的事件后,这个部署北约部队的计划,也逐渐走入了死胡同。

因为不管是北约秘书长,还是法国、德国等北约成员国,都对出兵持消极态度。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表示,此时讨论让北约介入,以结束黎以冲突是“为时过早”的。

法国总统希拉克则表示,此时介入战争,不应该是北约的任务。即使是北约介入,也应该是在停火之后。

德国政府发言人托马斯·施特格也表示,德国不排除向国际部队提供兵力,但是反对以北约为主体组建维和部队。

在各方的互相扯皮之下,时间被一点点地消耗。

美国和以色列,通过全面停火的动议做表面文章,成功地将国际社会的目光,从联合国哨所被炸、维和人员遇袭身亡的事情上转移开去。

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等来一个公道。

中国的维和战士,历来以勇敢、坚定、忠于职守著称。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展现着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和努力。

无论是在平常的维护和平的行动中,还是在保护那些其他国家的难民时,他们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

每一位在行动中付出生命的维和烈士,都值得我们铭记。

但同时,如果他们的牺牲,是因为某种明显不应存在的“误会”、而且事后责任方态度敷衍的话,那就不要怪我们了。

这次事件,中国人会永远记住,并成为自己奋发图强的养料。中国将会更加强大,为了死难的英雄,更为了和平。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杜照宇

中国青年报:《杜照宇:镌刻在和平丰碑上的英名》

新华每日电讯 2006-07-28 冯武勇《哨所被炸前,曾向以方打过10个警告电话》

人民日报 2006-08-30 冯春梅《用生命守望和平》

0 阅读:0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