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幼学琼林》与师生相关的句子,“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这句话中的“桃李”,是比喻学生或弟子。古人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个人的学生或弟子遍布各地。
“公门”指老师或尊长之门,即指老师的门下或教育机构。
“苜蓿”是一种牧草,常用来喂养牲畜,也象征着贫瘠的食物。
“阑干”是围栏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简陋的居处或环境。
“奉师”指侍奉老师或尊长。
“饮食之薄”指食物简单或粗劣。
这整句话的意思是,“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
关于“桃李在公门”,我还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时期,武则天夺权执政,她为了巩固政权,对外招贤纳士,网络人才。
宰相狄仁杰,为人正直,心地无私,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推荐几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古代老师的工资多少呢?
朋友们,你们对古代老师的工资多少,好不好奇呢?
反正,我是很好奇的。因此,我特意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无论是哪个朝代,老师也算是一份比较稳定和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汉代。
汉代那会儿,太学博士们的工资可算是中等偏上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每月能领到差不多50斛的谷物,这换算成现在的大米,差不多就是六七百公斤的样子。
后来呢,他们的工资还涨了,每月能领到70斛谷物,跟当时一些副市级干部的待遇差不多。
到了宋代,那些私立书院的老师们可真是赚得不少。
比如明道书院的山长(也就是院长兼主讲老师),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有100贯钱,还有每天700文的伙食补助。这加起来,年薪可是相当高的,有几千两银子呢!
明代的话,国子监的老师们工资就不如前面朝代那么高了。
比如祭酒(最高职位),他每月的工资差不多是21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就是1200多公斤。
但县学老师的工资就低多了,每月只有3石大米,差不多是180公斤的样子。
总的来说,古代老师的工资水平是受到朝代、学校性质和官职等级的影响的。
不过,在那个时代,当老师也算是一份比较稳定和有社会地位的工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