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2371天
核心内容
大卫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幽默可以帮你克服恐惧,让演讲效果更好。对普通人来说,训练讲话幽默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向脱口秀取经。大卫发现,很多成功的演讲者,讲笑话的方式都跟脱口秀一样。于是,他根据脱口秀的经典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7个最有效的原则。
前言
首先,我要坦白,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看这本书的。我一直觉得,幽默是天生的,像我这样没什么幽默感的人,简直没救了。如果你也像我这样想,这本书绝对是个福音。它会告诉你,幽默是一种可以训练的技能,学会书里的方法,你也能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这么说可能会让你误解,作者要说的不是在平时生活中怎么有趣搞笑,而是在演讲这个特定场景下,如何运用幽默的技巧让讲话更有趣。这本书的作者大卫·尼希尔是个脱口秀演员。你肯定想象不到,大卫曾经是一个一上台讲话就紧张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演讲恐惧症患者。他人生中有三次重要的机会,都被公众演讲恐惧症搞砸了。后来,机缘巧合,他强迫自己做了1整年的“幽默练习”,居然成了脱口秀达人,《华尔街日报》《福布斯》都报道过他。他还创办了一个“幽默传播讨论会”,专门帮别人锻炼讲话有趣的能力。
大卫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幽默可以帮你克服恐惧,让演讲效果更好。对普通人来说,训练讲话幽默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向脱口秀取经。大卫发现,很多成功的演讲者,讲笑话的方式都跟脱口秀一样。于是,他根据脱口秀的经典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7个最有效的原则,在这本书里分享给你。
我把这些原则分成了台下准备和台上表演两个部分。本期的解读中,我会先分这两个部分为你讲讲作者的观点。不过看完这本书,我也有一个困惑。大卫说的这7条原则虽然都挺有道理的,但是除了第二条,其他的几个跟“有趣”的关系都不大啊。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得到app《有效训练你的幽默感》这门课的主理人李新老师。李新老师说,有这个困惑是因为我对幽默的理解还不够。所以在第三部分,我就来做个补充,跟你分享一下李新老师对幽默的看法。
第一部分
提到幽默,很多人首先想起来的可能是一些金句。英国作家、金句大王王尔德,他对婚姻的吐槽就很有幽默感,比如: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就是结婚。不过,如果不给上下文,让你突然跟同事讲这句话,他会笑吗?
估计不会。
这就是作者大卫要告诉你的第一个原则是,把幽默放在故事里。他说,自己在舞台上收获的笑声,经常是来自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而不是精心构思的俏皮话。故事大师麦基说,故事是对生活的一种创造性转化。有趣的故事,就是用幽默来进行这种创造性的转化。
举个例子吧。我之前听过一个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情绪管理”。主讲人一上来想要告诉听众一个道理:过去我们普遍有一个误区,觉得身体受伤是病,心理受伤只是脆弱,所以不太重视心理健康。不过,他没有直接讲这个道理,而是把它包裹在了一个故事里。
他说:我和我的双胞胎哥哥一起长大。作为双胞胎,你很快就会在一件事上成为专家,就是注意到偏爱。哪怕哥哥的饼干比我的大一点点,我都会质疑。然后他说,当然,父母并没有饿着我。这时候,台下的观众立马笑了。接下来,他就把重视身体而不重视心理解释成另一种偏爱。
你可以说,他的这段开头可有可无,但是他把观点包裹在真实的故事里,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让观众对他这个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他要讲的核心问题——不重视心理是不对的——变得亲切可感了,笑过之后,观众也更能产生共鸣。
你可能会说,讲个自己的故事,也不一定就有趣啊。没错,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引人发笑。想要故事有趣,就得用到大卫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原则,幽默需要技巧。这个技巧呢,可以分成两个步骤:找到好笑的故事,然后让故事更好笑。
怎么找到好笑的故事呢?一个人做对了事,一点都不可笑,对吧。倒霉事、糟心事反而更有可能成为你的宝藏。好,下面给你一个衡量好素材公式:
幽默=悲剧×时间
有人问一个脱口秀演员,你们是不是就把生活中发生的倒霉事当笑话啊。他说回答:现在还不是,以后就是了。惨事、倒霉事得经过时间发酵,你才能用一种抽离的、戏谑的、自嘲的眼光来看待它,它才有可能成为笑料。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糟心事,生气、难过之后,别忘了把它记下来,没准哪天,它就能成为你的演讲素材呢。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根据演讲的需要让你选中的故事变得更好笑。好,再给你第二个经典的公式:
笑点=铺垫+抖包袱
抖包袱,并不是说突然把笑料抛出来,这样并不会好笑,而是要突然戳中听众的笑点,想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你击碎有意构建起来的兴趣和期待。
这样,就先得让观众产生兴趣和期待,方法就是铺垫。抖包袱这个技巧,在相声里特别常见,我就来讲个相声里的例子。马三立先生有个很有名的相声小段《逗你玩》。段子一共3分多钟,你可以回忆一下,前面2分钟其实都没什么可笑的地方。马先生先是交代了一下背景:那时候大家住的一般都是平房,一个三十多岁的妈妈在街上晾好衣服要回屋做饭,但是又怕小偷来偷衣服,就让5岁的孩子小虎帮忙看着。这时候,小偷来了,小偷跟小虎搭讪说:小孩,咱俩一起玩儿吧,我叫逗你玩。然后,让孩子反复叫了自己几遍。
到这里,铺垫的已经差不多了,观众的兴趣也已经被推向顶点了。接下来马先生要做的,就是把“包袱”抖出来。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孩赶紧冲屋里喊:妈妈,他把裤子拿走了。妈妈问:谁啊?小孩说:逗你玩。听众一下子就笑出来了。
你看,“逗你玩”这三个字,能有这么大的力量,让大家笑出来,就是因为前面的铺垫做的够足。
从铺垫到抖包袱,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悬念。如果不是现场演讲,悬念的感觉很难让你直接感受到。所以大卫在书里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好奇纸尿裤的母公司,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前总裁达尔文·史密斯要给公司的员工做一个演讲。他的第一句话是:好,我们现在起立默哀。你要是台下的人肯定也会感到奇怪,难道是谁去世了吗?
默哀了几分钟后,史密斯用沉痛的语气说:刚才我们是在为宝洁公司默哀。台下立刻炸锅了,因为宝洁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也是金佰利公司的竞争对手。默哀就是在铺垫,在这段时间里,一头雾水的听众,一直在好奇,为什么要默哀?为谁默哀?这就是悬念的感觉。这个过程就像坐过山车,慢慢地开到顶点了,这时候,一定要停一下,让人意识到,就要冲刺了哦。然后,啪,把包袱抖出来,笑声也就跟着来了。大卫说,制造悬念没那么难,在演讲中,一般用短暂的停顿就可以做到了。
请记住,笑话的基本结构就是铺垫+抖包袱。你可以回忆一下,那些让你觉得好笑的笑话,是不是都符合这个结构。你还可以使用更高阶的技巧,让你的笑话成为演讲的一个线索。这就是连续笑点,在原来的故事上发挥,用反转等等各种方式,让听众进一步感到惊奇和惊喜。
演讲中的幽默,绝对不是灵机一动的机智,而是刻意制造的效果。很多人可能都跟我一样,有类似的误解,觉得幽默是天生的。但是很多舞台上、荧幕上的笑星,比如周星驰、郭德纲,据说在生活中都挺内向的,给人感觉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大卫说,真相是,脱口秀演员中并没有多少天生搞笑的人。幽默的技巧需要练习。在所有的练习中,把它写出来最重要。这就是台下准备的第三个原则:幽默感是写出来的。
脱口秀和一般讲话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光重视“说什么”,还要重视“怎么说”,要把“说什么”和“怎么说”结合起来。写的作用就是模拟这个过程。
怎么模拟?你在写的时候,要很清楚地意识到,你写的是台词,而不是记叙文,你未来是要在舞台上把这段话“演”出来。你就是戏里的人物,演讲的现场就是戏剧的场景。你要尽可能把自己跟现场的听众联系起来,预见他们的感受、预见他们的反应。
这里,大卫给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联系听众都关心的热点。而他自己常用的套路,就是自报家门,告诉大家自己是个爱尔兰人。因为他预见到了,听众会奇怪他的口音,不如直接解决他们的疑惑。这已经成了他的标签,在脱口秀的江湖里,大家都叫他“爱尔兰的戴夫”。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人想要以脱口秀表演为生至少需要7年的勤奋练习,每分钟的表演都需要投入22小时的准备。所以,上台之前,请一定做好准备。还记得我们刚才说到的三条原则吗?幽默在故事里;幽默需要技巧;幽默感是写出来的。
第二部分
好,台下的功夫算是做足了,现在你已经可以迎接最后的挑战,上台演讲了。第二部分,我们就来说说这台上一分钟,有哪些原则需要你记住。
正式上台之前,你还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预演。这是大卫的第四条原则:幽默需要预演。
预演不光能帮你打磨你的段子,让它更好笑,还能让你心里更有底。它解决的是上台演讲的两个痛点:忘词和怯场。应对的方法,分别是在大脑中预演和在现实中预演。
你可能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准备的很充分了,但还是会忘词。以后你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只要记住大卫的一个实用小窍门,“记忆宫殿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你的大脑里做预演。你可以把演讲的过程想象成进入一座房子。你从大门迈进去的一瞬间,演讲就开始了。进入门厅,你就要抛出第一个笑话;走到客厅,要给出第一个观点。把每一个房间当成一个关键节点,把你的观点、段子放进这些节点里。这样等到上台的时候,你只要让自己重走一遍这条你已经在脑海里走过无数遍的路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大卫从来都没有在台上忘过词。我在部门会议上也是实验了一下,亲测有效。没有看小抄,也汇报得很流畅。
不过,忘词不是最可怕的,演讲最难克服的障碍,就是怯场。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觉得打磨稿子、反复预演,都不是什么难事,一想到真的要当众讲话了,就会开始流汗、结巴、哆嗦。上台,真是太可怕了。
对我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怯场是一种生理反应,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纳它。你要承认,这些生理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你能做的就是上台前多做几次深呼吸,或者穿件深色衣服,不让观众发现汗渍。
当然,想要彻底解决问题也是有方法的,那就是现实中多预演几次,预想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万全准备。这也符合经典的5P原则:恰当的计划能避免糟糕的表现(Proper Planning Prevents Poor Performance)。如果你还是怯场,只能说明你准备的还不够。
最理想的预演场所,当然是演讲的现场了。但是在现场反复预演估计比较难实现。大卫还提供了一个方法,叫做“酒吧测试”。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抓住任何一个公开讲话的机会,讲一讲你的段子,看看效果如何。
现在,你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可以登台亮相了。登台之前,大卫还给你准备了临场救急的锦囊:一个是应对现场;一个是掌控观众。这是第五和第六两个原则。
不管你的准备做得多充分,现场都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这是现场的可怕之处,也是现场的魅力所在。
想要减少恐惧,享受未知和不确定带来的快乐,你只要记住一点,就是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现场。别觉得这句话好像是废话。你可以把它当咒语来用,帮助你切换状态,从日常状态转换成表演状态。这背后是有喜剧理论做支持的。喜剧界把承认显而易见的事情叫做“应对现场”。承认自己是在现场,你要做的就是感受观众,他们可能想听什么?屋子里正在发生什么?你甚至可以直接把这些说出来。这样,你的演讲,才能成为交流。
演讲不是自说自话,成败在于观众的反应。所以你还需要掌控观众。
现场是个神奇的东西,观众互相并不认识,但是他们一旦到现场,就好变成了同一个人。你想想,相声现场观众的起哄,大概就明白了。他们好像有人统一调度一样,是不是很神奇?
想要掌控观众,你一定要让观众都进入到你所设定的“场”里面。你去看话剧,一开场,灯光马上就暗下来了,你的注意力就会自然集中在舞台上。调光就是在暗示你,该看戏了。当所有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点的时候,“场”就形成了。
脱口秀或者演讲,可能没有调光,怎么办呢?大卫使用的方法很简单,他会跟所有人说:“如果能听到我,请鼓掌示意。”鼓掌这个统一的动作,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他想要的“场”也就形成了。
构建“场”是演讲成败的关键。所以演讲讲究要暖场。大卫说,你一定要在前30秒内快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告诉他们你是谁,为什么要听你讲,还要设法让他们喜欢上你。场子暖没暖好,效果差别很大。大卫曾经两个晚上讲了同样的段子,效果截然不同。效果不好的那一场,他就搞砸了开头的30秒。
好,接下来,你就可以进行你的表演了。大卫还给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声音怎么控制啊,你应该站在舞台的什么位置啊,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提醒你一件事:一定要总结,不要以问答的方式来结束你的演讲。因为这样,观众可能会觉得你什么都没讲明白。
最后还有一个原则:叫做“永远调试”。
最近听书很多作者都开始自己录音了,回听自己的音频,大家都觉得很不适应。
这么想很正常,但是得克服。
大卫说,专业人士不仅会回看,而且会反复回看。想要克服羞耻心,你得让自己保持抽离,把自己当成一个评估者。职业脱口秀演员会评估自己的每场表演。他们有一套打分系统,根据现场的效果给自己的表演打分,比如所有人大笑且鼓掌,记5分。然后,再根据打分,调试稿子,调试声音等等各个环节。
你看到的各种搞笑内容,包括电影、广告、脱口秀,其实都曾经经过反复调试,还可能有过很多次结构性的调整。
第三部分
开头的时候,我说过我有一个困惑,在大卫的这7条原则里,除了第二条,其他的几个跟成为有趣的人关系不大。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李新老师。她回答说:我们不理解,是因为我们对有趣可能有些误解,认为有趣就得搞笑。
其实,有趣是一件很综合的事情,它是你带给别人的整体感受。你应该也有过这种感觉,聚会上发生了一件事,你笑得肚子都疼了,可是当你转述给别人听的时候,别人好像就是get不到你的点。别灰心,这不完全是因为你的表达能力问题。“笑点”就像是盐,不撒在汤里,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咸味。
李新说,在这本书里,有趣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幽默。搞笑呢,只是幽默的一种表达能力。幽默背后有一整个学科支撑,就是喜剧。脱口秀也是喜剧的一个分支。这就像我们学游泳,脱口秀只是一种泳姿,比如蝶泳。游泳还有蛙泳、自由泳等等,相当于喜剧里还有默剧、小丑戏。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单纯的搞笑不成体系,你可以理解成狗刨式。它毕竟不是一种专业的泳姿,背后也没有理论的支持。
所以,李新的观点跟作者大卫很一致,他们都觉得,幽默可以学习,搞笑是有套路的,甚至段子还有公式。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只是学了一两个公式,真的就掌握幽默吗?
李新老师说,幽默不仅是一种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我有这种困惑,是因为我只是把幽默当作表达能力,只盯着公式看;实际上,它背后的思维方式才更重要。
这本书比较偏重能力,当然是不完备的。那幽默的思维方式到底是什么?就是用一个独特的、有趣的视角,去观看你的人生,看到真相,看到痛苦,然后从中看出现实的荒诞。维特根斯坦说,笑话是澄清状况的注释。
真正的幽默来自洞察。一个洞察多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只能记住一句话,一定不是笑点等于铺垫+抖包袱,而是幽默等于悲剧乘以时间。糟心事过去了,就变得可笑了。
为什么演讲需要幽默?大卫说,这是大脑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大脑喜欢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再深想一层呢?这是因为幽默来自人性。
总结
作者大卫是一个脱口秀演员,他从经验出发,跟你分享了他从演讲恐惧症蜕变成脱口秀达人的心得。这本书首先会给你自信。天赋属于极少数人,可遇不可求,经验才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无价之宝。通过训练,你也能像他一样,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这本书里讲了7个让演讲更有趣的原则,我们来复习一下,台下准备有三点:幽默在故事里;幽默需要技巧;幽默感是写出来的。台上表演有三点:幽默需要预演,上台之后要应对现场和掌控观众。最后,别忘了,永远调试。这本书的最后,大卫还给你列举了80个小窍门,他几乎把他经历的所有训练都呈现给我们了。所以这本书很实用,也很诚恳。
不过,不要忘了,知识和技能是两个概念。就像你学游泳,就算你把游泳的知识都搞明白了,没下过水,也是白搭。所以最后,给你留一个练习题,请你用本期学到的技巧,跟大家分享一个你自己有趣的故事。
撰稿:刘玄;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资料来源:得到APP听书栏目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妈妈有焦虑,来母亲智慧文化馆!
地址:杭州南宋御街“密不可分母亲智慧文化馆”
联系人:叶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