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9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会同意清朝皇帝退位?

寻雁谈历史 2023-03-20 22:16:04

载沣 网络图片

原创文章,请勿侵权

我经常说,满族人是华丽登场,当年以6万八旗兵起家,一统华夏,建立了268年的基业;但他又能平安谢幕,几乎是全身而退,在王朝覆灭之际,皇族没有被集体屠杀,除了良弼等个别皇族被暗杀之外,几十万皇族得以保全,相比明朝末年皇族被大屠杀而言,算是平安谢幕,太了不起了。

载沣是道光帝的孙子,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的异母弟,宣统皇帝的生父,是宣统时期的摄政王,朝政的实际负责人。他1883年出生,1908年,25岁的时候,成为摄政王。他是个老实人,也是清末最为清醒的人。他曾经在义和团运动后代表清政府赴德国谢罪,因为义和团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德国要求清政府派出高级代表团赴德国道歉。这种不光彩的差事落到18岁的载沣身上,好在载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载沣和宣统 网络图片

这次出访,让这个18岁的年轻人开拓了事业,见证了德国工业化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载沣革新思想的形成。在担任摄政王的岁月里,载沣也是保持了比较开明的态度。1910年,汪精卫曾经刺杀载沣,企图“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刺杀失败,载沣绕过了汪精卫一命,并没有依法处死汪精卫。从这件事看,也发现载沣这个人十分开明。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但是毕竟力量有限,喊的比打的响,革命人士还不多,军队也少。而清政府的军队被袁世凯掌控,袁世凯力劝宣统皇帝退位。宗室内部还是有人不甘心,隆裕太后一个女流之辈也把不准。但是,摄政王载沣站出来劝隆裕太后退位,告诉嫂子,清朝气数已尽,不要再折腾了,交出权力,保全宗室,才是明智之举。

隆裕太后 追悼会 网络图片

隆裕太后答应了,并于1912年2月12日正式宣布退位,结束268年的清朝统治。载沣同意退位恰恰是有大智慧的表现,如果清朝政府继续逆潮流而动,到时宗室子弟的性命都将难以保全,明朝末年就是例子,还不如见好就收,不与时事作对。

清朝皇帝和平退位的功劳算在了隆裕太后的身上,隆裕太后不久去世,共和政府给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称她为“女中尧舜”。

载沣和子女 网络图片

此后,载沣生活很低调。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对儿子溥仪担任满洲国持反对态度,不和日本人合作,也不与各种政治势力打交道,坚持做自己的愚公。解放后,他将王府出售,搬到外面居住。1951年去世,享年68岁。载沣得以善终,很不容易。能从最高峰一路下坡走来,几十年不摔跤,这若是没有大智慧,是做不到的。什么是大智慧?对载沣来说,能做到安分守己,就是大智慧。

0 阅读:16

寻雁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