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江湖二十二年,服宋国、弱卫国、败周王,为何郑庄公无法称霸?

欲云谈史论今 2021-05-13 11:01:50

公元前757年,郑庄公出生;公元前744年,父亲郑武公去世,年幼的郑庄公继承了郑国君位。

郑庄公继位后的头二十二年,比起父亲郑武公时,在江湖上还是低调了不少。这不是郑庄公不想作为,而是别有它因:一是因为年纪小,不通世事;二却是因为母亲与弟弟一直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让他不敢轻易离开国都半步。

公元前722年,武姜与姬段准备了多年,终于决心发动政变。而隐忍了二十多年的郑庄公却突然抢先发动,偷袭了弟弟姬段的老巢京邑,迫使他南下逃亡到了鄢邑。郑庄公随即命令大军围攻,结果姬段身受重伤,逃亡到了卫国。

一场内乱,在郑庄公二十二年的精心设计和防备下,终于有惊无险地平定下来了。

可是,意外却此时发生:因为姬段一家人的逃脱,让郑国这场内乱,演变成了引爆东周江湖一场大混战的导火索。

郑国东迁以来,不断地吞并洛阳平原周边诸侯国,先后灭了郐国、东虢国、鄢国、祭国、胡国等等子男小国,这让周边诸侯都对郑国侧目而视。卫国作为传统大诸侯国,早就有心遏制郑国,却一直没有找到恰当机遇。如今郑国内乱,正好给卫国提供了借口。于是,卫桓公当年就派兵攻打郑国,占领了郑国边境城邑廪延(河南延津北)。郑庄公随即反击,攻入卫国南部边境。第二年,郑庄公余恨难消,再次讨伐卫国。

郑庄公两次伐卫,让卫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公元前719年春,卫国州吁弑桓公自立为君。随后,为报复郑国,卫州吁联合宋国、陈国、蔡国,一起围殴郑国。这一年内,四国联军两次攻入卫国,甚至攻击到了郑国都城门下!郑国东迁以来,第一次遭遇到了灭国危机!

幸好老天保佑,因为州吁在卫国不受大臣拥戴,这年底就被大臣石碏设计杀死,这才让郑国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喘息机会。

州吁被杀后,曾经强大的四国联盟短期内处于瘫痪状态。

郑庄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先后对陈国、卫国、宋国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结果互有胜败。

此时,郑庄公敏锐地意识到,光凭郑国一己之力,已无法压倒陈、卫、宋、蔡四国,战机上风。于是,他改变策略,积极拉拢一直处于中立的鲁国和齐国,试图与鲁国、齐国结成同盟。公元前714年,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郑庄公终于成功地将鲁国和齐国拉入己方阵营,组建成东周江湖另一强大同盟,与宋国、卫国、陈国、蔡国四国对抗。

公元前713年6月,郑国、齐国、鲁国伐宋,占领了大片宋国领土;在回军的路上,郑庄公又大败宋、卫、蔡三国大军,占领了戴国;9月,郑国又一次攻打宋国;

公元前713年冬,齐国、郑国联手讨伐郕国;

公元前712年秋,郑国、齐国、鲁国三国讨伐许国,让许国成为郑国的附庸;10月,郑庄公带领西虢国军队杀入宋国,大败宋国军队;

公元前710年,宋殇公天怒人怨,被大臣华督所杀,郑庄公所扶持的公子冯回到宋国为君,正式宣告了东周江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

在这次“世界大战”中,郑庄公不但削弱了卫国,更是让宋国臣服于郑国脚下,可谓是春风得意。郑国自东迁以来,还从未与传统中原大国有过大规模较量。郑庄公上台以来,花费十三年时间打败了两个重要的大国——卫国与宋国,可谓是郑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公元前707年,挟“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余威,郑庄公又在繻葛(即长葛,河南长葛县)大败前来讨伐的王室联军,甚至差点射杀了御驾亲征的周桓王!

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707年,郑庄公在江湖上纵横捭阖,东征西伐,取得了弱卫国、服宋国、败周王的煌煌战绩,似乎距离称霸江湖的梦想已是近在咫尺。

然而,现实却非常残酷。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一去世,郑国就陷入了不断的麻烦中:不但内乱不已,周边诸侯国更是借郑国内乱之际频繁欺压郑国——不要说称霸,在如此险恶的江湖上,郑国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件大幸事了!

郑庄公老谋深算,郑国实力也如此强大,为什么郑国却无法称霸江湖?反而是逐渐走向了没落?

归根结底,郑国无法称霸东周的根源就在于郑庄公。郑庄公犯了两大致命性战略错误,使得郑国错过了称霸江湖的绝佳机会,最后还导致了郑国的没落。郑庄公所犯第一大致命性的战略错误,就是没能维持住郑国与周王室的良好合作关系,最后二者走向了决裂。

郑国东迁的过程,就是挟王命以“正”诸侯的过程。因为扶持周平王东迁功劳巨大,郑国才得以成为王室执政卿。

东迁后的周王室虽然没落,但是王室执政卿身份给郑国所带来的利益,无疑极为巨大。

隐公元年,卫国因姬段之乱入侵郑国,郑庄公随即率领王师、西虢国军队进行反击;

隐公五年,虽然前两年刚与王室交恶,郑庄公却又一次动用王师,合作伐宋;

隐公九年,郑国之所以能与强大的齐国、鲁国结成同盟,也是郑庄公以“尊周”之名促成;

隐公十年,郑庄公又以宋殇公不朝觐周王为由,联合齐国、鲁国攻打宋国;这年冬,又以违背王命为由帮齐国去惩戒郕国;

隐公十一年,郑庄公联合西虢国军队攻打宋国,也是动用王室执政卿的权力;

……

可以说,郑庄公纵横江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借用王室之名。再往前,郑武公在洛邑周边开疆拓土虽然是一己之力,但是如果没有借扶助周平王之名,郑国绝不可能灭了这么多诸侯国还能安然无恙。

周王室虽然是个牌坊,但这个牌坊对郑国却是不可或缺。

然而,郑庄公继位后,却没能维持住与周王室这种合作关系。

因为母亲与弟弟时时刻刻谋求篡位,郑庄公自继位的那刻起就不敢离开郑国,所以他执政前期二十多年从未去王室朝觐过。王室执政卿二十多年不见人影,为保证国事正常运作,周平王就想再任命一位执政卿。结果,郑庄公立刻向王室发出了最强烈的反对声音。懦弱的周平王为平息郑国之怒,不得不主动提出周郑交质以换取郑国信任。

表面上看,郑国在这场与王室的权力斗争中占尽了上风。可实际上,郑庄公的强硬已深深伤害了王室的自尊心!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其孙周桓王继位。早就看不惯郑庄公霸道作风的周桓王,刚继位就想分郑庄公之政,任命西虢公与郑庄公同为执政卿。郑庄公得知此事,立刻派军队两次攻入周王畿,以武力来威胁周桓王!迫于郑国压力,周桓王收回了成命,但是他对郑庄公的嫉恨却再也无法消除了。

此后,郑国与周王室之间走向了恶性循环。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任命西虢公为执政卿,位在郑庄公之下;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解除了郑庄公的执政卿之位,郑庄公愤而不去王室朝觐,周桓王顺势联合蔡国、卫国、陈国一起讨伐郑国,结果大败……。

王室与郑国从此彻底决裂,郑国也就失去了纵横江湖最强大的政治武器。

郑庄公所犯的第二大致命战略错误,是与卫国、宋国等等诸侯国纠缠得太久,错过了郑国南下发展的绝佳良机。

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710年,郑庄公所专注的最大事务,就是让卫国和宋国向郑国低头。公元前710年,随着宋殇公被杀和宋庄公被立为国君,郑庄公生平最引以为傲的事务终于达成预定目标。在服宋国、弱卫国的过程中,郑庄公充分发挥了个人老谋深算、纵横捭阖的特长,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精彩无比的历史。

然而,精彩过后呢?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刚一去世,他生前长期扶助的宋庄公就主导了郑国第一次内乱:将祭仲诱捕到宋国,然后强迫他改立郑厉公为君!自此以后,郑国就陷入了长达二十二年的内乱之中,宋国、鲁国、卫国、齐国纷纷卷入其中,让郑国根本无以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

郑国内乱之所以让众多周边国家纷纷借机“打太平拳”,根源就在于郑庄公。他在位期间,长时间欺压他国,与卫国、宋国为首的周边诸侯国结下了不解的仇怨。所以,郑庄公一死,当年被他欺压的诸侯国就纷纷反过来欺压郑国了。

郑国失“盟”寡助,又没了周王室这块牌坊护体,被他国肆意欺压时就显得毫无抵抗之力。以这样结局来看,郑庄公生前与卫国、宋国缠斗多年,就是一个战略上的致命失误。

郑庄公于公元前744年继位,在公元前701年去世。这一时期,南阳盆地的楚国正全力向汉水之东扩张,却在三十年间都无法有效突破。南阳盆地及其周边小国林立,大多还未与东迁后的周王室发生联系。早在公元前763年左右,郑国就灭了胡国,站在了南阳盆地的大门口。如果郑庄公能果断放弃与卫国、宋国无谓的面子之争,转而将郑国的发展重心改为南下,以郑国实力不但能轻松将领土扩张到南阳盆地,还能有效阻止楚国日后的野蛮生长。

可惜,郑庄公在大局观上的致命缺陷,使得郑国错过了发展壮大的绝佳良机。

公元前710年,郑庄公与蔡侯在邓邑(河南漯河东南,蔡地)会面,“始惧楚也”。这一年,郑庄公刚刚完成服宋国的大业;但也就是在这一年,楚国发展壮大,迅猛扩张的势头已不可阻挡,让“小霸”郑庄公都心生惧意!

如果郑庄公十年前甚至更早地将郑国发展的重心转向南阳盆地,楚国还能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吗?

从公元前722年算起,郑庄公纵横江湖二十二年,取得了服宋国、弱卫国、败周王的辉煌战绩;但由于他在战略上的致命缺陷,使得郑国与王室决裂,又错过了南下发展的绝佳良机。郑庄公虽然号称“小霸”,却因战略失误而无法称霸江湖,岂不惜哉?
0 阅读:24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