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你不是我的兄弟。
我不是你的理想。
第二句话远远比第一句更能让人死心,足以切断两者之间的任何情感纽带,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几天前,理想被传出正试图召回部分先前被裁的员工。
在所有本土新造车公司里,乃至所有本土汽车公司里,乃至所有本土公司里,理想都是最懂得员工价值的公司。然而,理想对待员工的方式,也是所有公司里最值得玩味的。简单回顾一下代表前后态度的四个阶段——
【1】李想刚刚开始造车,对外还以「车和家」这个公司名字示人的时候,在接受采访时有过这样的表达:
中国汽车业的员工已经很好了,不行的是管理;
不停下放决策权,让项目负责人有更大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我也是团队的一员,很多时候我们也会PK,我说服不了对方,就按对方的方式来,这种情况占到90%以上。
且不去理会这些话里有多少水分,总之他按照这样的思路,在首款车型(那辆SEV)胎死腹中的情况下,打造了ONE这个本土新造车初代爆款。那时候的他在极度理性的产品经理形象之外,真正的号召力其实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他反对团队成为领导的跟屁虫,反对团队成为人云亦云的格式化工具,强调员工的个体价值。
【2】2021年秋季理想进行校园招聘。而后在同年冬季,豆瓣等网站上有应聘大学生曝光其存在发出offer后反悔、谈好薪资后反悔的状况。2022年5月,理想被爆出毁约曾发出的校招offer,其中部分校招生已经拒绝了其它offer或面试邀请,有些还已经与校方及理想签署了三方协议。
理想毁约后,那些应届毕业生已经错过了毕业前的校招黄金期,那些曾经签署了三方协议的毕业生还不得不以「社会人」的身份——而非「应届毕业生」——进入招聘市场。
▲来自网络
理想当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调岗(需进行再次面试)或赔偿(金额为一个月工资)。
2023年1月,有员工在网上爆料理想2022年度年终奖打折,签订的合同上写着每年14-16薪,结果到手的年终奖不足单月薪水。而且这还是在理想2022四季度盈利,且在销量取得多项突破性成绩的情况之下。
理想的2022的确不是一帆风顺,ONE的退出以及与L8的交接颇为忙乱,期间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销量暴跌。即便如此,理想在校招与年终奖这两件事情上的表现,已经显现出对待员工方式上的问题。
与初创阶段形成反转,理想究竟如何看待员工的价值?
【3】2023年理想一路凯歌,李想先是在6月发布了那条著名的「向华为学习」的微博:
▲非完整内容,后面内容与本文关系不大|来自李想微博
当时正是秋招预备期,李想这条微博因此可以看成对此前校招毁约及2022年底那次小规模人员调整的找补。同年10月,李想又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校招通道。并且可以看到,李想这时仍是创业初期的话术:包括每个员工在内,整个团队的成长。
今年2月,关于理想年终奖达到4-8个月薪水的消息在网上铺天盖地。李想说:要赏罚分明;不能只学华为流程,不学华为利益分配。
今年3月,李想在春季发布会上称目标3年内让理想一线工人的收入达到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国家水平。
李想在这个阶段非常高调的宣布要「学习华为」的目的看似明显,实为暗线。个人看来其背后的目的远远更为其看重,即:利用华为在大学生群体里的号召力,摆出学习华为这个姿态,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加入团队,用以建立自动驾驶等尖端技术方向的团队优势。
总之在2023年初夏到2024年初这个阶段里,理想对待员工的方式回归了最初的「共同成长」理论,同时进行的是大规模招兵买马,试图建立强大团队。
【4】上个月中旬,理想宣布裁员,主流声音是,裁员规模在5000人以上。
半个多月之后,理想又被传出这批裁员裁到了动脉,正试图召回部分被裁员工。
▲截图自微博
以上就是理想对待员工的四个关键时间节点,其中充满了反转与矛盾。
有时候,理想是最在乎员工价值的公司,总是在强调共同成长。有时候,理想是最冰冷决然的企业,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对团队下手。
如果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一切其实如此现实:当企业要突进时,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是力量之源,是需要用共赢(共同成长)来拉拢的势力;当企业需要保证报表好看时,员工便是成本和冗余。
李想是一个如此理性的人,他对待产品的态度就是如此。当理想品牌刚刚推向市场时,ONE这个名字如此响亮;当产品矩阵建立起来之后,ONE变得与产品序列格格不入,即便已经有厚重的品牌价值,照样要快刀斩乱麻。
李想甚至像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如同AI。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安德森说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其实哪种组织会完全不是呢,更进一步来想,维持这种想象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企业的本质是造梦,对消费者是这样,对员工也是这样。患难不弃、输就一起扛,做到这些,春风得意时给出去的薪酬与奖金才会被当作是「赢就一起狂」,而不被看破只是利益收买、恩赐赏钱、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你不是我的兄弟」与「我不是你的理想」,本质是一样的,皆为冷酷。但前者即便再拙劣,终究是个可以骗到一些人的谎言。后者却是一句真话,让对方连自己骗自己的余地都没有。
李想已经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但他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要懂得掩盖自己强大的运算能力,要学会包装,要学会温柔一刀,只有那样,他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封面图片来自1939版《绿野仙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