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的朝天门码头总能看见一个苍老的身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缓慢地一步一步走向江边。
她总是静静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看,似乎什么也不在意,只是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这位名叫张淑英的老人已经年过九旬,每天都要来这儿独坐片刻。
她从不看风景,似乎也不在等船,只有眼神中透露出些许隐忍的倔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在这里每日等待?她在等谁?又为什么让她心心念念了整整77年?
相识初见,军人丈夫1935年春天的福州,十四岁的张淑英刚刚从女子私塾毕业。那个年代的婚姻往往并非由自己决定,但幸运的是,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出色的男子——钟崇鑫。他比她大了16岁,是当时重庆荣昌人,在福州驻军,是国民党第71军87师259旅的参谋,出身黄埔军校,英俊挺拔,沉稳有度。
张淑英对军人心怀敬畏,起初心中多少有些犹豫,生怕军人生活的严厉与她无法相容。但初次见面时,她一眼便被眼前这个温柔儒雅、笑容爽朗的青年吸引。
他1米75的个头在那个年代可算十分出众,剑眉星目,五官端正,气质温润,带着一种少见的书生气息。这样的人物,即便在动荡的时代,也是难得的良配。
短短一个月后,两人就在福州举行了婚礼,婚礼隆重而热闹,清一色的军车、鞭炮声声、亲朋满堂,婚礼的热闹引得邻居们连声称赞。
婚后,钟崇鑫常常带她到南京或重庆,他的军饷一分不少地交给她,军装也是他自己亲手洗,不让她操心。这样温馨的日子让张淑英时常觉得幸福如梦。然而,谁也没料到,他们的甜蜜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平静。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钟崇鑫接到命令赶赴南京,参加淞沪会战。8月12日早晨,他匆匆整理行装,满脸凝重地告诉张淑英自己要奔赴前线。面对这样突然的告别,张淑英的心里百感交集。钟崇鑫只是紧紧抱住她,轻轻地在她耳边说:“你等我,我会回来的。”
他坚毅的眼神和温暖的拥抱似乎让她多了一份勇气,但她仍控制不住地掉泪。她带着泪水站在车站,目送钟崇鑫的身影渐渐远去,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张淑英开始了无尽的等待,她坚信他会回到自己身边。
战场上钟崇鑫时而给她寄来信件,信中提到战事的紧张,提到战友们的英勇,也会说起战地风光,好让她安心。他的每一封信,张淑英都紧紧抱在胸口,仿佛这样他就能在她的身边。
可到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爆发,钟崇鑫所在的部队浴血奋战,他最后一封信里简单地写道:“我要守住这座城,这是我的责任。你要相信我。”张淑英心怀祈愿,等着下一封信,却始终没能等到。
战后的等待与希望战后几个月,重庆的许多军人陆续归来。张淑英在码头一遍遍张望,期待在人群中看到丈夫的身影。她向每个路过的士兵打听,询问他们是否见过钟崇鑫。
朋友和亲人都劝她放弃,说南京战场太惨烈,钟崇鑫恐怕凶多吉少。但她不肯放弃,坚持认为他只是暂时失联,终会回到她身边。
身边的亲人甚至开始催促她另觅良缘,说她还年轻,应当为自己找条出路,生活毕竟还要继续。然而,张淑英却搬到了重庆的江边,守望成了她每日的习惯。
每个清晨,她总是独自来到江边,坐在岸边望着江水,心里一遍遍祈祷,期盼着奇迹的发生。她的生活变得格外清苦,穿着最简单的衣服,靠做各种零工勉强维生,所有省下的钱都用来打听钟崇鑫的消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眼常年浸泡在泪水中渐渐失明,容貌也随着岁月消逝,青丝染上了霜白。她的等待被街坊传颂开来,成了重庆的一段传奇。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44年。张淑英在街上偶遇钟崇鑫的战友,她迫不及待地追上去问:“钟崇鑫还好吗?”战友看到她的模样,顿时眼神一黯,沉重地告诉她:“嫂夫人,崇鑫他阵亡了。”这句话如晴天霹雳击在她心上,张淑英一路哭着回家。
但尽管有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她心里还是不肯信。她对自己说,没有见到尸骨、没有官方的阵亡证明,她就永远不相信他真的走了。
这份执念让她有了继续等待的理由。后来,张淑英的亲人相继离世,甚至父母和弟弟都去了台湾,她却仍然不愿意走,坚持留在重庆,说自己要留在钟崇鑫的故乡,守在他可能归来的地方。
1950年,张淑英在亲友的劝说下再度走入婚姻,与一个善良的男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并有了三个孩子。即便这样,她依旧无法放下对钟崇鑫的思念。每当空闲时,她依旧会在江边守候,眼神中仍然充满期待。
时光慢慢推移,她的孩子渐渐长大。晚年时,张淑英终于向孩子们坦白了自己的心结,告诉他们她的第一个丈夫——那个曾说会回来的男人——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听着母亲的讲述,孩子们也被她的执念触动,他们开始帮母亲寻找钟崇鑫的消息,四处查找档案,奔赴南京,试图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难得一线希望1978年,两岸通邮恢复的消息让张淑英心中燃起了希望。她通过朋友联系台湾,寄出书信,想要寻找任何关于钟崇鑫的信息。
重庆的许多志愿者也听闻了张淑英的故事,纷纷加入到寻找钟崇鑫的行列中。志愿者们查阅了大量资料,翻阅战时档案,但始终一无所获。
1991年,张淑英的大儿子在一本战史资料里找到了一些线索,得知钟崇鑫确实在南京保卫战中阵亡于雨花台。
然而,这并未让张淑英放下心,她依旧觉得没有亲眼确认便不能死心。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更远方,仿佛那一眼便能跨越时空,看到她苦等多年的那个身影。
又过了二十多年,2014年,志愿者们在台湾的忠烈祠名单中找到了钟崇鑫的名字。这一次,93岁的张淑英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她握着儿子的手说:“我要去台湾,我要去见他!”
在志愿者和儿子的陪同下,她终于跨越海峡,来到台北忠烈祠。颤巍巍地走近那个熟悉的名字时,张淑英手抚石碑,泪流满面,轻声呢喃:“崇鑫,我终于找到你了。”那一刻,她似乎跨越了77年的时光,与心中等待了一生的人完成了“重逢”。
临别时,张淑英在钟崇鑫的牌位前轻轻一拍,说:“我们永别了,这一生我再也不能来看你了。”她带着满足离开,仿佛这颗执念已然落地,带来了无尽的释然。
一生守候,至死无悔回到重庆后,张淑英的心境慢慢平和下来。她一生的守候让重庆的邻里街坊无不动容,这段苦等77年的爱情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直到2021年,这位百岁老人含笑而逝,似乎终于能够安然地与她的钟崇鑫在另一个世界相见。
她的故事让无数人见证了乱世之中的真情,她的守候与痴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将深情的承诺写在了重庆的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