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中心的光环之下,上海更是实业重镇。中国实体经济的里程碑时刻,上海都是参与者。
第一次是,争思想。1920年代,民族危亡,怎么救中国?北方皇城在争国体,南方黄埔军校要闹革命,而上海的答案是聚集了一批近代企业家,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概念:实业救国。
第二次是,80年代,定标准。上海引进了新中国第一家前来合资的西方车企——德国大众。但是在供应链本土化的工程中,却闹了大风波。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德国人总说不过关。一个方向盘,上海最好的工厂有6个指标,德国人却要考核100多个指标。上海工人不高兴了,觉得是西方人故意刁难,就是不想扶持中国供应链。甚至惊动朱副总理亲赴上海,在锦江饭店发了火。但是,了解清楚后,亲自拍板,高标准没错,就按德国人的标准弄。最终合资的桑塔纳成了神车,在中国行销20年,在上海锻造出一条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这才有了30年后中国汽车的崛起。
第三次是,21世纪,抓科技。中芯科技在一片农田的张江,打下中国集成电路的桩。随着罗氏制药、奈科明、美敦力的引入,造出“中国药谷”。再到后来,中国大飞机在上海展翅,特斯拉以“中国速度”落地。上海不仅有摩登洋气的淮海路、陆家嘴,更是冲在一线的中国高端制造排头兵。
第四次是,当下,数实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上海外滩成了华山论剑的地方。
上海,经历了屈辱的开埠,经历了图强奋斗和虚心学习,再到前瞻性的产业布局。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730万标箱,连续十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目前,世界十大港口,七个在中国。
上海在最前排见证了国际贸易、市场经济的奇迹,概括起来就是——生产要素的充分流通,能造就了一个巨大的价值网络。伴随产业升级,上海有了新的发现,和生产要素流通一样,数据的流通,也会造就一个同样巨大的价值网络。
就拿上海最熟悉的航运业来说,国际贸易无比重要,同时又低效繁琐。
纸质提单,发明于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至今已经用了400多年。海运承运商每年要签发4500万份提单,其中仅仅只有1.2%是电子的。这让已经习惯数字化的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原因在于,特别担心电子化后,提单内容和数据的篡改。航运物资价值极大,但是交易背景极度复杂。买方、卖方、承运方、船只国籍、起始地、目的地,可以来自六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因此,交易凭证需要格外谨慎。提单作为客户可以取走这批货的唯一证明,层层检视,层层核对,层层盖章,层层签字。每个环节,只要在小环节发现一点点小偏差,就要重新核实重新检查。航运业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船已经到了,但是纸质提单一点小问题,来提货的大卡车在码头一等就是好几天。
全球航运商业网络(BSBN),是由中远海运集运、赫伯罗特、和记港口集团等全球头部班轮和港口公司组建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可信交易、无缝合作和数字化转型。在这次的外滩大会上,BSBN分享了电子提单的进展——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提单内容和数据的真实,从而促进航运业数字化。
8月1日,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通过GSBN平台成功签发首张散货电子提单,8月18日,锦霞峰轮靠泊青岛港董家口分公司码头,完成了首单基于区块链的无纸化放货业务。
电子提单让海运效率明显提升,单证的办理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目前,整个行业最大的九家船东(市场占有率合计约70%),认诺到2030年100%使用电子提单。这样一来,预计到2027年,电子提单的普及率就会被提升到50%。
17世纪大航海的纸质提单,要结束了。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数实结合的大航海时代,正式开启。
在这场商业征途里,远航的方向有两个——机构内部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产业协作数字化,降低交易成本。产业数字化,是全球所有商业主体都在探究的大事。上海外滩,每年一次的聚首,是全球从业者探讨、交流、切磋的盛会。
中国移动在2023年以来,股价一直表现很好,市值一度突破2.2万亿,超越贵州茅台,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而最大的动因正是数字化。曾经,中国移动的标签是通信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流量、管道;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信息服务科技公司。一方面,构建5G、千兆宽带、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打造“连接+算力+能力”的信息服务体系,以中台战略的形式,把数字化能力开放给市场。外滩大会上,中国移动也做了分享,能力中台已迈上快车道,能力调用量月峰值达420亿次,对外开放能力40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50亿元,数智赋能场景超2000个,拥有2600余家合作伙伴。
泸州老窖,代表了数字化市场的另一种参与。
这类历史悠久的零售消费品,数字化最初的改变是带来大数据、新渠道,从而让品牌方直接接触消费者,利用数据反馈改进产品。
三年前,泸州老窖和蚂蚁集团合作,慢慢发现,数字化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比如,酒的上游是高粱,是农业。农业的老大难问题是食品安全。于是,通过区块链溯源,来保证安全和品质。再比如,泸州老窖上游的原料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是融资难。于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锁定订单数据、物流数据的真实性,开放给银行系统做风控,就能引入低息、便捷的贷款。金融行业认为极难落地的供应链金融,就这样转起来了。
这届外滩大会,泸州老窖对技术的一个感悟,我听了也很有共鸣。大企业的协同本来就没问题的,两边领导见面发现聊得投缘,晚上吃饭喝酒,第二天就能指定各自的团队对接推进,因为大企业资源多。但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作,中小企业之间的协同,才是困难的,因为资源有限,而信任成本又高,而这就是技术的用武之地。
和这个感悟呼应的,是参加外滩大会的一家创业公司,鲸仓。做智能立体仓储系统,依靠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把蜘蛛拣选系统的运行信息、订单和资金交易信息加密上链。产业资本能看一个可信账本,由于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丰满,鲸仓可以从产业资本那里用更低的成本租赁仓库和设备,实现轻资产运营。
类似中国移动、泸州老窖的案例,这次外滩大会还有很多。英伟达、美国运通、波士顿咨询、麦肯锡……称得上群星荟萃。这些完全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市场主体,原本业务没有交集,现在却因为同一个话题,产业数字化,相聚在上海外滩。
在各方观点的碰撞下,让大家兴奋的是,数据可能存在三个千亿级的市场机会,数据新基建、数据新应用、数据新供给。另外,大家也碰撞出很多行业目前的问题,比如,三个痛点,数据想用不敢用,敢用不能用,能用不会用。这需要技术、监管、治理、规则、场景的全面建设和完善。显然,它们在往后的外滩大会,继续探索下去。
数据的价值是无穷的,而目前我们只开拓了很小的一部分。仅仅在to C领域小试牛刀,就在电子商务、打车出行、餐饮外卖等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进军的to B是比前者大无数倍的市场。
无论是低端制造还是高端制造,越来越表现出,更会用好数据的人得天下。
中国制造,人力成本优势已经几乎结束,越南印度人力成本低得多。但是中国制造的数字化优势却很明显,从而保持极好的竞争力。一个佐证,就是Shein、TEMU,根植中国供应链,横行欧美。而中国如今更关注的高端制造,其实本质几乎就是数据竞赛。
英伟达,这次也来了外滩大会。作为AI的基础设施,是2023年资本市场的大明星,市值破了万亿美元。别看GPU是硬件,但是很多年前英伟达软件工程师的数量就超过了硬件工程师,英伟达是靠AI+大量数据在开发芯片。台积电同样如此,之所以是高端芯片的最佳生产者,不仅在于光刻机(三星、Intel买光刻机不受限,但是做不过台积电),最大的原因是工业数据深厚的积累和科学的运用。
而这,也恰恰回答了,为什么是上海?因为上海早早战略布局,在芯片(硬件层)、人工智能(软件层)有了很深的积淀,很厚的土壤,接下来就需要用好“数据”这个养料。为此,上海拿出雄心,率先出台了很多政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要打造数据要素产业领导地位。
这里是上海外滩,历史韵味和现代气息都无比浓厚的地点,这里见证了中国实业的奋发图强,起起落落,中外融合,战略抢跑,现在,又正开启了一场和数据有关、事关实业下一个阶段的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