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是南下灭明还是西征灭大顺清廷的选择

拓跋腾 2021-03-18 17:49:34

顺治元年十月,清军不仅占领了河北地区,还接管了山东。叶臣等部清军攻克山西省会太原,大顺军守将陈永福突围逃走,山西大部分地区归附了清廷。当时,河南省的局势相当混乱,大顺军已撤到豫西,其他地区大抵处于军阀、土匪的控制之下;弘光朝廷虽然任命了总督、巡抚、巡按,但只是虚有其名,根本行使不了管辖权。

由于弘光朝廷的一味退缩,惟恐出兵山东、河南将影响北使议和,清廷乘机站稳了脚跟。十月间,多尔衮决策分兵两路征服全国。

具体部署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统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进攻陕北,得手后向南推进,摧毁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顺政权。

另一路由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率领南下,消灭弘光朝廷。

十月二十四日,清廷檄谕南明:“你们这些南方的臣子当崇祯皇帝被闯贼逼死,社稷被毁,国家灭亡,南明不发一兵一卒,像老鼠一样躲藏起来,是第一个大罪,我朝进剿闯贼,大顺军被我军打得大败西窜的时候,你们居然未知京师的消息,自己拥立福王是第二个大罪,用兵自重残害百姓是第三个大罪,这三个罪人神共愤,我朝要出兵讨伐,如果投降认罪,我朝会放你们一条生路。

显这道檄文完全否定了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明确宣布要对南明动武。

当时弘光朝廷的腐败和内部纷争,确实很难组织有效的防御。但是就多尔衮的战略部署而言,却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清廷除了留下少数兵马驻防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外,主要的兵力同时投向西面、南面两个方向,出于两线作战,分兵作战是大忌。阿济格西征时总兵力也只达到八万人。

而大顺军在山海关战役中是在同吴三桂部激战了两天之后才被清军主力击败的,兵力收缩到陕西一带迎战阿济格一路兵马,胜负还是个未知数。

李自成计划在陕北打一个大胜仗,当时大顺军还有六十万的兵马在陕北。阿济格部一旦战败,大顺军势必乘胜追击,华北局势就将改观。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清廷改变了多铎部的进军方向,原因是驻守山西临汾和河南西部的大顺军发动的怀庆战役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使得清军不得不考虑先攻灭强大的大顺军,载再灭南明,于是两路军合兵一处,攻打陕西的大顺军却改变了整个战略态势,把两路清军主力都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了。

多铎部清军暂缓南下,使南京的弘光朝廷得以继续苟延残喘,不思进取只求偏安。在阿济格、多铎两大主力全部投向陕西战场同大顺政权一决雌雄的时候,清廷在河北、山东、豫东部署的兵力相当有限,只留下肃亲王豪格带领为数不多的军队扼守黄河,清廷整个华北地区兵力单薄。

南明有见识的人曾说 现在大顺军已现败迹,清兵不日就要攻西安取得陕北之地,如同蒙古灭宋一样取得汉中,四川无险可守,四川一旦失守,长江上游被清军占领,顺江而下我江南朝廷无法保全啊,现在清军全力攻打大顺军,我军趁机北上,牵制清军,清军两线不能相顾必定大败,我江南朝廷经此一役也可保全。可是没有采纳,南明坐看清军消灭大顺军,错失良机,等到的只是灭亡,还生怕北伐惹怒清廷,南明灭亡只能说自己作的结果,错过了一次次机会,面临的只能是灭亡。

0 阅读:16

拓跋腾

简介:主要写作 元明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