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政权和清南北分治议和的结果

拓跋腾 2021-03-31 18:44:45

弘光朝廷定了联虏平寇的策略,准备和清南北分治,于是可是准备招募谈判使者,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自告奋勇,奏请朝廷当做使者去北方,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说母亲在北方去世,想和陈洪范去北京作为北使去北方谈判,顺便安葬一下母亲,朝廷同意他作为使者去和谈。

左懋第

虽然准备去北方谈判但是,弘光朝廷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谈判目标使团出发前,朱由崧和朝廷大臣开始商议有人说建议以河淮为界。但是有人说:山东和河南不能丢弃要以黄河为界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

当时马辅士英说:清朝的皇帝年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八月初一日,马绍愉致吴三桂信中说,讲定和好之后“便是叔侄之君,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

马士英的意思是明、清分境而治,从两国皇帝的年龄考虑,弘光为叔,清帝福临为侄,多少给明朝廷争点体面。东平伯刘泽清七月三十日给吴三桂的信中告以弘光朝廷已经任命了山东总督、巡抚、总兵,建议由吴三桂于直隶东界境内开藩设镇”,比邻而驻,并且借用苏秦佩六国相印的典故,要吴三桂在两朝任职共同灭贼。首席谈判代表左懋第更是心中底,。弘光君臣急于同清廷联络,借满洲贵族的兵力平定大顺军,连己方的方案都没有酝酿成熟,就草率地行事了。

使团出发时,左懋第感到朝廷赋予他的任务不明确,左懋第上书阐明自己是北行收复山东,而不是向清朝乞和。然而,史可法、马士英等朝廷重臣联虏心切,听不进他的意见。说只要可以联合清国歼灭起义军,把山东等地让给清国也无妨。在皇帝一再要求下,左懋第违心地踏上了北行之路,在前途渺茫之中,他所能做的只是不屈于清廷,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而已。

弘光朝廷派陈洪范为北使重臣,本意是考虑到他久历戎行,同吴三桂等人有交情,便于联络,却没有料到陈洪范早就已经暗中降清。

1644年九月初五日,使团进入山东济宁州,这里已归属清朝,随即把南明派遣的护送兵马返回。

十月初五日,才到张家湾,清廷差礼部官又奇库来迎。十二日,使团捧弘光御书从正阳门入城,清方安置于鸿胪寺居住,严加防范。

十三日,清礼部官来鸿胪寺问:你们来我朝何事”使臣答道:“我朝新天子想向贵国借兵破贼,你们为我朝先帝发丧,特来致谢。”清朝官员说:“有国书可以直接交给我。

南明使臣告以“御书”应面递清廷最高统治者,不能交礼部。清官说:“凡是进贡文书,都是先到到礼部之后转到皇上。”使臣声称自己所带的乃“天朝国书”,不是进贡文书,双方坚持不下。

次日,清内院学士刚林等来到鸿胪寺,指责江南擅自立皇帝”不承认弘光朝廷的合法性。使臣争辩说南京所立乃神宗嫡孙,按照伦序应立。争论不休,刚林说:“无需多说,我大清已发大兵南。”左懋第回敬以“我们江南尚大,兵马甚多,不要小觑了”,不欢而散。

使团带来的弘光“国书”,清方拒绝接受;朝廷和使臣致送吴三桂的书信,拜会降清大学士冯铨、谢陛的名帖,也因吴、冯、谢三人死心塌地投靠清廷,而弃之不顾。

二十六日,刚林来到鸿胪寺向左懋第等人传达多尔衮的命令:“你们明早早点回去吧。我已遣兵押送至济宁,就去告诉江南朝廷,我要发兵南来。”左懋第等见清方态度强硬,毫无和谈之意,仅要求赴昌平祭告陵寝,议葬崇祯帝。刚林断然拒绝道:“我朝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先帝活时,贼来不发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随即取出檄文一道,当场宣读,指责南京诸臣“不救先帝为罪一;擅立皇帝为罪二;各镇拥兵横征暴敛残害百姓为罪三。不久就要发兵讨罪”。

次日,清方派员领兵三百名押送使团南返。十一月初一日行至天津,陈洪范“于途次具密启请留同行左懋第、马绍愉,自愿率兵归顺,并招降南中诸将”。多尔衮得报大喜,立即派学士詹霸带兵四五十骑于初四日在沧州南十里处将左、马二人拘回北京,并面谕陈洪范“成功之日,必定封侯拜相。

同月二十六日,多尔衮致书豫亲王多铎:“弘光政权派遣左懋第、马绍愉、陈洪范前已经下令让他们南归。但陈洪范密启请留懋第、绍愉,陈洪范说我可说服江南各藩镇的将领归顺大清,所以随追留懋第、绍愉,独令洪范南还。

陈洪范返抵南京后,一面散布和平气氛,麻痹弘光君臣,陈洪范说:清国深受了我大明神宗皇帝的恩德,看意思是可以和谈”;又一面密奏朝廷“黄得功、刘良佐都和清廷暗通款曲”,意在挑起朝廷对黄得功、刘良佐的猜疑,以便自己乘机行事,拉拢黄、刘叛变投清。弘光朝廷见左懋第、马绍愉被拘留,陈洪范却被释回,事有可疑,认为陈洪范可能是清廷的间谍,却并未追究,仅令其回籍了事。

弘光君臣派出的北使团既没有相应的武力作后盾,只能说是自取屈辱。左懋第被拘禁于北京,清廷曾多次劝说其投降。左懋第坚贞不屈,到弘光朝廷覆亡后,被清廷处死,时为1645年闰六月十九日。

北使的失败,在弘光朝廷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少数官僚已经看出清廷以代明“复仇”为名推行灭明之策,要求早日做好防止清兵南侵的准备。

御史沈宸荃上疏说:“清虏、闯贼今日皆为国大仇。自失去辽东三十年来,国家的兵力钱财财尽耗于清虏,所以农民起义军才会趁势崛起。现在贼已经势力已经减弱,应该以防止清虏,南下为主,失去了燕云之地的天然屏障,我大明将永远有被清攻灭的可能,可以用防贼的口号来布置防线防御清的入侵,我大明江南防线防御得当,足可以抵御清虏。”

作为督师大学士的史可法认为,清廷辱我使臣,议和失败,清廷必定会南侵我江南,可惜江北的藩镇割据难以协调防线,将令无法统一,人心不一,清灭贼后必定南下攻我,只能希望清和贼两败俱伤,我大明得以独存。

这也是南明的真实写照,弘光政权是靠武人立国,朝廷指挥不动藩镇,只能尽力拉拢,藩镇的将领都是镇压起义军的败军之将,只想偏安富贵不失,南明战斗力不如清军,希望议和后,尽享荣华富贵,清军南下必定不堪一击,南明弘光就在苟且偷生中走向灭亡,错过了大顺大清决战之时收复,河南山东之地,再在清和农民军政权两败俱伤时,收复燕云之地,再徐图恢复大明江山。

0 阅读:99

拓跋腾

简介:主要写作 元明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