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华上下五千年》顿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乐人看情感 2024-09-05 15:24:31

人为什么总是在重演历史中犯过的错误?

作家当年明月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

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凡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此后必定会换种方式重新轮番上演。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所以古人说,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

读懂了历史大作《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才能透过一幕幕历史故事,鉴往知来,从而更好地活在当下。

1

如果你自视甚高

就去看看项羽的下场

孔子有云:“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然而项羽却与之相反。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记载,项羽从小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

小的时候,他可谓是文不成武不就。

面对叔父的责问,他却这样辩解:“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项羽心高气傲,在他的认知里,读书学剑都不值得学,因为这些配不上他的宏图大志。

能让他学的,一定要是能使他征战天下、纵横四海的本事。

长大后,在名师的指点下,项羽习得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靠着这身武艺,他打赢了数场大大小小的战争,名震四海,各路诸侯纷纷臣服于他。

他称帝的野心也跟着日渐膨胀,于是,他自立为西楚霸王,还根据各路诸侯的功劳和自己的亲疏关系,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这时候的项羽,已经是“醒掌天下权,笑卧美人膝”。

过盛的权利,让他愈发眼高于顶,刚愎自用。

韩信来投奔于他,他嗤之以鼻,反唇相讥,直接把韩信逼去了死对头刘邦那边。

他的谋士范增多次劝他要早杀刘邦,以除后患,他却认为刘邦对他构不成威胁,始终不以为意。

最终,刘邦势起,将他打得节节败退,围困在了垓下。

彼时他仍有机会逃脱,但他固执地认为,西楚霸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如果败逃,就是对他最大的羞辱,于是他拒绝了所有帮助,自刎身死。

他的结局,正应了曾国藩的一句话:“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恃才傲物的人,即使再有能力,也一定会因为骄傲自满而翻车落败。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从不会因能力卓越而自视甚高,也不会因本领强大而目空一切。

他们懂得放低自己,以谦逊的姿态从容地游走于人世。

这样的人,谋得高远,享得长久,才成了那个笑到最后的人生赢家。

2

如果你自觉愚笨

不妨去读曾国藩的一生

与项羽不同,曾国藩虽从小愚笨,但十分谦逊好学。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智商平常,天资一般,和同一时期的大人物相比,他是最愚笨的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说到,曾国藩因为资质平庸,一个秀才考了六次,都没有考中。

考到后面,连主考官都受不了,直接拿出他的文章当反面教材,说:

“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笔尚可,道理却没讲通,大家要引以为戒。”

面对此种打击,曾国藩没有泄气,反而知耻后勇,比之前更加努力。

别人很快就能看完的书,他需要一句一句读,直到完全读懂为止;

别人轻松就能写出来的好文章,他逐字逐句地去学习模仿,直到自己也能写出来才打住。

他用最笨的方法减少与他人的差距。

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考上了,还当了官。

当官以后,他又被派出去带兵打仗。

行兵作战时,他用的亦是用笨方法——结硬寨,打呆仗。

每到一地,不管胜算多大,他从不主动发起攻击,而是让士兵挖战壕,筑高墙。

等到敌军筋疲力尽的时候,他再行出击,一点一点地击溃敌军。

正如他自己所言:“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从不因为自己资质平平而妄自菲薄。

反而,因为钝拙,他比别人更加稳重,更肯付出,才有了后面的成就。

所以说,笨,未必是一件坏事。

有的时候,笨更是一种优势,是一种智慧。

苏轼就曾说:“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因此,不要因为自己资质平凡就否定自己。

这世上,虽然有天资卓绝的人,但那都是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都是需要下笨功夫,才能做成一件事的普通人。

既然这样,不妨索性做一个稳扎稳打的笨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命运绝对会厚待你。

3

如果你身处高位

可以学司马懿的存身之道

司马懿曾说:“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

作为三国乱世的终结者,司马懿一直是一个不争虚名、藏器于身的高手。

书中讲到司马懿的一则故事。

公元239年,曹芳继位,官至太尉的司马懿,迎来了人生劲敌——曹爽。

他俩同是先帝的托孤大臣,但曹爽量小德薄,容不下司马懿。

为了挤走司马懿,他先是利用自己曹氏宗族的身份,结党营私,处处打压司马懿。

而后,他又出兵蜀汉,搬出“非宗亲不能带兵”的先帝遗言,卸了司马懿的军权。

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深知,一味地针尖对麦芒,只会让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于是,他忍下了曹爽的所有加害,主动称病请辞,回家休养。

但司马懿此举并不是丢盔卸甲,任人宰割,而是暗中蓄力,待时而动。

他一面装着病,对曹爽派来的使者说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以此迷惑对手;

一面联络亲信蒋济,掌握时局动态,还让大儿子司马师悄悄培养了三千死士,准备随时反击。

就在曹爽对他完全放下戒心时,他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粉碎曹爽政权,还将曹魏政权尽收囊中。

古人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尤其对于一个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的人,更是要学会忍而再忍、慎之又慎。

否则,一子错,则满盘皆输,甚至还可能跌个粉身碎骨。

而在现实中打拼的你我,也应告诫自己:

越往人生的高处走,越要将自己的心往下沉。

学会重剑藏锋,在没有一击制敌的把握时沉住气,终有一日,这柄宝剑会再次出鞘,为我们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4

如果你遭遇挫折

王阳明就是最好的榜样

人生是一场修行,生而为人,就注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

有的人一经挫折,便如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

有的人历遍风雨,却如一棵屹立的树,在绝境中也能傲然生长。

王阳明就是后者。

书中讲到,王阳明一生坎坷不断。

他幼时丧母,青年屡试不第,初入仕途又惨遭陷害,被贬蛮荒之地。

被贬途中,还遭到了杀手的暗杀,他假装投水自尽,这才逃出生天。

可当他历尽千辛万苦,抵达贵州龙场时,又要应对重重困难。

恶劣的环境、语言不通、水土不服,还有当地乡民的敌视,每一样都很令人崩溃。

但王阳明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般地解决了所有难题。

没有地方栖身,他就在山洞里居住;

没有吃的果腹,他就自己开荒种菜;

精神上的困苦难以释怀,他就打坐冥想,引导自己正确看待人生困境。

王阳明说过一句话:“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他把万事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坦然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苦难,最终于苦中涅槃,成为“五百年来第一完人”。

对于世人来说,人生的底色其实就是挫折与磨难。

但所有磨难,又可以视作是对自我的修行。

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你再次遇到挫折时,不再是自怨自艾,逃避退缩,而是勇敢地闯关过阵。

那我们便都能如王阳明一般,扛住风雨的洗礼,走过人生的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五千年来,多少风云变幻、朝代更迭,只在倏忽之间;多少悲壮苍凉、荣辱衰亡,已成过眼云烟。

但它们并未消逝,而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

历史,永远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就像有人说的:“你能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到多远的未来。”

如果你真正读懂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那么对于世事变幻,你将了然于胸;对于如何处世,你也会心如明镜。

到那时,世间就再不会有烦恼和琐碎,能困住你的身心。

点个赞吧 ,读懂中华大历史,过好当下小日子。

0 阅读:22

乐人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