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后,养老金核算容易出错的项目是哪个

宜亮说 2024-09-18 12:57:09

我的经验是:最需要注意核对的项目是退休人员本人的级别档次或薪级。

请看下面的分析:

过渡期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实现了全面并轨。

我上面这样说,是因为事实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十年过渡期中,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只实现了部分并轨。

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期,设置了五年过渡期,五年过渡期内的企业退休人员,也是进行了老办法养老金的计算,也是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方法的。

五年过渡期后的企业单位退休人员,都用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十年过渡期中,要计算退休人员的老办法养老金,要计算新办法养老金,要进行新、老办法养老金的比较,要按照过渡年度计算发给退休人员比较后新办法超出老办法部分的发给比例等等。

所以,十年过渡期中,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从整体上看是实现了并轨,但没有完全并轨。这中间是有差异的,因为机关事业人员还用了老办法养老金的数据。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十年过渡期已基本结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上已全部使用新办法计算养老金了。

那么,过渡期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最容易出错的项目是哪个呢?

换句话说:过渡期后,退休人员退休时,最需要注意核对的项目是哪个呢?

我的经验是:过渡期后,机关事业人员退休时,最需要注意核对的项目是本人的级别档次或薪级。

这不是说单位负责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马虎给办错;也不是人社局工作人员马虎给办错。而是目前级别或薪级兑现的时间差造成的。

请看下面的分析:

计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中需要的本人数据是: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累计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职业年金账户余额、根据退休时的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这七个数据。有了这七个数据,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这七个数据是根据以下资料计算的:退休人员本人档案中确定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开始缴费时间、退休时间、退休时本人的职务或职称、级别或薪级;还有当地省人社厅网站上的缴费基数、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和职业年金。

一、先给大家分析过渡期后不容易出错的项目

1、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累计缴费年限这三个数据,因退休人员都知道自己何时参加工作、何时退休,一般不会弄错。

2、根据出生年月和退休年月计算的计发月数,是不会弄错的。至于延退后,退休人员的计发月数可能会有变化,不再是139、170、195这三组固定的数据,稍后我会写篇《延退后的年龄与计发月数》供大家参考。

3、实际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人员本人历年的实际缴费基数计算出来的,本人的历年缴费基数,一般可在各省市人社系统网站查到,这些数据与本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相关,一般也不容易弄错。

4、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和职业年金分别根据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和投资收益计算,这个计算过程涉及很多人,一般是不会弄错的

二、计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容易出错的项目

过渡期后,计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容易出错的项目只有一项:那就是退休人员的级别档次或薪级。

为什么级别档次或薪级容易出错?

根据《国人部发[2015]58号和59号》文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级别和档次晋升、薪级的晋升,需要根据上一年度的考核结果确定,而考核结果的审批、晋级晋档晋薪级的审批都需要过程和时间。这样一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级别等晋升,一般在当年的七月份进行,一般从1月份执行,即从1月份开始补发工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而当年退休人员的报表,特别是上半年1-6月份退休人员的报表,级别和档次晋升、薪级的晋升报表时往往还没有审批下来,报表时,使用的级别、档次和薪级往往还是上一年的等级。

退休人员报表上的级别档次或薪级,就可能会比退休时实际领取的工资等级低了一点,低的这一点级别档次或薪级将使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稍低一点。

这将直接影响过渡性养老金和基础性养老金的计算。

如在山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4年退休,以退休薪级45级,计发基数暂用2023年的7468元为例,参与计算视同缴费指数的薪级等级如果用44级,则基本养老金会少61.33元,其中基础养老金少17.04元、过渡性养老金少44.29元。

如果山东省2024年的计发基数能达到7700元,则上述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会少63.24元,其中基础养老金少17.57元、过渡性养老金少45.67元。

对养老金的计算感兴趣且精于此道的朋友,通过以上两组数据,也可计算出这位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您也试试?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级别档次或薪级,对您在职时的工资水平和退休后的待遇水平都有影响,您平时是还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级别档次或薪级?

0 阅读:0

宜亮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