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下永兴、下双井、大沟、瓦磁地,福连坊等地的古遗址考证,繁峙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
至唐元和年间(806~826)全县总户数为1590户(唐·《元和志》)。
宋元丰年间(1078~1085)总户数为782户(宋·《元丰志》)。
明洪武初年共2346户,16540人。嘉靖初年,人口上升,总户数为2432户,总人口20480人。三十二年(1553)发生兵荒,之后户数减为450余户。万历十五年(1587)户数仍为469户,7970人。
清代初年,由于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人口也随之上升。乾隆年间编户9378户,人口为78001人。道光十三年(1833)总户数9381户,人口为82450人。清末人口下降,光绪十二年(1886)总户数9384户,总人口69760人。
民国年间全县人口呈波浪状起伏的趋势。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全县人口一直徘徊在7万~9万之间。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十六年(1927),人口逐年增长,总人口达到124359人。民国十七年(1928)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人口停留在11万左右。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县境沦陷,战乱频仍,百姓外逃,再加天灾,疫病,溺婴等诸多原因,全县人口急剧下降。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县总人口减为69495人,直至民国三十年(1941)才恢复到11万左右。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社会制度的改变,人民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减少,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应地迅速提高,人口得到很快发展。1949年全县总户数为33049户,总人口为123488人。至1985年总户数增至55570户,总人口增至206380人。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自然增长基本得到控制,从1970年起出生率开始下降,至1985年已控制到12.15‰。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常住人口为25040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6800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16391人,减少6.14%,年平均增长率-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