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寒食节写的一首《超然台作》,告诉你什么叫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尔诗林 2024-04-13 14:07:02

花间一壶茶,可以养精神。借我诗一首,聊以慰风尘。

大家好!欢迎来到【辰茗诗话】空间,共同小憩诗茗驿站。

有人说过,“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那么我说,人生如想过快乐,最好多读苏东坡。

如果说到人生经历的困难、打击、挫折、痛苦、磨难,现实生活中,有几个能与苏东坡相比的呢?

苏轼本有拜相之才,却坐过大牢,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次又一次被贬到越来越偏远的荒凉之地,有时甚至连最基本吃的住的都成了问题,他一生三个深爱的女人也先后离他而去。

然而,苏轼在困难和坎坷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豁达、平和超然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读苏东坡作品收获最大的精神财富。

还记得我们以前分享过苏轼的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体会到苏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精神: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果说这首《定风波》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经历生死后的大彻大悟,那么,今天这首他于之前在密州写的《望江南》,则更能体现他随遇而安,活在当下的天然乐观本性: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自请外放,出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他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

当时密州地处偏僻,但苏轼在这里却乐在其中,把一个落后的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苏轼很多著名的作品,就是作于这一时期,比如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如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在苏轼住所的北边,有一处靠城墙而建且已经破旧的高台,苏轼令人将其修葺一新,虽然简陋,但苏轼经常约朋友来此饮酒赋诗,好不快活。

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苏轼写信将此事告诉弟弟,苏辙很为哥哥高兴,并帮哥哥将此高台起名“超然台”,还写了一篇《超然台赋》。

苏轼自己也写了一篇《超然台记》,把他调任密州,密州如何落后,开始别人以为他会过得很不开心,结果出乎别人意料,他在这里过得很快活,以及如何建超然台,弟弟如何为其起名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不仅如此,苏轼在文中还阐述了人要超乎物外,选择快乐生活的道理。

这年寒食节,苏轼因怀念故乡先人而影响心情,闷闷不乐。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本来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后来慢慢演变成民间纪念先人的节日。

苏轼自二十岁离开家乡四川眉州,就回过老家两次,一次是母亲去世回去为母亲守孝,一次是父亲在京城去世而扶父亲的灵柩回乡。

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纪念亲人的日子,在外漂泊多年的苏轼,出于对已逝父母和祖先的怀念而心情沉重,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才“酒醒却咨嗟”。

但是,当苏轼登临超然台,看到密州城“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春景后,他突然“超然”想开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啊,既然长吁短叹的“咨嗟”解决不了问题,那何不选择超然,选择开心呢。

诚如苏轼后来在另一首《定风波》里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处,他乡亦故乡;心安处,人生也就超然了。

万事想得开,不执念,放得下,活在当下,“诗酒趁年华”,也许才是最有智慧的生活选择。

0 阅读:0

尔诗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