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沙特石油储量2600亿桶。
2005年,沙特石油储量2640亿桶。
2014年,沙特石油储量2670亿桶。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即便沙特每天开采大量石油,总量居然不降反增,或许有人会说,后续沙特探测到了更多油田,石油新增储量大于消耗量,有些道理但或许石油是一场世纪骗局。
关于石油的成因,在网上“冲浪”的朋友基本都知道,目前主流说法是有机论。
也就是说,大量远古生物尸体被掩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形成了石油,而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耗石油的速度太快,导致我们很快会将积累的石油消耗一空,听得最多的便是西方专家说“石油还能再用50年”。
经现代仪器检测,石油中的成分的确跟生物成分相似,并且发现油田的沉积岩中含有生物遗迹,所以这种观点曾一度占据主流。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疑问便是,地球上真的有这么多生物吗?
虽然我们无法穿越时间回到远古,但却能从远古遗迹中窥一斑而知全豹,以沙特加瓦尔油田为例,其储量超过700亿桶,经过一系列计算公式反推,就算石油转化率为100%,加瓦尔油田起码需要27万亿立方米的生物尸体,当地哪来这么多尸体?
经过一系列推敲计算,科学家发现了石油有机论的不合理之处,所以现在无机论开始流行。
幔源油气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石油的生产厂家是地幔,在地球形成之初,大量碳氢化合物被锁在内部,在压力下形成氢流。
随着时间的流逝,氢流开始逐渐渗透到外界,部分形成了油气,当然了,地球内部也不仅只有氢元素,还有大量的碳元素。
如果石油真的来自于地幔,那么除了石油矿藏外,还会产生其他类型的矿藏,例如二氧化碳气田。
如果能找到二氧化碳气田,是否能从侧面证明,石油真的来源于地幔?
还真有这回事。
1995年~2005年,中国在东部断裂带中发现6个二氧化碳气田,例如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是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其纯度高达98.7%,储量高达600亿立方米,开采后被广泛应用于焊接、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领域。
想要找到石油来源于地幔的直接证据,就是对地幔进行采样,目前人类最深的南非的Mponeng矿井深度为4530米,苏联最深的科拉超深钻孔深度为12262米,但地幔距离地表最近的地方也有33公里的深度,人类目前只能触及地壳表层。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对地幔进行采样,但地球内部剧烈的地质活动却会偶然间将地幔样本向外界运输,例如松辽盆地周边的火山玄武岩中发现了地幔橄榄岩,经过一番对比后发现,色质谱图与油气藏中石油的色质谱图完全一致。
此外,如果石油是由远古动物遗骸产生的,那么地球上所有开采的石油生成年份起码在百万年之前,另一个有效证据是,加利福尼亚中部的Guaymas盆地热液喷口处的石油样本,经过碳14检测,其“平均年龄”只有4692年,足以说明,地球内部正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生石油”。
既然石油是地幔产生的,照理说几乎无穷无尽,为什么石油还这么贵,是不是西方营造的另一场世纪骗局?
现在清醒的消费者已经意识到,钻石是典型的世纪骗局,但石油不同,这种能源的用处跟钻石不在一个层面,石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建筑、纺织、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农业等领域。
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不仅跟需求量有关,还涉及到昂贵的成本。
从探测成本角度来讲,海底勘探需要特殊水下天线和电磁传感器,除了技术达标外,成本也高的离谱,以海上地震采集成本为例,二维地震采集大约每千米8000美元,三维地震采集每平方千米超过10000美元。
从开采成本角度来讲,如果油田埋藏深度较深,地质结构复杂,那么开采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从环境角度来讲,开采石油会带来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沉降等问题,一边开采石油,另一边也要修复环境,例如炼油厂的废水排放、含油废物处理不当等问题,都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这笔环境修复费用也不低。
石油的勘探、开采、运输、加工、环境治理等环节,都需要昂贵的费用支出,所以即便石油真的来源于地幔,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有电车了,石油就不枯竭了
人类对地下的了解还只是沧海一粟。
单用数学理论解释石油枯竭是可以,但实际操作和数学理论差距太大,就目前人类所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等都是比较容易而且是低成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低成本开采的越来越少,越到后面开采成本越高,这期间人类也会开发其他替代能源像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如果到那时候其他能源比石油还便宜人类也会放弃开采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