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议和,执意扩军,妄议立储,性情刚烈!历史悲情人物之岳飞!

领汇谈过去 2024-05-31 03:32:35

岳飞,字鹏举,生于1103年,卒于1142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的一生充满了英勇与悲壮,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然而,这位英雄最终却在抗金的关键时刻,被秦桧等奸臣陷害,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岳飞所处的历史环境极为复杂。南宋时期,金国不断南侵,意图灭亡南宋,一统中原。岳飞作为一位爱国将领,挺身而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曾在朱仙镇等地大败金军,使金军闻风丧胆。然而,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内部却存在着严重的腐败与分裂。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等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偏安一隅,一心求和,对岳飞的抗金行动持消极态度,最终导致岳飞被害。

岳飞被害的历史过程充满了阴谋与陷害。绍兴十年,岳飞在郾城、颍昌等地大败金军,他的声望也日益高涨,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府。但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对岳飞的抗金行动持消极态度。岳飞坚决反对议和,屡次上书请求北伐,这使得高宗和秦桧对他的忌惮也越来越深。他们开始密谋陷害岳飞,以消除这个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军事将领。

于是,高宗和秦桧却连续发出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岳飞班师。岳飞虽然内心悲愤,但不得不遵旨回师。回到临安后,他很快就被解除了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秦桧等人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及部将张宪下狱,最终将其杀害。

大致过程是,秦桧首先买通了岳飞的几个副将,威逼利诱他们捏造岳飞谋反的事实。这些副将在秦桧的胁迫下,被逼承认岳飞的“罪行”。随后,岳飞被抓入大理寺中,遭受了残酷的审讯。面对秦桧的诬陷和审讯,岳飞坚贞不屈,他回答审讯官的只有背上刺的四个字“精忠报国”。然而,秦桧并不为所动,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将主审官换成了自己的人,并捏造证据,将那些副将的罪状栽赃在岳飞身上。

岳飞在狱中遭受了严酷的拷打和折磨,但他始终清白证明自己没有谋反。不论对方怎么诬陷,狱卒如何殴打他,岳飞都没有低头,甚至以绝食明志。然而,在高宗和秦桧的坚持下,岳飞的冤屈始终未能得到昭雪。最终,在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岳飞在沐浴更衣后,被两个狱卒用大铁棍猛击两肋,在惨叫声中死去。临死前,他在墙上留下八字血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失望和对正义的坚守。这一年,岳飞年仅39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岳飞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力主抗金,屡建奇功,为南宋的存亡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忠诚与勇敢,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对于岳飞被害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秦桧等奸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陷害忠良,这是岳飞被害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南宋朝廷的腐败与分裂,也是导致岳飞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此外,岳飞本人在抗金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与朝廷的矛盾。

首先,岳飞在军事上的积极进取和坚决抗金立场,与朝廷的求和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南宋朝廷在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的主导下,一直倾向于与金国议和,以维持现有的和平状态。然而,岳飞却多次上书请求北伐,收复失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朝廷的底线。岳飞在战场上的胜利,尤其是朱仙镇大捷后,他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府,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与朝廷的求和意愿产生了严重冲突。

其次,岳飞在立储问题上的介入,也进一步激化了与朝廷的矛盾。南宋高宗赵构一直没有子嗣,导致储位悬空。大臣们纷纷上书劝立太子,但高宗一直犹豫不决。岳飞作为武将,本不应过多涉及皇室内部事务,但他却在此问题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皇权,引起了高宗的不满。

此外,岳飞在淮西军问题上的坚持和抗议,也加剧了与朝廷的矛盾。岳飞一直在为北伐做准备,多次向朝廷提出兵力不足的问题,并请求扩军。然而,朝廷在对待岳飞扩军请求时犹豫不决,甚至有人提出缩减岳飞防区的建议。岳飞对此表示抗议,这种坚持和抗议的态度,使得他在朝廷中的处境更加艰难。

最后,岳飞性格直率,言辞犀利,有时在与朝廷的沟通中显得过于直接和强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与朝廷的矛盾。他的这种性格使得他在与权臣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容易受到陷害和打压。

综上所述,岳飞在军事上的积极进取、对立储问题的介入、对淮西军问题的坚持抗议以及他直率的性格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与朝廷的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岳飞的悲剧命运,使他成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悲情英雄。

虽英年早逝,但岳飞的《满江红》情感激昂,气势磅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了岳飞对过去岁月的感慨,认为自己的功名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而收复失地的征程却如同千里云月般遥远而艰辛。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是对年轻一代的激励,提醒他们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传承。

相关阅读:

0 阅读:0

领汇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