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低俗招魂,《黑奴恨》没歌颂白人:这些批判奇文你见过吗

七减一门历史 2024-07-21 21:44:37

最近李云霄陈丽君可是火得不行,一出惊艳绝伦的《新龙门客栈》,一下让两人爆火,并连带着让一直挺吃香的越剧也又一次站在了舆论风口上。由于准确get到了国人的标准审美点,几乎是通吃了各阶层所有观众,真是火出了地平线啊!

近来爆火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不过,今天这么吃香的越剧,在50年前可不是这种地位。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时代(顺带多说一嘴,个人认为中国的极左状况与西方的极右倒是挺像,都是坚决排外、重点关注本国底层人民利益、民粹主义、不信任国际社会、政治上拥护威权主义、冲动偏激、甚至会号召拥趸起来反抗——所以,我一直很纳闷,既然在西方这样的势力都划为极右,四人帮一伙凭啥就成了极左?本文姑且按传统叙事习惯吧),越剧的日子可不好过,几乎被批判得体无完肤!

在江青的直接授意下,越剧从民族经典传承文化一下就变成了各种报刊杂志大字报口中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政治旧经济与三十年代资产阶级旧文艺相结合的畸形产物”,“演得尽是色情、封资修黑戏,唱得尽是奇腔怪调、靡靡之音!”(浙江越剧二团大字报)

不得不说,在解放前,越剧班子为了在上海滩生存,不能不迎合市场口味,使得越剧以女演员为绝对主力并确实有一些涉黄剧目。但这是时代因素,在新中国建立后就已经被一扫而净了。此时突然翻旧账批判越剧,无疑是有其背后政治考虑的。也因此,一大批优秀的越剧剧目也无辜躺枪,惨遭牵连,被各种令人惊掉下巴的大字报批判得晕头转向。

拿当年最出名的越剧作品《梁祝》来说,你觉得如果批判它要从哪里着手?估计让我写这命题作文,骚破头皮也只能说出来没有反映革命必然胜利吧。直到咱看了当年浙江越剧一团的大字报,才知道自己实在太肤浅了。

越剧《梁祝》剧照

来看看人家是怎么给《梁祝》定罪的:

“1,十八相送,大庭广众之下送来送去,散发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什么成双对、配鸳鸯,反复渲染,庸俗至极!是对广大群众灌输低级趣味!

2,从‘楼台会’可以看出越剧惯用才子佳人之口,恶毒咒骂和影射新社会,为剥削阶级喊冤叫屈,招魂鼓气!

3,从‘祷墓化蝶’可以看出他们不过是借这对地主阶级才子佳人的口,呼唤被打倒了的剥削阶级不要有失败情绪,要有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最后的结论是,越剧《梁祝》乃是不折不扣的大毒草,必须彻底打烂,实行男女合演,重新创作,否则,浙江文艺界的革命就要夭折啊!

当年的大字报墙

好嘛,这么大的一顶帽子一扣,注定了《梁祝》和女子越剧团的发展就此暂停了!

其实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有此命运的又何止一个越剧!几乎文革前创作出来的所有文艺作品,哪怕是在今天看来红得发紫的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一样被批判得一文不值!各种帽子满天飞,令人眼界大开,瞠目结舌!正如70年代末的一段相声《帽子工厂》所说:“我这帽子工厂可是批发反革命帽子的,你要不要?”

咱且看看当时是怎么批判这些优秀文艺作品的。随手举几个例子吧:

1,《小二黑结婚》是棵大毒草:赵树理同志的这部知名作品明明是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但在大字报中就成了“《小二黑结婚》是棵大毒草!赵树理顽固地站在资产阶级反动立场上,极力掩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小说中大写特写农民群众的愚昧、迷信、落后,把抗日根据地的现实丑化得一塌糊涂!”

2,《小城春秋》毒汁四溢:这本高云览的小说,因为曾于1981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而轰动,全国知名。主要讲述了共产党人在抗战前夕于厦门奋力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的故事。但是因为书中涉及了文革中被打倒的陶铸、王德等人的一些经历,于是在批判文章中理所当然地被扣上了反党大帽子。诸如“作者在书中大量贩卖大叛徒的黑货,大肆宣扬叛徒主义、活命哲学,胡说什么‘向那些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同盟者作必要的让步,吸引他们同我们联合’、‘在形势与条件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暂时避免和敌人决斗’等等。可以看出,这完全就是投降主义!书中描写的那些作为主角的共产党员,不仅不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而且听任敌人当面咒骂共产党,无耻吹捧人民公敌蒋介石,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人的骨气?”总之,《小城春秋》毒汁四溢,必须彻底批判、烧毁!

3,《铁道游击队》是一面黑旗:在我们看来,刘知侠这部描写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游击队斗争生活的著名作品《铁道游击队》能有什么问题?可是,在有心人眼里,那问题大了去了!

当年的批判材料上是这么说的:“《铁道游击队》竭力诋毁人民战争。刘知侠笔下的抗日战争,仅仅是几十个满身带着流氓无产者习气的游击队员的孤军奋战,着力刻画个人的机智和勇敢,突出渲染什么“神兵神将”的奇袭,根本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群众代表芳林嫂积极支持铁道游击队,不过是因为她爱上了刘洪。这完全是对我们革命人民极大地污蔑!”

尤其令人惊诧的是,一些在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情节,居然也能被扣上大大的帽子。如批判文章中说:“刘知侠疯狂诅咒革命战争, 用渲染战争恐怖和夸大敌人淫威的卑鄙手法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极尽其诬蔑丑化之能事。如鬼子扫荡把老百姓集合起来,居杀我八路军战士和革命群众。小说描写:日本特务队长岗村抓了一些有贴标语嫌疑的人拷打,他两三夜不睡觉地审问这些“嫌疑犯”。夜里当岗村在特务队审问案子的时候,周围路过的老百姓或铁路工人们,都在哭听声里流着眼泪,甚至不忍听这惨叫,而掩着耳朵。夜间小孩哭了,妈妈一说:“再哭岗村来了”!小孩被吓得一声不响地扑到妈妈的怀里。这种对革命人民的赤裸裸诬蔑,我们是绝对不容忍的!”好嘛,革命的小孩子生来不哭是吧!

是不是感觉大开眼界,大受启发?原来批判一部作品可以从如此众多角度去看问题,于各种细节管中窥豹,高屋建瓴。真是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啊!看这些当年的批判大字报,感觉自己大受震动,仿佛一道桎梏许久的文思封印都被豁然打开了,以后写议论文真是可以提笔就来啊!

看了这些批判材料就会发现原来天下根本没有难写的文章,如果有,那就把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批判奇文再读一遍

当年这些批判文章的作者,真TM是人才,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啥叫理论之妙,存乎一心。反革命不过是一句话,这个关键在于怎么用!有时候反着来,同样是无比正确的批判!比如对话剧《黑奴恨》的批判,按我们的常理思考,是不是应该批判它革命不彻底,没有彻底推翻美国的种族主义政权?

不!对这部描写美国黑人血泪的作品的批判理由居然是它不注意团结白人!

批判材料中是这么说的: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在美国压迫黑人的,只是白色人种中的反动统治集团。他们绝不能代表白色人种中占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 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其他开明人士。”话剧《黑奴恨》却并没有向人们揭示出这一种阶级斗争的真理。剧中被歌颂的另一个人物哲而治就说过:“一个黑人无缘无故被白人打死,法院从来不管。”如此等等,将白人中的正义力量一概抹杀。”

这角度太刁钻了。关键还说得有理有据啊!这批判文章作者绝对是个人才啊,是不是下笔之前就准备好了两套笔法。若是作者真写了白人中的进步力量,那就是革命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妥协性?总之是进可攻退可守,怎么说你都有理!在下五体投地佩服!

回看当年的文艺作品批判材料,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又击掌叹服。许多时候都不能不感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里能引出这个批判点呢?真乃神来之笔!

在如此严密的批判逻辑下,也就无怪几乎没有一部作品能够从文艺大批判中幸存了。像巴金的《雾·雨·电》“贩卖的是无政府主义的破烂货”、《家·春·秋》“是逆流不是激流”;《青春之歌》乃是“反党之歌,其赞美的林道静的道路是一条资产阶级化的道路”;徐迟的《祁连山下》“鼓吹资产阶级专家的治学成名之路,把敦煌石窟写成似乎具有比工农兵更能改造人的灵魂的魔力”;姚雪垠的《李自成》“露骨地贩卖历史唯心主义”;就连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也被抨击是借宝葫芦之口,说‘不论什么宝贝,都会衰老、过时、没用,最终活宝变成死宝’,这是恶毒诅咒毛泽东思想会衰老过时!

批判文章一出,被批判者大概率就会这样被戴帽挂牌了

总之,所有你根本想不到的点,这些批判材料都替你想清楚了全部逻辑可能性——是不是很像我们当年做的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作者简简单单一句话,要学生回答象征着什么,揭示了什么,又有什么深刻含义...关键是曾有原作者看到这题目也是目瞪狗呆,他写文章的时候哪里想到这么多东西了!所以啊,我深深地怀疑这种阅读理解题目的命题人是不是就是当年那批写批判材料的人啊?没有经过那种无中生有的批判材料撰写训练,正常人怎么可能出这种题目嘛!

很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都是这样,让文章原作者和考生们都两脸懵逼

还好时过境迁,今日的文艺工作者再也不用担心作品可能会被人批判到引发牢狱之灾了,可以尽情创作自我风格的作品了——但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们太缺乏约束,以至于不少露骨恶心的作品也开始大行其道!比如某诺奖作家的作品,某茅奖作家的作品,满篇都是不堪入目的文字。我真恨不得把他们送回50年前去!写他们的作品批判材料应该是最好写最不费脑筋的了吧!

0 阅读:5

七减一门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