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顿100个馒头看古人的惊人饭量——趣话中国历代“饭桶

七减一门历史 2024-04-14 03:17:11

Every Body,过节好!大家的节日大餐吃饱了吧?让我猜猜,你们这顿大餐吃了多少饭啊?三两,四两,还是......半斤?[耶]

各位光盘了吗?

在如今这个流行减肥和健康饮食的时代,控制饭量几乎成了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功课。很多人恐怕每顿饭都只吃三两以下了吧?能一顿干掉几斤肉的胃口,怕是很多人也没有了吧?

讲真,现在成年男性的每顿平均饭量可能不过三两,而女性更是不到二两!真不知道是国人的消化系统进化了还是萎缩了,反正,这个饭量如果让古人看到,真要笑掉大牙——如果一位古人穿越到现在,那还不得畅拿各地大胃王?[加油]

翻看古书,发现能吃的古人真的遍地都是。哪像现代人,个个都是饭桌上的林黛玉

这不是瞎说。古人的饭量在史书的角落里俯拾皆是,无不高出现代人一个数量级!三国、水浒里的英雄们都是动辄就能一顿数斤肉几壶酒,放在现在全是战狼级别的饭量!

便是史书明载的也毫不逊色。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战国名将廉颇,年届八十了,在招待赵王派来的使者时候,仍然能够从容地“一饭斗米,肉十斤”,当然,这是战国时代的度量衡,可即使换算成今天的度量衡那也是一顿吃掉了大约三斤米五斤肉——这是一个八十老头的饭量?我十八岁小伙子的时候也远远不如啊!

廉颇大将军也是公认的“饭桶”——字面意义的饭桶奥!

肯定有人跳出来反驳说廉颇是出名的武将,食量惊人很正常。现在部队里的小伙子们虽然不能一顿肉十斤,但放开肚皮吃一顿也是能干下一斤饭的。好,那我们就来看看古代不事生产劳动的文人书生的饭量又如何!

清代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就写过一个人称马二先生的穷酸书生,屡试不第,一生汲汲于功名,也没空锻炼身体练习武艺,一看便知其形象应是个瘦弱书生。偏生其饭量可不像我们想象的文弱书生!在小说第13回“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一节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马二先生饭量的:(马二先生与蘧公孙酒楼相会,言谈甚欢)“说着,里面捧出饭来,果是家常肴撰:一碗燉鸭,一碗煮鸡,一尾鱼,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马二先生食量颇高,举起箸来向公孙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这鱼且不必动,倒是肉好。”当下吃了四碗饭,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里面听见,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吃完了。抬开桌子。啜茗清谈。”——这马二先生一顿干掉了五碗饭,吃光了所有的鸡鸭鱼肉,试问在座诸位读书人,你们谁有这份胃口?便是今日战狼,一顿怕也不过如此吧!

肯定又有人说这是小说演绎,做不得准,可是需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若非当时读书人很多大胃王,吴敬梓又如何敢塑造这样一个大胃王的落魄书生?你看看我们今天的影视剧里,有把读书人塑造成大胃王的吗?这就是时代的反映啊![666]

今人演绎古装影视剧的饭局上也按照现代人的习惯只搞这么小盘小碗的酒菜。这真是侮辱古人啊!真不够塞牙缝!

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清朝乾隆时候的侍郎吴白华,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读书人,以胃口好闻名。朝中同时还有一位宗室勋贵,也以饭量大出名。这不,某一天,吴侍郎和这位宗室遇上了,不知为何发生争执,那可是火星撞地球,好不热闹!

最后吴侍郎说多说无益,听说你也善于干饭,要不咱俩一场饭局定个高下!宗室哈哈大笑:正合我意!于是二人当场化干戈为宴席,传令家人奴仆速速整治酒菜米饭,大锅小锅地川流不息端上来[鼓掌]

好家伙,只见二人一声令下,奋臂鼓嘴,咬碎钢牙,口若莲花喷吐不停。不停地呼喝下人添饭——下人添饭的速度几乎赶不上二人吃饭的速度!旁边有专职奴仆计数,二人每干掉一碗饭,就添一筹计数。最后,到二人都吃不动时,统计结果是吴白华侍郎24碗饭,而这位宗室贵人是32碗,胜出![惊喜]

就算是顶级的五常大米饭,一顿2、30碗,各位谁有这个功力?恐怕非练到蛤蟆功九层以上者不行啊!

没想到吴侍郎不服,摸着自己胀鼓鼓的肚子艰难地说:“此局不算,尔敢明日与我再战一场否?”宗室大笑:“败军之将安敢言勇!我怕你不成!”于是第二天二人继续见面开战!只不过这次吴侍郎耍了个小心眼,他已经看出来这位宗室是无肉不欢,昨天吃得多全因为菜肴好,肥肉多。今天他特地吩咐只上素菜下饭。

果然,第二天的战果完全反了过来,最后统计,宗室大人只吃了20碗饭,便因为菜不可口难以下咽而止(难以下咽的20碗饭的胃口[抠鼻])。而吴侍郎今天勇冠三军,竟然干掉了36碗饭!轰动众人![玫瑰]

又比如,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大臣孙尔准(字文靖,今江苏无锡人),官至一品,曾任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衔并被道光皇帝赠太子太师,可谓位极人臣了。

孙尔准画像——这慈眉善目的形象怎么看也和饭桶不搭边啊!

就是这么一位一品总督大人,还是当时海内儒林人望,著名诗词大家,却是一个地道大胃王。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吞食天地之肚量!

据说,孙文靖公胃口很好,经常一顿“食鸡子(鸡蛋)及馒头,可逾一百”——这,这,这,这是一个优秀的读书人该有的胃口吗?

一顿一百个馒头,我也就在西游记里见八戒在高老庄这么吃过。孙公,您是猪八戒的转世吗?

有一年,闽浙总督任上的孙公,到下辖各州府检阅兵马操练。这一日风尘仆仆到了泉州府,当地的知府崇君福崇大人早已准备好了接风宴席,连忙邀请鞍马劳顿的总督大人先赴宴休整。

崇君福早知孙总督胃口甚好,于是酒宴上豪迈地直接端上来一人高的花卷馒头笼屉,内装不下百只,又上一份沙县名吃一品砂锅,内有双鸡双鸭——都是完整的成年鸡鸭奥!

想想看一个人一顿吃掉这样的锅*4!

谁也没想到,孙总督大人看见这些,竟是忍不住老泪纵横:“我阅兵两省,惟至泉州乃能得一饱耳!”看把我们总督孩子,不,总督大人给委屈的![泣不成声]

随后,孙总督放开肚皮,以风卷残云之势将这上百个馒头花卷和双鸡双鸭统统扫入肚中,这才满意而去——不消说,泉州府此次考核优秀,那是必须滴!

你以为就这几个例子?不,多得是!再来一个十分优秀的所谓文弱书生,徐乾学听过吗?不认识也不要紧,各位只需要知道,这位徐乾学徐大人可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外甥,是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一甲进士第三名探花郎奥!读书成绩无可置疑!在清圣祖康熙爷手下做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内阁学士等大官。

偏生这位并无三高症状的徐探花郎,也是一个出名的大胃王!据说其每天上朝办公之前,必然先在家里饱食一顿。这一顿吃得有多饱呢?据说是“每早入朝,食实心馒头五十、黄雀五十、鸡子五十、酒十壶”——泥码德,这还是我们理解认知上的人类吗?莫不是吃的越多越长脑子,所以他才能考取探花?[奋斗]

探花郎感言:谢谢大家!其实我能考取探花,都是老妈喂得好!

不过要说到真正的饭桶,那非得推著名小说《镜花缘》中的无肠国人莫属了!

据说,无肠国中之人,皆有胃而无肠,食物入腹不留,穿肠而过。是以其国中之人,每逢吃饭必先备好马桶,否则上面一进嘴,下面就不可收拾矣!

这画面太美,实在不可言说

正因为食物在肚中停留极短,吸收很少(怎么感觉有点像大熊猫?[熊猫]),所以无肠国人个个食量惊人,整天不是在吃,就是在拉!粮食的消耗惊人!于是,其国中便有那抠搜之人,想到既然食物入口片刻即出,并不甚臭,也未腐烂,这么抛弃实在可惜!于是仍将此“粪”好好收存,以备家中仆婢下顿之用——先莫急着作呕,这还没完呢!小说中借艄公多九公之口说:“他以腐臭之物,如教仆婢尽量饱餐,倒也罢了;不但忍饥不能吃饱,并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不行了,我实在受不了了,容我先去‘出而哇之’![吐]

总之,史书中记录的古人饭量,无论文武,感觉都远超现代之人。咱也不敢说是因为进化导致现代人胃口缩小,还是现代食物种类的丰富导致大家油水充足而少有饥饿感。但无论如何,“饭桶”越来越少总是好事不是?[比心]

不说了,咱家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得放开肚皮吃一顿了。老板,来两片牛肉二两面,再来十颗花生米!

现代人的一餐。这放在古代,你是侮辱谁呢?这明明是古人的宝宝餐!

0 阅读:4
评论列表
  • 2024-04-15 07:04

    古代人可能真是 肚内无油水。 出征的将士军粮消耗巨大,顿顿都是 斤米入腹。

七减一门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