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四川小凉山马边县“土司令官”李尊山的那些旧事

火耀西南 2024-06-19 22:10:28

文/编辑:nirvana

马边旧照

李尊山,民国初期,四川小凉山马边县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清朝末年,马边城中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性格刚烈,勇猛无比,成年后更是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最终成为了马边龙骧社袍哥的舵把子。

民国初年,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天下大乱,秩序崩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尊山看到了机会,他开始带领着他龙骧社这帮袍哥哥弟,在乐山、沐川的烂池子、铜街子一带打家劫舍。

这些浑水袍哥们以抢劫商旅、掠夺财物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不断壮大,李尊山的势力也在江湖上不断增强。李尊山本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在江湖上有着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背景,他深谙江湖之道,懂得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生存下去。

在他的领导和武力威慑下,马边龙骧社袍哥这股武力逐渐成为了大渡河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伙强大惯匪。

在民国4年(1915年)的中秋节,马边地区的知事廖纯仁想把屯田营和镇边营两地的一百多支九子洋枪运到乐山去私吞掉,途经雪口山、荣丁、烂池子到达铜街子住宿。

谁知这事走漏了风声,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尊山的耳朵里面了。

李尊山一打听,知道了这批枪是在马边拖走的,就暗地勾结另一个匪首印某,计划在途中险要处埋伏设法把这批武器给弄到手。、

其实廖纯仁也知道现在社会上混乱,虽然有这点武器,却又没有多少人手,所以还是走得小心翼翼,但是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结果走到一处山林中时,还是着了道。

廖纯仁一行人进入山林不久,突然四面就发出了“不许走!留枪不留人!”的吼声。

廖纯仁大惊失色,只闻声音不见人,而且四周都有吼声,他也搞不清对方来了多少人马,看到被围困的情况,不敢乱动,便乖乖地被李尊山和印某带的这些土匪把所带走的枪弹全部给“提缴”了。

李尊山把这些枪弹按原来所定的协议,分了些给印某,然后自己也分得百来支九子洋枪和一部分子弹。

李尊山一下增加了这么多先进武器,端的是如虎添翼,其名号也在大渡河一带更加响亮了。

民国初期的马边,小凉山地区不但有当地匪帮活动,而且还经常有云南匪帮过来打劫。在《川边季刊》中记录了民国6年,云南永宁河的土匪杨霄齐,自称汉军统领,率众窜扰马边,攻破城垣,知事孙保率镇边营出走,城中被劫一空。”的记录。

这个“统领”的称呼让李尊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么打家劫舍,那毕竟都是小打小闹,别人这统领的名字一出,试问阁下该如何应对??

所以就在这年冬月,李尊山组织他的那帮兄弟伙,也打出了自己的武装旗号,而自己更是将袍哥李大爷的称呼自行换成了牛逼的“川西屯殖司令官”,骑着高头大马的往马边城进发。

当时云南土匪杨“统领”还占据着马边城,那杨霄齐一听,城外突然有一个“川西屯殖司令”带着人前来叫阵,心里还是有几份胆怯。加之李尊山确实有几把刷子,关键是武器在当时的大渡河一带绝对是一流的。

所以两方刚刚接上火,杨霄齐见对方齐刷刷的一排九子连枪,当时就吓得弃城而逃。于是李尊山就此占据了马边城。

接着,他又凭他在当地的势力,自行委任了一个马边下溪人易良成来做知事。

谁知1918年的时候,驻扎在邻县的川军旅长刘禹九听闻还有这样的事情,当即派出军队前往马边来收拾李尊山,李尊山碰到正规军就不堪一击了。

于是他同样选择了弃城而逃。刘禹九收兵归营,李尊山是坐地猫,在城外转了一圈,然后又堂而皇之的窜回来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然后刘禹九又来打他,他又跑了。1918年的马边,啥正事没干成,光顾着换县长了。《川边季刊》中记载,这一年时间,马边竟然“更易知事九次”。

马边人当然也知道李尊山这个所谓的司令官,其实是自封的,于是在马边人的口中,李尊山的司令官前总是加着一个“土”字。

但是别看他是土司令官,该有的他都要有,他在协台衙门设司令部,像模像样的发号施令,端的是威风凛凛,气派拿捏得还是相当到位。

既然是司令官了,虽然他每天还是把“有枪就是草头王”挂在嘴边,但是这个队伍吧,还是得按编制来才显得正统,于是,李尊山一拨拉算盘,将手下这帮兄弟伙些分成了三个连和一个名头响亮的特务队出来。

一个连,其实人数应该是在120人左右,这不是李尊山算数不好,关键是名头得唬人才行,所以他手下的连里面,一般就六七十人的样子,但是话说回来,靠着他手下那一百多支九子连枪,他在当地还是比较吃得开的。

李尊山手下第一连的连长刘德海,是李尊山袍哥时代就跟着他混的哥弟,李尊山做了舵把子,刘德海自然就成了龙骧社的“红旗管事”,一直是他的得力干将。

这个刘德海身强体壮,一身腱子肉,不但胆子大,而且枪法一流,当年和刘禹九的汉军交战时,他居然单身冲上阵地,打死汉军并缴获步枪10支,子弹10带,然后一个人背了回来,后来人送外号“刘财神”。

而第二连的连长刘德荣,是刘德海的亲弟弟,他们家这基因确实厉害,两弟兄都长得人高马大,加之有刘德海撑腰,因此也是深得李尊山的信任。

这第三连连长叫陈奎,是礼字袍哥正林公的管事。手下有四十来个兵。但是因为他当年是管事,所以李尊山把特务队交给了他,这支特务队有二十多人,全是用的毛瑟手枪。而特务队的队长也正是陈奎兼任。

土司令官李尊山这支队伍的官兵,大部分都是土匪出身,而且也谈不上多大的义气,他们之间,貌合神离,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到后来,这三个连之间的矛盾逐渐就发展到了互相摩擦,甚至械斗,直至你死我活而后快。

刘德海一向盛气凌人,以袍哥拜兄作靠山。陈奎不敢和他明斗,他的兄弟伙怕他动辄打人、骂人,事实上又必须依靠他。

刘德荣,德海之胞弟,二十四五岁,体壮力强,依兄之势力而成为李尊山的又一亲信。

陈奎,力量不及二刘,他为了上爬,愿拜倒在他人膝下,于是拜李尊山为寄父,自称干儿子。几方人马是显各怀鬼胎,使矛盾逐渐发展。

开始是刘德海仗势自己的力量强本领大,经常提劲耍威风霸气,李尊山有时都还怕他三分,司令部的大小事还要找他商量。

他对陈奎更不放在眼里,以为陈奎是个年轻娃娃,便经常骂他,或拿气给他受。

一次在司令部刘德海甚至当着下面的士兵骂陈奎:“你的官就是裙带官!是对的跟老子一起拼一下。。。”

陈奎自感力弱,只好忍气吞声,还得用笑脸好言回答。

1918年冬月的一天,是李尊山的生日,司令部的全体官兵为司令官祝寿。在席上刘德海又以酒辞发疯,辱骂陈奎。陈奎表面上怕他,却把这奇耻大辱隐埋在心里,表面对刘好,但暗地打刘的主意。

一天,陈奎笑脸好言同刘德海弟兄商量,要刘氏弟兄二人借出私有手枪去打帮口(即抢劫成群结伙的行商),打得“财喜”送红包。刘氏弟兄把私有手枪借给了陈奎。

隔了两天,陈奎约刘德海在冬月二十三早晨到较场坝去赛马,请多指教,刘也应了。

到了那天黎明,陈奎一面事先派人趁天色微明就去把刘德海请起来,侍候到十字口的茶馆洗脸。

一面又派贴心王太林、张奎武、张正林和秦汉山等在茶馆周围等候,待刘德海一人刚进茶馆,张正林给他端上热腾腾的一盆洗脸水在凳上说:“请刘连长洗脸”。

刘德海埋头刚把面巾搭在脸上,王太林悄悄窜到刘的背后,猛的掏出手枪,对准刘的后背连发三枪。

刘吃痛但受伤未倒,立即转身抓起一条板凳给王太林打去,王的脚受伤,旁边的张奎武看到情况紧急,连忙对刘又补了两枪,这才把刘德海打死在茶馆里。

张奎武等随即跑到刘德海家里,秦汉山在堂屋里抓住刘的三岁儿子摔死在大门槛上,还要冲进寝室打死幼婴,刘妻跪下求情,说是女孩才未动手。

张奎武、张正林随即去骗刘德荣说:“你的哥哥在茶馆里被人打死了”。

刘德荣大惊失色,转身回寝室里拿枪,当即被张正林“砰”的一枪,穿透背心,倒在血泊里死了。

这时,陈奎认为自己的深仇大恨报了,除掉了心腹之患,高兴极了。但又想到刘德海弟兄是李司令官的左右二膀,若不让司令官知道,将来不好说话,于是急忙回司令部向李尊山汇报,谎称:“刘德海弟兄要拖枪逃跑,被我们打死了。”

李尊山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为啥子不事先向我报告呢?你们不经我允许,随便把他们打死!。。。”

但事已至此,李尊山感到“无可奈何花落去”,又念陈奎是自己的干儿子的情重,只好将刘氏兄弟所属连队全部交陈奎带领,接着另委陈奎的人接任那两个连的连长。

这样陈奎的势力大了,在司令部连他的“干爹”李司令官也不放在心目中,"经常在司令部带五六个贴心文进武出,耀武扬威,为所欲为。李尊山看到他的左右二膀被打死,而干儿子陈奎又如此嚣张、猖狂、做慢。。。不几天便忧郁死了。

李尊山这个土司令官在短短的一年中,打的打死,气的气死,如昙花一现便消失了。

结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民国初期,马边的这个缺少义气、忠诚和互助的江湖帮伙,却充满了背叛、内斗和相互利用。创业初期,大家还能团结,一起对付汉军,但是偏安一隅开始,争权夺利的事情就一直没有停息过,而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团队的瓦解和刘氏兄弟以及土司令官李尊山的死亡,如果要有个总结,那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关于权力、背叛和江湖道义沦丧的悲剧。。。

参考文献:

伍克非:李尊山沉浮

马边县志

《川边季刊》

0 阅读:32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