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三万里》回到现实,高适到底有没有救李白?

芸芸说国际 2023-07-16 13:20:02

公元744年,历史上的三大诗坛大佬碰面了,他们三个就是被后世称为诗仙、诗圣和边塞诗领军人物的李白、杜甫和高适。虽然他们在后世一个个都是名声显赫。但是在当时他们却都是名副其实的下岗待业青年。

不过虽然都是待业青年,但等级并不相同,李白算得上是待业青年中的战斗机。与杜甫和高适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不同,李白是见过大世面的,不久前,他刚向皇帝递交辞呈,玄宗赐金放还,从此君臣一别两宽,李白重落民间。李白在朝廷曾为翰林待召,被皇帝赐过酒,给贵妃写过诗,同时还放过皇帝鸽子,睥睨过几个当朝权贵。

这些都是足够他在酒桌上把牛皮吹上天,杜甫和高适两个小迷弟,岂有不屁颠屁颠的奉他为超级偶像之理。

可是十多年后,三人的命运却来了个180度大逆转。

原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来玄宗及一众皇族逃出长安。第二年的六月,唐玄宗南下入蜀避难,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僭越称帝。

但是,唐玄宗不知道是没听到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端了自己的皇位,还是故意给抢自己皇位的李亨添堵。反正他还是以皇帝的身份下了一道命令,授予另外一个儿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等四道节度使,并领江淮兵马总督,负责江淮地区的平叛工作。于是全国的军政权力南北分治。

李璘手握大权,可以和皇帝哥哥分庭抗礼了。他要请一些名流充实队伍或者装点门面。他派人去请李白下山,小白一样的李白很是激动,也没有分清形势,他认为不管跟谁,都是为了平叛立功、报效朝廷,就应邀下山了。于是他的噩梦开始了。

李白先放一放。

再看三人中混得最好的一个—高适。实际在749年,他就当上了公务员,安史之乱时跟随唐玄宗入蜀后做了谏议大夫,然后步步高升。

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李亨当了皇帝,肯定不能看着弟弟李璘坐大。

后来,唐肃宗李亨将高适召到灵武,与来瑱、韦陟三人分三路讨伐李璘。李璘兵败,李白也下了狱。谋反历来就是掉脑袋的工作,李白的项上人头自然是很悬了。

身陷囹圄的李白想到高适这个昔日的好友,于是写信希望高适看在过去友情的面子上救自己,但是信如石牛入海,高适并没有搭理李白。

高适已经是省部级高官,是最有能力救李白的人,可是他选择了沉默。

李白的老婆四方运作,加上李白朋友

的儿子宋若思(宋之悌儿子,宋之问侄子)的鼎力相助才保住人头,轻叛流放。

看上去,高适好像是绝情之人,可是再看他对杜甫的所作所为,好像又换了一副模样。

再看杜甫,他大部分时间都客居在长安,籍籍无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在灵武组织兵力平叛,杜甫听说后就北上投靠唐肃宗李亨,但是半路上却被叛军所抓,但是他名气实在太小,没人拿他当个人物,尽然偷偷溜走了(名气大的王维就没那么好运气,被逼着当了伪军官员)。

杜甫逃到了凤翔见到了唐肃宗李亨,被授予了左拾遗的小官。杜甫当官当得很称职,所谓拾遗就是捡起皇帝的过错,并提醒他改正。

他果然仗义上疏,要皇帝纠正错误,结果得罪了皇帝,皇帝把他贬了。本来就是很小的官,还要贬,还不如不干算了。辞官后,他流落到了四川成都,运气好,碰到好朋友高适和严武轮流主政四川各州,给了他不少救济,还给他建了一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浣花草堂,让杜甫全家隐居。

高适对杜甫比对李白客气多了,请他去家里做客,给他写长诗回忆往事,给他钱养家糊口自然也不在话下。杜甫没钱花了就找高适要钱,要钱时也毫不客气,压根就不把高适当外人。

看他的要钱诗就知道,这哪里是借钱,简直是讨债。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可以说公元765年以前,严武和高适交替照顾着杜甫一家。直到他们两人于公元765年相继去世,杜甫的境况才急转直下。

从高适对李白和杜甫的厚此薄彼,很多人为李白抱不平。认为高适对李白不仗义,对杜甫偏心。这种想法太片面了,其实,高适与李杜两个小白比起来,有着高度的时局敏感性,知道啥时候该救,啥时候不该救。否则,凭他一介草夫,也做不到三品兼侯爵这样的高位。

李白站错了队,得罪了皇帝,那是谋反罪,历来谋反罪比任何犯人都难救,搞不好把自己都要卷了进去了,身为节度使的高适,绝对不敢冒这个险。

高适这样的前线大将,看似光鲜,其实如履薄冰。就拿他作为哥舒翰幕僚镇守的潼关一处,就有三员顶级名将在此被朝中之人杀害或逼死,分别是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

当时守将的处境,用电影中太监的话来说就是“出战是死,固守也是死”,不是死于叛军就是死于自己人之手。

稍有不慎就要丢了身家性命,还要连带他的一大帮亲人和部将,搭上一帮人的性命去就李白的命,他不能冒这个险。

历史上的记载,高适是没有救李白的,但是他有没有暗地里救李白,这个谁也不知道。我还是很赞成电影中太监的分析,高适暗地里肯定是有所运作的,他写信让郭子仪去救李白的这个推论就很符合常情,郭子仪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高于高适,且郭子仪与李白没有交情,不会引起朝中猜忌,是最有能力救李白且成功率最高的。

从高适对杜甫的行为来看,就知道高适绝对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杜甫虽然做错了事,但是队没站错,在皇帝心里,还是自己人,所以高适怎么对他好都没有问题。

高适对李白与杜甫的不同态度,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体现了他聪明的判断和抉择。

1 阅读:167
评论列表
  • 2023-07-18 09:42

    当时的李白早已天下闻名,谋反又最敏感,高适只能不救而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芸芸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