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发工资,收到的效果却云泥之别,管理也是心理博弈!

领汇谈过去 2024-05-29 11:00:58

一个老板给员工底薪6000元,完成绩效后奖励4000元,他发现员工并没有卖力给他工作。于是老板把方案改成薪酬10000元,若业绩不达标则罚4000元。然后老板惊奇地发现,那些原来消极怠工的员工居然加班卖命工作,人们更在意失去而不是获得,这就是人性的“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超过了对于同等价值收益的感受。简单来说,人们更加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而不是获得同等价值的东西。这一概念在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赌客去赌场赌博,随身带了3000美元,赌客赢了100元,这时要求他离开赌场可能没什么;但如果是输了100元,这时同样要求他离开赌场可能就很难。这是为什么呢?

赢100元时身上的现金为3100,输100元时身上的现金为2900,其本身是两个独立的结果:赢100为本金+100;输100为本金-100。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赌客的“感觉”却和3100、2900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和这两个结果“之间的差距”有关。换句话说就是,输100元在赌客心理上“感觉”不止输了100元,而像是输了“200元(3100-2900)”。

以由此可以揭示:人们对财富的“变化”十分敏感!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益给你的满足,这就是“行为经济学预期理论”的核心理念。人们是“厌恶损失”的。“厌恶损失”会导致一些赌客在输钱的时候,有一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竭力避免损失的“心理”。抱着这种“心理”,无法把握自己逐渐丧失的“理智”却偏要抓住“已经失利的局面”不放,最后就是“越输越多”,直到“输得精光”。

在管理学中,损失厌恶的概念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和指导决策过程。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例子:

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常常表现出损失厌恶的特点。他们往往宁愿选择稳定的、风险较低的投资,而不愿冒高风险去追求可能的高收益。这是因为损失带来的心理痛苦往往超过同等收益带来的快乐。因此,在制定投资策略时,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并寻求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损失厌恶可以影响项目团队的风险偏好和决策过程。团队成员可能更倾向于避免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即使这些风险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了克服这种心理,管理者需要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员工激励:在员工激励方面,损失厌恶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当面临惩罚或失去某种奖励的风险时,员工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避免损失。因此,管理者可以利用损失厌恶心理来设计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相应的奖惩措施。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损失厌恶可能导致部门或团队对预算外支出的过度敏感。他们可能更愿意保留预算余额,而不是将其用于有益的投资或项目。为了克服这种心理,管理者需要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解释预算使用的灵活性和重要性,并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预算。

需要注意的是,损失厌恶并不是一种完全消极的心理现象。在适当的情况下,它可以促使人们更加谨慎地做出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然而,过度关注损失也可能导致人们错过一些有价值的机会。因此,在管理学中,需要平衡损失厌恶和追求收益的心理,以实现更好的决策效果和整体绩效。

0 阅读:0

领汇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