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数据又给我推来一篇阿汤练习感受的内容,她的文字是淡淡的,但透出对阿汤的热爱很笃定。
豌豆尖射手练习阿汤1年了,她在北京东直门内研瑜伽跟随阿汤授权老师Veronica Hong老师练习。
我怎么觉得第一年练习阿汤应该是最艰难的,这就像跑步时从0到完成第1公里,若是呼吸没调匀,后面可能会岔气,这个过程都会很疲惫。
规律地开始练习阿汤,练习者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要调整,从作息到饮食,但凡涉及到日常习惯,都不是那么容易改的。
还记得我在家熬汤的第一年,明显睡眠不足,每天中午都要到车上补觉,外加上班时,总感觉腿后侧筋疼。而豌豆尖射手,她是在教室度过的,也就是说在老师眼皮底下练习,那么她的沉浸程度一定比我深,佩服她!
另外,分享瑜伽/阿汤练习感受这件事,与练习年限没有任何关系。虽然豌豆尖射手只是熬汤一年,但她的所思、所感、所想已然很有借鉴性,也反映出她是个可爱的练习者。
希望这样的文字,能鼓励到刚刚熬汤不久的练习者,也能让有经验的阿汤练习者愿意敞开心扉,跟更多人分享自己的阿汤心得。
如果您想让自己的瑜伽老师/瑜伽教室被更多瑜伽练习者看到,欢迎来投稿!
熬汤一周年 (by 豌豆尖射手)
到今年9月,第一张年卡用完啦,四舍五入180次练习,是我鲜有能坚持下来的事情之一。最近都不怎么想每天絮叨一番了,不过鉴于22号这天在家自行解锁了一点头倒立和睡角式的觉知,觉得还是有必要在一些阶段性的时点做做记录。
这一年过完后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每天不再急迫的想要去教室,稍晚一点出门就很焦虑,而是基本到点就醒,把自己收拾好,尽量保证在6:45前进教室就好。如果阿汤于我注定是如吃饭睡觉一样的存在,自不必苛求每天定点吃或睡。
然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在保持觉知的同时,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这个体式我做不到位,为什么这个体式我练习了这么久还没有进步。这么发问,前提就是在跟他人比较,他人体式的样子不是我的样子,没有人知道属于自己量变到质变的那天什么时候会来。放松但不懈怠,慢慢的它就来了。
不否认我对体式还有着追求,可现有的练着也很开心,且常练常新。比如三角伸展和侧角伸展,现在的进入方式、前后大腿的内外旋情况、后背展开和髋的稳定等等,跟一年前都不一样,5个呼吸都不够自我观察哈哈。也许是明天,新发的体式或者原有体式的深入就不期而至了,这种感觉很美妙。
最近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有些变化,高老师要去天津驻馆,有些一起练了一年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也离开了教室,不过不是有句话吗,只要我们还在练习阿汤,就有再见的那天,教室里的新面孔也都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