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到清帝溥仪逊位,两千多年以来皇帝一直是一个让人梦寐以求的位置,虽然“大丈夫生当如此”,但皇帝却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时刻抵防有人取而代之,金字塔式的君主专制体制也不是万古千秋的,有七件事只要发生,轻则朝政不稳,重则国破家亡!
第一,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是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百姓走投无路时发生的武装起义,代表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和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
一旦发生农民起义,皇帝就要派兵去镇压,然后农民起义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镇压也会越来越难,最后拖垮财政,国库一旦没钱,皇帝就很难有效地调动军队,这样就会造成地方派的崛起形成军阀割据,最后朝代走向灭亡,一般的皇帝根本搞不定农民起义带来的后遗症。
第二,权臣篡位。
权臣篡位是相权压过皇权的表现,在朝廷上权臣把持朝政架空皇帝最后篡位,权臣篡位的高发期在魏晋南北朝,主要代表有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萧道成等人,他们通过架空皇帝为自己或后代篡位铺平道路。
权臣篡位属于得位不正,在道统上有瑕疵,一般都采用禅位的办法来维持最后的体面,因为皇位不是合法来的,会有很多人不服,在治国上不会很顺利,也容易被人效仿。
一旦被权臣架空甚至篡位,皇帝的命运就会很悲惨,不仅受到侮辱,生命也会随时被剥夺,自隋朝灭亡之后,皇权加强,权臣篡位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
第三,外戚夺权。
外戚就是皇帝母亲娘家的亲戚,如果皇帝继位时年龄太小,就由皇太后垂帘听政,而皇太后一个女人又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就会找娘家人来帮忙,这就出现了外戚掌权。
外戚干政最严重的就是汉朝,西汉和东汉都是如此,最著名的就是王莽篡汉,还有后来的杨坚也是以外戚的身份篡位建立隋朝的。
外戚干政容易,但篡位不太容易,因为外戚的权力来自于皇权,离开皇帝他们什么也不是,但如果外戚转变成了权臣就不一样了,就有了夺权的能力了,皇帝一经年长就会想方设法夺回外戚的权力,防止他们做大做强。
第四,武将篡位。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最主要的保障就是军队,而掌握军队的武将就成了危险人物,他们一旦与手下的军官达成共识,就有可能造反,武将篡位最集中的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这一阶段的武将篡位简直是走马灯一样,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通过陈桥兵变上位的,还有南朝刘裕也是以武将身份篡位建宋的。
武将篡位是非常危险的,所谓兵痞一家,一旦发生兵变,皇帝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宋朝建立后,赵匡胤严禁武将长期统领军队,通过不断削弱武将权力来达到制约的目的,之后就很难出现武将篡位了。
第五,外族入侵。
当中原王朝衰弱,周边少数民族强大时就会出现大规模外族入侵,这一情况不单出现在哪一阶段,从秦朝建立后只要是汉族建立政权几乎都会遇到这一问题,比如汉朝的匈奴,晋朝的五胡乱华,隋唐时的突厥、吐藩,宋朝时期的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明朝的后金都是。
少数民族依靠自己的战马优势不断威胁着中原王朝,轻则骚扰边境、劫掠百姓,重则攻城略地、覆灭国家,皇帝虽然头疼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万里长城也难以阻止外族的入侵。
第六,宦官干政。
宦官又名太监,他们是皇帝的内侍,他们能够干政是由于皇帝的宠信,宦官没有篡位的可能,无论是哪朝的太监都没办法当皇帝,他们能做的就是废帝另立,秦朝、东汉和唐朝的宦官非常严重,出现过杀皇帝的情况,而明朝的宦官虽然也出名,但他们无法对抗皇帝,只要皇帝下令,不管是刘谨还是魏忠贤都难逃一死。
宦官做的最多的就是扰乱朝政,因为身体原因他们对国家没有责任心,利用皇帝的信任欺上瞒下,祸乱朝纲,皇帝很容易被宦官蒙蔽。
第七,藩王造反。
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被后世效仿,只有西汉、西晋、明朝和清朝出现藩王,别的朝代没有,而这四个朝代都毫无疑问的出现了藩王造反。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
藩王一般是皇帝的亲戚或功臣,他们拥有独立的军权、财权和人事任免权,只要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必然造反,这是一种落后的制度。
皇帝非常害怕藩王造反,都会进行削藩,藩王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大多起兵反抗,不过地方的实力很难和中央对抗,除了朱棣几乎没有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