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皮袄见皇帝,汉王朝最低调的谋士,决定帝国走向的重磅人物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2 01:54:00

一介戍边小卒,与开国帝王的偶然相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这次相遇,同样改变了新生帝国命运。

这个人,就是娄敬。

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史书中也只有寥寥数笔。

大汉王朝因为他的谏言,一次次修正和改变帝国的前进方向。

作为回报,汉太祖高皇帝,亲赐国姓,以示嘉许。

戍边初遇,不敢易衣

古代典籍《汉书》中,对娄敬有如下记载:

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雒阳,高帝在焉。敬脱挽辂,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虞将军欲与鲜衣,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衣。”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赐食。——《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

娄敬是齐国人(今属山东),史料记为“齐国卢人”, 查考“卢”为旧县名,大约位于今山东济南长清西部至德州齐河西南一带,卢县治所在今济南长清孝里镇。

娄敬在汉高祖五年时(前202),被征发到甘肃陇西地区戍边,经过洛阳(雒阳为古称)的时候,遇到了汉高祖刘邦。当时的刘邦很忙,他正筹划联络各地割据诸侯,共同进击项羽的西楚势力。

娄敬以区区士卒的身份,求见一位虞姓将军,表示看在同乡的份上,希望他引荐,有些有利于国家社稷的事情要与刘邦交谈。虞姓将军看着他从身上解下拉车的横木,身上还穿着一件破皮袄,想给他换一身体面的衣服。

娄敬很平淡的说,比起谈话的重要性,衣服根本不算什么。

高明之士自有特异之处,急需人才的刘邦无疑被“不敢易衣”的说辞打动,娄敬如愿见到了刘邦。这就是刘邦和娄敬的初次见面。

定都关中,御赐国姓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关于大汉帝国的都城,娄敬给刘邦的意见是“关中”,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对于这个建议,刘邦是有疑虑的。

汉代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称为山西,并非今天所指太行山。刘邦当时身边的臣僚下属,大多数都是“山东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人,他们纷纷劝说刘邦以“雒阳”(今河南洛阳)为都城,因其“固亦足恃”。

很多时候,即使作为帝王至尊,也有很多时候必须尊重下属众臣的意见,毕竟都是饮血裹尸拼死拼活的伙伴,甚至可以说,刘邦最初的想法,也是不想建都长安的。因为刘邦自己也是“山东人”。

作为谋臣之一,娄敬没有直逆龙鳞,而是委婉的询问,“陛下都雒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当然,把自己的事业与八百年周王朝相媲美,是每个帝王的追求和目标。但娄敬讲了“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的道理,他指出长安经济上是“膏腴之地”,军事上是 “形胜之地”,洛阳虽好,但目前没有建都于此的实力和条件,不能保证新生帝国的安全,其他都是一句空话。

唯有留侯张良支持这一看法,他认为娄敬的主张很对,洛阳区域狭小、四面受敌,比起关中的军事和经济条件相差很多,有了张良这一剂定心针,由此坚定了刘邦定都关中的决心。可见,在谋国大事方面,娄敬是具备与智囊张良同样眼界的人物,而帝王之尊也必须服从于现实客观条件。

为了嘉奖娄敬在择都一事中的重要作用,刘邦赐封娄敬国姓,改称“刘敬”,并拜为郎中,唤作奉春君。所谓“奉春”, 春为岁之始,正是以其首倡建都关中而来。如果不是张良、娄敬的坚持,很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汉都城,已经不在千年古都长安城了。

不听谏言,白登遇险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孙辈,张良发现他之后,立为将军,跟随刘邦入关中,成为开国将领之一。汉高祖二年,刘邦立其为韩王,六年,刘邦安排他驻守太原郡,防备北方的匈奴人入侵。没想到这位韩王信,居然就起兵反叛,投降了匈奴。

刘邦大怒之下,亲率大军讨逆评判,想要一举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娄敬当时随军出征,他认为汉军没有胜算,应当以叛军为主要目标,不要轻易招惹匈奴人。刘邦思考再三,让娄敬出使匈奴一探虚实。

然而据娄敬一路上观察,发现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徒见其老弱及羸畜”,于是他不顾大家的反对,向刘邦进言说,“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这是敌人故意示弱的诱敌之计,匈奴早有防备,切不可盲目出击。

这番话惹得刘邦大怒,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惩治娄敬,把他发配广武城,三十万大军开拔,自己亲率一支劲旅开赴平城,结果不幸被娄敬言中,刘邦一部被匈奴设计,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七天七夜,幸亏谋士陈平以重金珠宝贿赂匈奴王后阏氏,才使得匈奴王放过了刘邦。

白登山一役,刘邦险些丧了性命,他一路狂奔,回到广武城,第一件事先去见娄敬,亲自释放了他,“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已斩先使十辈言可击者矣。”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先生的谏言,才有了白登山之围、平城之败,我已经把先前说可以出击匈奴的那些人都处死了。不仅释放了娄敬,刘邦还加薪提级,“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建信侯”。

和亲匈奴,始作俑者

刘邦虽说逃回一命,但是匈奴的威胁仍旧存在。 “冒顿单于兵强,控弦四十万骑,数若北边。”初生的大汉帝国当时的情况,匈奴铁骑压境,危机一触即发。刘邦不愧为天下第一的容人雅量,即使遭遇白登山之辱,不仅对娄敬加薪封官,还郑重其事请教如何破敌。

娄敬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不能再轻易言战复仇,而且匈奴人凶残野蛮,不能以言语道理来说服他。如今我倒是有个计策,能让敌人臣服于帝国,只是担心陛下不能实行。

刘邦说,有这样的好事情,我还有什么不能答应呢?

敬曰:“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

娄敬说,“匈奴强大,只可智取,不可强攻。陛下若能牺牲嫡亲的公主,下嫁给单于,并赠送丰厚的财富,匈奴感受到尊重,一定会让她成为王后。公主所生的儿子便是匈奴的太子,单于死后,他必然继位匈奴单于。这样一来,匈奴国主等同陛下外孙,他自不能与外公为敌,可以不用武力而逐渐使其屈服,匈奴之患不是从此消减了吗?”

娄敬向刘邦建言的,就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和亲政策”。看似委曲求全的屈辱政策,细分析下来,娄敬的计策实在是“以尊严换和平”的被逼无奈之举。

首先,以最尊贵的大汉长公主作为出嫁匈奴的人,以此“诚意”换得匈奴单于的尊重;然后,利用长公主的名号和地位,对匈奴部族施加影响力,在敌人内部分化瓦解;最后,向匈奴一方面输送大量财货美女,迷惑其心瓦解斗志,另一方面以汉族文化影响匈奴部族,实行潜移默化的转变。

在娄敬看来,有了这样的转变,便可让匈奴在“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政策中不攻自破。彼时汉弱匈强,刘邦思量再三答应了这个计策,但是吕后却坚决反对贡献女儿,“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

刘邦最终没有扭过夫人,“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为公主,妻单于”。找了家人的女儿替代公主出嫁匈奴,完成了大汉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和亲,出使和亲任务的依然是娄敬。由于执行和亲的不是真正公主,所以匈奴在消停了几年后,便又开始南下骚扰边境,使得娄敬计策基本无功。

这个结果也在娄敬的意料之中,毕竟他也很清楚,一个假公主是顶不了多久用处的,当时他已经与刘邦说明个中关节,“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如果刘邦当时听从娄敬的计策,匈奴一族能够尽早融入中原文化圈,那么世界进程都要为之改变了。

胶州:因娄敬而得名的娄敬庵村

在胶州杜村镇西北十里处,有个娄敬庵村,相传此处与汉代谋士娄敬有莫大关联。当地明代有“建信乡”、清代有“娄公区”,都是为了纪念建信侯娄敬而设。更有传闻,娄敬晚年隐居并葬于此处。

据清初康熙十二年版《胶州志》记载,“娄敬墓在州治西南房沟社”,为有文字记载的娄敬信息,据史料传说,原坟茔之上曾建有一座纪念娄敬的祠堂,当地称为“娄敬庵”,这就是村名之由来。

又有《增修胶州志》记载,“汉娄敬祠在邑西乡娄敬庵庄,祀汉建信侯”,又说,娄敬祠不知兴建于何时,明代有乡里人倡议,将祠堂改为佛堂,而佛座一旁仍然供奉娄敬神主。在娄敬庵村发现清朝顺治年间石碑,碑上刻有“娄敬庵记”、“重修娄敬庵序”的碑文,证实了寺庙的存在。

咸阳:陕西的娄敬墓

陕西西安娄敬墓,在咸阳城西北永寿县店头镇附近明月山,因娄敬墓在此,当地又称娄敬山。相传汉代谋士娄敬被汉高祖皇帝刘邦赐封建信侯,死后归葬于此地。据说墓旁原有建信侯祠堂和戏楼各一座,现仅保留残碑十通,且大部分字迹已模糊难辨。

据传店头镇地方百姓有传统习俗,每逢农历七月七日都要举行仪式,抬着神龛出行,将娄敬爷神主放置其中,身穿彩衣的娄敬被百姓们抬着游历周边各村落,然后享受百姓香火供奉,接受祈福祭拜。

1981年10月,娄敬墓被地方政府公布为“省第一批文护单位”。

长清:莲台山上娄敬洞

泰山西北麓长清张夏镇东南,有山形似佛座莲台,因此称作莲台山,相传汉初谋臣娄敬曾在此隐居,他修炼的山洞,又称娄敬洞。另外张夏镇大娄峪村南有一座古桥,桥边土地祠有棵古柏,据传就是娄敬手植。

相传此山古代道教兴盛时,这里曾为道观,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据当地碑文记载,极盛时“殿宇峻起,神像璀璨、金碧辉煌,山谷生色,到此者悦如人居天上,境入桃源……”,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二月,道观被官府查抄,没收田产十三公顷,房屋七十五间,树木被砍伐殆尽。如今除少数道院建筑完好外,多数已倾圮不存。

莲台山三峰半山腰处,有传闻娄敬隐修时的石窟洞穴,贯穿山体东西相通,洞内天然石纹、曲折迂迴。《长清县志》记载,“烛其石纹,有如莲花者,如灵芝者,如玉如盖,即良工巧匠弗能状焉,洞之绝胜处尽此矣”。

娄敬洞东南口,有石上神龛,祭祀娄敬、张良、范蠡三位贤士神主,旁有“油博士”像,像前石桌刻有“大金国泰和四年造”字样。据说当年留侯张良弃官归隐,到历城县扶山山洞隐居,娄敬则到长清莲台山隐居,两人经常相约游戏山水,在洞内下棋,至今石质棋盘尚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