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发肺癌治疗3年评估:实性肿块已消失,磨玻璃病变明显进展

迎松看健康 2024-03-16 11:01:20

男性 58岁 3年前发现双肺多原发肺癌,病灶如下:

2021年1月15日

病灶一:右肺中叶实性结节

2021.1.15

右肺中叶外侧段见实性结节灶,最大截面约1.9cm×1.8cm,呈分叶状,边缘见毛刺征及胸膜牵拉征,其内见空泡征,呈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最大值约6.8,考虑为周围型肺癌。

病灶二:右肺下叶外基底段混杂磨玻璃病灶

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混杂磨玻璃斑片影伴空洞及空泡影,最大截面约3.2cm×2.7cm,呈分叶状,边缘见毛刺征,邻近支气管管壁增厚,呈不均匀性放射性摄取轻度异常增高,SUV最大值介于1.9-3.2,考虑为浸润性腺癌。

治疗:

考虑到首次PET/CT检查,发现胸骨及右侧肱骨可见成骨性骨质破坏及FDG代谢轻度增高,骨转移瘤可能性大,结合肺内其他部位还有2枚1cm大小的磨玻璃结节也已经到浸润。患者进行了病灶一穿刺活检,提示腺癌,并行基因检测,发现EGFR基因突变,然后行靶向+化疗+免疫综合治疗。

一年后CT复查结果

2022.1.14

治疗1年后上述病灶均明显缩小或者大部分吸收,由于没有行PET/CT检查,所以病灶内肿瘤活性不好评价。由于当时疗效显著,所以患者继续口服靶向药2年。

直到最近一次CT复查(2024.3),发现右下肺结节明显增大,于是用PET/CT进行了评估。

2024年3月14

多灶性肺癌综合治疗后,与本院2021年1月15日PET/CT图像比较,结果如下:

1.原右肺中叶外侧段实性结节灶较前明显缩小,局部形成疏松索条样高密度影,未见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考虑为肺癌治疗后疗效显著,已无代谢活性,建议定期复查。

2.原右肺下叶外基底段混杂磨玻璃斑片状影伴空洞及空泡影较前增大,其中空洞壁前壁新增实性结节状软组织病变,上述病变FDG代谢较前增高,以上述空洞壁前壁新增实性结节状软组织病变为著,考虑为肺癌较前进展,建议进一步治疗后复查。

3.原片所示胸骨及右侧肱骨骨转移灶,FDG代谢明显消失,考虑了治疗后疗效显著,已无肿瘤活性。

小结

1.PET/CT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病灶内提示有FDG高代谢,提示肿瘤仍有活性。较传统CT仅通过大小判断有很大的意义。

2.该患者2年前病灶治疗效果不错,一直使用靶向治疗,大概率是因为靶向药出现耐药的情况下,残留的肿瘤病灶在最近出现“死灰复燃”的状况。回顾该病例,是不是在进行降期后2年前进行手术彻底切除疗效会更好,值得临床考虑。就目前的情况远处未见转移,目前还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我还是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3.由于患者家属中好几位都是肺癌手术治疗后不久去世的,所以患者非常抗拒手术治疗,甚至说如果家属非要给手术,自己宁愿放弃治疗。目前PET/CT已经排除远处转移的可能,情况还没有到不能救治的情况。所以两种建议:(1)实在抗拒手术,就对进展磨玻璃结节实性部分再次活检做基因检测,因为首次进行的基因检测是实性肿块,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肿瘤发生不同基因突变的可能,然后调整药物进行治疗,短期内复查病灶如果缩小,继续保守治疗。如果病灶短期内进展,必须进行手术。(2)直接手术。

0 阅读:1

迎松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