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革命烈士陈为人的妻子,和丈夫一起用生命守护中央“一号机密”,毛泽东指示予以奖励

党史博采 2023-08-24 11:44:19

文/李荣喜

韩慧英,原名韩慧芝,化名王英,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烈士陈为人之妻。1903年9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25年6月,在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中共北方区委派她到陕北榆林,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8月,与陈为人结为伉俪。1928年9月,被任命为满洲省委妇女部长兼管省委机关工作。1929年,陈为人、韩慧英一同被调往上海。1932年冬,中央决定他们负责管理在上海的中央文库。1937年3月,陈为人在上海病逝后,韩慧英回到陈为人老家湖南江华。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在衡阳专署、零陵专署工作。1968年7月6日,在长沙病逝。

机智勇敢协助陈为人守护中央“一号机密”

1932年冬,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形势下,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不得不从上海迁往中央苏区。陈为人和妻子韩慧英(地下交通员)受党组织派遣,留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

当时,中央秘书处、文件管理处保存的中央文件多达20多箱,共计两万多份,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其中,有党中央各届、各种会议记录、决议案;有党中央给各地的指示及各地党组织给中央的报告;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有苏区和红军军事文件,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手稿;有瞿秋白、苏兆征、彭湃、罗亦农、恽代英等革命先烈的遗墨、照片等等。这些文件材料是党的历史记录,是革命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见证,堪称党的“一号机密”,保管好这些十分重要的文件以“备交将来(我们天下)之党史委员会”。如果落入敌手,将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陈为人夫妇接受这一危难之命后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们俩作了严密的防范计划:一旦出了问题,而又无法挽救时,宁可放火烧楼,与文件俱焚,也绝不让敌人得到党的机密。

◆1932年下半年,陈为人接管中央文库。他在上海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合兴坊15号租了一幢房子,利用二楼亭子间保藏中央文件。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央文库对外要以“家庭化”的形式出现。陈为人很快选定了上海小沙渡路合兴坊15号为库址。妻子韩慧英则被安排在附近的一所小学当教员,协助工作。

在当时秘密斗争的残酷环境中,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重大损失。他们把文库改装成一个富商家庭的模样,对外则以开湘绣店作掩护。白天穿着湘绣店老板的服饰,轮流在铺面和客厅以谈生意应付环境,一到晚上陈为人就关起店门,独自到三楼亭子间,紧闭窗户,拉严窗帘,拧亮电灯,通宵达旦地工作。韩慧英则在隔壁厢房里轻哼摇篮曲,哄孩子入睡,并负责警戒。陈为人从墙的犄角里取出文件,埋头整理,把厚纸的文件抄在薄纸上,把大字改成小字,把密写在小说、报刊上的文件、信函抄录下来,把文件的四边空白纸剪掉……并按时间、地区、问题等加以分类整理,以减小体积,进而缩小目标,避免敌人的耳目,便于保管和转移。

为了确保文库的绝对安全,他们按照党组织的决议和规定,不与外面任何人发生联系,文件的运进和调出完全由韩慧英与一个代号叫“张老太爷”的人(即中共上海中央局秘书处负责人张唯一)单线联系。韩慧英是“张老太爷”和陈为人之间唯一的联系人,她往来联络点和自己家之间的路线和时间都经过精心设计。每次出门前,韩慧英都和陈为人约定好返回时间。一旦逾期,就说明出现了突发情况,陈为人会马上带着中央文件转移。

◆陈为人在东北开展革命工作时的照片。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确保文件安全,他们不得不时常搬家,哪怕是遇到了一个没有工作关系的同志,也要马上转移,以防万一。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剪抄、归类、装订成册,陈为人把原有的20多箱中央机密文件压缩成6箱,最后又把6箱压缩成了4箱。

有一段时间,环境十分险恶,陈为人夫妇就将文件当作家当,一起搬运到霞飞路一户白俄人家的楼上住,以躲避敌人的视线。房东是个白俄老太太,她那在巡捕房谋事、整天骑着摩托车满街乱窜抓共产党的儿子,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家里竟有这样的共产党机关,房客竟然是一条“大鱼”。

天有不测风云。1935年2月,敌人在一个晚上破坏了中共8个活动据点,位于上海法租界雷米路汀家弄文安坊6号的上海中央局秘书处机关遭到警探和特务的突然袭击,书记黄文杰等30多位同志被捕。秘书处负责人“张老太爷”也不幸被捕。

机关出事一天后,韩慧英不见“张老太爷”按时来家送取文件,料想可能出了问题,而一份上级调阅的文件和一份经费支出预决算表必须送出。因此,她决定次日按时前往“张老太爷”处看看情况。韩慧英身着小花格大衣,把文件用牛皮信封装着放进衣服的里袋,小心翼翼地来到张的住处。她习惯地举目一望,只见二楼窗户那暗红色的窗帘仍然悬挂着并扬起一角(表示安全)。韩慧英上前一步,伸手按约定暗号两重两轻地敲门。敲了一遍又一遍,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多年地下工作经验提醒她,此时万万不可转身离去,于是继续敲门。门终于开了,闪出两个特务,前后夹持着将她拽进屋里,带上二楼厢房,这是“张老太爷”的住室。此时,上下三层已空无一人,纸屑杂物狼藉一地,室内家具东倒西歪,柜子全被打开,置放在墙角的几个皮箱不见了。“机关真的出事了!”她的预感得到证实后,急促跳动的心很快平静下来。她镇静自如,没有惊慌害怕,趁一个特务喊车,另一个不注意的一瞬间,将文件从怀中取出丢在了地下被翻乱的书堆里。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她化名王英,假装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她用老家河北高邑的口音哭诉自己是初到上海投靠亲戚找错了人家,乞求特务放了她。但狡猾的特务岂能放过,随后,把她押到了法租界巡捕房。审问时,她与“张老太爷”都说互不认识,敌人临时把他们关在一起时,“张老太爷”感到很对不起韩慧英,是自己连累到她,使她年幼的三个孩子离开了母亲,难过地流泪了。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韩慧英抑制内心的痛苦,没掉一滴眼泪,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两个特务将慧英带到审讯室审问,并用尽酷刑,韩慧英把生死置之度外,守口如瓶,巡捕房只好把她引渡到国民党警察局,关进龙华监狱。最后,她和“张老太爷”一起被送往苏州反省院。

◆韩慧英在上海时的照片。

天色很晚了,陈为人仍不见妻子回来,断定她出事了。他无暇考虑营救之事,闪入脑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火速搬家。陈为人用高价租下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合兴坊15号楼房,带着六个大皮箱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安全转移了中央文件。

韩慧英被捕后,陈为人与党组织的联系完全中断了,也断绝了经费来源。为守护中央文件的安全,他又不能出去工作谋生,日渐严重的肺病得不到医治,还要养活和照顾身边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生活陷入困境,只好典当衣物,维持生活。

起初,陈为人一个人里里外外还能应付,但长期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按党内秘密工作规定,机关一定要家庭化,没有女主人何谓家庭?这时,陈为人通过互济会帮助,把李沫英请来,协助保管中央文件。由于经费来源断绝,陈为人劳累和饥饿,身体越来越差,肺病复发,经常吐血,后来连掩护机关也成问题,急得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去找鲁迅帮忙,向冼星海的岳父借钱。因为经济极为困难,李沫英不得不到外面教书挣钱给予接济。万般无奈之下,陈为人只好给在河北正定小学任教的妻妹韩慧如写信告以姐姐“病重”,要她速来看望。

韩慧如赶到上海,陈为人才将事情的原委如实告诉她:“叫你来,是要你帮忙一段时间,要知道,一个长期没有主妇的家庭是会被人怀疑的。今后在家你是我妻妹,外出就扮成我爱人。”韩慧如极力支持姐夫的工作,拿出积蓄的300银元支撑着一家人的开销。住在租界要付昂贵的房租,每月30元,每季度还要交房捐等,这300银元支撑了几个月就耗尽了,一家人又不得不靠典当度日。到最后,陈为人把二楼上的家具几乎变卖一空,甚至铁皮罐头之类零星杂物都卖光了,一日三餐山芋稀粥都吃不饱,生活越来越困难。

◆曾经保管过中央文库的韩慧如。

由于陈为人曾经被捕过,怕遇到叛徒,尽量少出门,更不能出去找事做。韩慧如初到上海,不懂上海话,找工作也很困难,经费没有来源,生活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陈为人冒着危险晚上去找何香凝,想通过何香凝女士来找到党的关系,何香凝告诉他,她的门外有暗探盯梢,叮嘱他不要再来。

陈为人心急如焚,按照过去约定的办法找党组织,但仍没有结果。

敌人没找到任何证据,1936年初,韩慧英出狱,几经辗转找到了陈为人。一家人终于团聚了,生活却更加艰难。为了继续寻找党组织,也为了生计,姐妹俩外出教书谋生。韩慧英经李沫英介绍到陪民女中附小教书,通过当训育主任的罗叔章认识了毛道逊,与徐强接上了关系。原来,受党的委托,中央特科上海负责人徐强也在到处查访陈为人和中央文件的下落。党组织考虑到陈为人的身体状况,决定将中央文库的工作交由徐强指定的人保管。陈为人在转送最后一箱文件返回后吐血不止,从此病情越来越严重,1937年3月13日病逝,时年38岁。

陈为人病逝后,中央文库的保管任务,先是由上海地下党情报系统的徐强担负。后又几经辗转,数易其手。上海解放后,1949年9月14日,由地下党员陈来生,将全部文件送到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并由市委转交华东局办公厅。9月18日,再由华东局办公厅全部送到北平中央秘书处。

陈为人、韩慧英等呕心沥血,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这批中央文件,是中共建党以来第一批重要档案,现已成为党中央档案中的无价之宝。1949年9月,中共中央接收这批档案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批阅签发的电报指出,“大批党的历史文件,十分宝贵……对保存文件有功的人员,请你处先予奖励。”这是对陈为人、韩慧英等同志为守护中央文库所作贡献的最高褒奖。

积极主动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陈为人病逝后,为了便于工作,经组织同意,韩慧英将三个不满十周岁的孩子送回陈为人的老家湖南江华抚养。正要返回上海时,“八一三”事变爆发,不得不滞留在江华。

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江华县社会各界各阶层爱国民众联合起来,积极开展抗日后援活动。

是年秋天,韩慧英组织江华各界人士在县城沱江举行抗日演讲会并参加演讲,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抗日。

1938年4月,韩慧英到长沙找到了党组织,并协助罗叔章做难民工作。11月,因孩子生病又不得不返回江华。为了维系一家人的生计,经女教师唐剑萍介绍,韩慧英到江华简易师范学校代课,任女生指导员。后又在香凝小学、风云乡中心学校教书,并任教导主任、校长。

韩慧英经常利用讲台宣讲抗日救亡道理,鼓动大家团结抗日,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参加教育界举行的抗日演讲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沪剧《一号机密》剧照。

1939年,韩慧英在江华县城创办妇女纺织生产合作社,利用晚上时间组织演戏、讲演、捐款、支援抗战。

1940年,韩慧英联络唐剑萍在江华县开办合作事业,并在沱江考棚女子学校附近发动贫民妇女,成立妇女染织社,发展社员38人,集股380元。韩慧英在工余时间组织妇女唱抗日救亡歌曲,以提高妇女觉悟。利用晚上演戏、演讲和募捐,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由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最后被县政府勒令停办,韩慧英也因此受到传讯。10月,在中共江华县支部组织领导下,韩慧英在县城沱江创办江华县新运促进妇女运动会。

1941年3月,韩慧英在沱江体育场上主持召开“三八”妇女大会,并发布宣言,发动妇女起来抗日,成立募捐团,开展群众性的募捐活动,捐募到鞋子300双,还有棉背心等物资,支援抗日军队。

江华解放前夕,她帮助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联系进步人士和青年师生,组织“湘南人民翻身团”“地下农协会”等组织,开展迎接解放的活动。

完成陈为人遗愿将革命进行到底

韩慧英不仅是一名坚定无畏的共产党人,而且还是一个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的女性。不论在黑暗的旧社会,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蒙冤的逆境中,她都能勇于面对,毫不惧怕,坚持真理,赤胆忠心,对革命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

她和陈为人共生了五个子女,长子长女都是在陈为人被捕期间因无人照料、身患重病而夭折的。

◆1937年,陈爱昆(左)、陈力(中)、陈爱仑(右)兄妹三人在上海。

1928年冬,陈为人在沈阳开展地下工作时被捕,在监狱里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又染上严重的疾病。为营救陈为人,韩慧英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每日奔走在皇姑屯至沈阳城之间,寻找组织设法营救,还筹钱给陈为人治病。

1937年3月13日,陈为人病逝。因怕被敌人发现而暴露身份,韩慧英强忍悲痛,没有声张,用被子盖着遗体,领着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守候在床边,陪陈为人度过最后的一夜。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丧夫失子更加痛苦。可是,韩慧英没有被悲痛压垮,而是在艰难险阻中继续前行,完成陈为人的遗愿,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全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韩慧英的党籍问题迟迟未能落实。1950年,经本人申请,由时任江华县县长的王荫轩同志介绍,她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韩慧英先后担任江华瑶族自治县文教科副科长、科长、县委党训班主任,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任职期间,她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贝江兴办公费制瑶族完全小学。同时,兴建沱江完全小学。1960年10月,韩慧英调任衡阳专署教育科副科长。1962年12月,任零陵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她大部分精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悉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1949年9月18日,由杨尚昆起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批阅的嘉奖电报稿。

“文化大革命”初期,韩慧英的身心遭到摧残,1968年7月6日在长沙病逝。这一冤屈直到1984年才得以平反昭雪。

阳光总在风雨后。1986年9月18日,经中央组织部批准,确定韩慧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参加工作时间为1925年6月。

1987年5月16日,中共零陵地委组织部认定,韩慧英同志是中共早期党员,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历尽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对革命作出了贡献。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没有动摇对党的坚定信念。全国解放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工作,她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好干部。她的一生是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

1987年4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老干局决定将韩慧英的骨灰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她的英灵终于得到慰藉。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0 阅读:18

党史博采

简介:全国最早出版主流党史期刊之一,全面揭示中共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