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吓坏”福特CEO!靠谁才能“续命”?

指尖挑选电动车 2024-09-28 05:13:47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如果票选2024年全球新能源的几大关键词,“关税”二字必有一席之地。

除去众所关注的欧盟加征关税之外,美国、加拿大也对中国电动车举起了关税大棒,税率更是高达100%:

哪怕中国汽车目前在美、加两国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并不妨碍美国车企对中国车企燃起了熊熊的警惕之心。

这不,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就借助职务之便来中国考察了一圈,回国就对同僚们发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对福特来讲,中国电动车“已经成了生存威胁”!

并且他还强烈呼吁公司,“按照中国标准执行,将是最重要的优先事项。”

啊这……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时代演绎啊。

那么,福特汽车CEO到底何出此言?他的中国之旅究竟受到了哪些刺激?且听社长慢慢道来。

01. CEO的“生存威胁”论‍‍‍‍

吉姆·法利来中国考察可不是这两天的事,而是在去年。只不过事情最近被《华尔街日报》曝光了,才引起了行业内的轩然大波。

一言以蔽之,这次中国行给吉姆·法利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长期以来,中国车企在这些全球品牌眼中就是一些尚未踏进造车门槛的同行而已。要不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自己看都不会看这些合资伙伴一眼。

一如《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所描述的那样:“(自80年代合资时代始)中国车企大多在外国合资伙伴中扮演着小弟的角色,帮助他们处理繁文缛节,并提供一些资金来建厂。”

但没想到的是,才过去了二十多年,竟然“攻守之势异也”。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中国的新能源车都已经做到了一流水平,同时还能维持住千万级的市场销量。

这对于山高皇帝远的全球车企来讲,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

吉姆·法利就认为,至少在现阶段,如果福特遭遇了中国电动车的正面竞争(在美国的主场阵地),恐怕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深究起来,他们要面对的并不是单打独斗的比亚迪、上汽广汽、蔚小理等等,而是一整个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而且在软件和智能化方面,更是称得上“遥遥领先”。

抛开宁德时代、华为、福耀这些耳熟能详的供应商不谈,搞空气悬架的孔辉、搞激光雷达的禾赛、搞智能座舱的德赛西威、搞屏幕的京东方、搞车载冰箱的英德尔、搞电子和安全的均胜、业务全面的弗迪……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

而新能源车上大到三电和底盘、小到冰箱彩电大沙发甚至是一颗传感器,也都能见到这些基石企业的身影。

对福特来说,这和特斯拉带来的视觉冲击截然不同。

特斯拉的强大,源于马斯克本人的天才想法和高效的执行能力,再强也只是友商,可以通过学习、挖人等方式来磨平差距;

但中国的新能源车,却是发育出了一整个完整的、并且还在飞速进化的工业体系!

在汽车的发展史上,这还是头一遭。

难怪福特高管团在开了一圈长安品牌的电动车之后,直接被干沉默了。前福特中国董事长、福特集团CFO John Lawler就表示,“这(体验)和以前完全不同,这些家伙已经彻底走在我们前面”。

而从《华尔街日报》的视角来看,“长安汽车多年来,在中国市场只处于中游地位……”可见欧美车企已经认识到了新的生存威胁。

02. 电气化转型,进退两难‍‍‍‍

福特所谓的生存威胁,来自中国电动车的挑战只是外因;更深层次的,是福特内部根本没做好电气化转型的准备。

7月份福特交出来的今年二季度财报,又是个增收不增利的坏消息:

营收478亿美元,同比增长6.2%,看样子不错;但调整后息税前利润28亿美元,同比下降26.3%,这就很不好了。

福特汽车的业务基本是三大块,其中电动车业务最为拉胯,亏损11.43亿美元;传统燃油车业务利润11.71亿美元;二者相抵后,福特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商用车业务(利润25.64亿美元)。

换句话讲,福特只有商用车(F系列皮卡、全顺等等)是利润奶牛,“代表未来”的电动车业务则是远见不着回头钱的大窟窿。

新能源车还在发展阶段,亏损其实还挺正常的。但这时股东不干了:利润下降,影响的可是分红,是自己实打实的利益!

于是乎,福特汽车和通用、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其他巨头一样,开始从电动车转型的道路上往回退:

一方面,考虑由纯电赛道切换到混动赛道;另一方面,减少对新款电动车的投入。

就在8月21日,福特汽车宣布,原定推出一款三排座纯电SUV的计划直接取消,下一代电动皮卡的投产计划也被推迟。福特汽车未来给纯电车型的资金投入,也从目前的40%下调至30%。

毫不掩饰的动作,整齐划一透露出这样一个考量——生怕造电动车会亏更多的钱。

对此,福特等海外汽车制造商的公开解释几乎都是一致的:电动车需求放缓。

这看起来是基于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当真如此吗?

事实上,这番解释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了。号称“美国贴吧”的Reddit上,美国网友恨不得直接戳到福特汽车的肺管子里:

“不是不能理解公司怕亏钱,但美国政府明明给了你们机会,每辆车7500美元的新能源税收补贴给着、充电每kWh35美元的补贴上着、外国电动车27%的进口关税也续着,也没见你们多积极造电动车啊!”

“只知道用关税把竞争对手挡在门外,这么多年没有创新,眼见着对手要踹门了,福特你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

当然,福特的SUV和大皮卡一如既往是美国人最爱的味道,但这不代表美国老百姓不想尝尝电动车以及新技术的滋味。

尤其是来过中国、仔细观察过中国电动车的,不乏有老哥羡慕的眼泪要从嘴角流下来:“哪怕美国对其征收100%关税,我也愿意花多一倍的价格买一辆比亚迪!”

还有人对这种局面感到失望至极,认为抗衡中国电动车的事业,已经不是福特一家公司所能做到的了。

其真正的关键,在于“美国制造业外流、中国电池产业链的打造、美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石油工业因利益相关而必然产生的阻挠”:

当事人都已经分析到这个层面,想必咱们也不需要再补充什么了。

电动车需求放缓和车企电气化转型推迟,这两件事归根结底是互为表里的:

因为电动车贵,所以用户不愿意选择电动车,规模效应上不来车企就会亏钱;亏钱,车企就不愿意加大投入,也就没有充电设施;那用户更加不愿意选择电动车……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打破的逻辑也很简单,说破天不过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套路,得发钱。

但问题就在于,很多时候大公司真的舍不得“孩子”,温水煮青蛙也就成了必然。

03. “这一集我看过”‍‍‍‍

在去中国考察一圈过后,吉姆·法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一集我看过。”

看过什么?看过自80年代始,日系车和韩系车在北美市场上相继崛起的剧情。而今天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已隐隐有了类似的苗头。

有一说一,无论中美,大家其实都对“中国电动车迟早会对美国车企形成挑战”这事心知肚明。

美国可以加征关税,中国也可以取道墨西哥转进北美市场。美国本土车企面临中国电动车的竞争,只是时间而已。

就算中国车企不能光明正大地进入美国市场,但全世界除了中国市场,还有欧洲市场、中东市场、东南亚市场、非洲市场……这些市场上每失去一分,损失的都是美国车企吃到嘴里的肉。

既然中国电动车的挑战不可避免,那么问题就在于美国车企有没有做好防守的准备。

就历史来看,答案恐怕不是很乐观。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石油危机,日本车企就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对美国汽车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尽管在一番“友好协商”之下,日本“自愿”对出口到美国的汽车进行限额,但美国车企接下来并没有痛定思痛、推出省油耐用的汽车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依旧抱着“美式大V8”、农场大皮卡过日子。

(福特F150已经有50年历史了)

当韩系车拿着日系车的剧本,北美市场上再次出现不速之客时,北美汽车市场格局又洗了一轮牌,美国车企还是没有什么补短板的苗头。

讲道理,美国政府在扶持本土企业这块,该做的基本也都做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通用汽车因亏损过多而破产,美国政府愣是拨了134亿美元给通用续命。

连美国人自己都说,在关税、政策、资金的一系列大力支持下,美国车企被美国政府保护的好像一个巨婴,有什么事只知道喊家长。

吉姆·法利援引旧事,正是希望福特公司的员工可以警醒一些——新的挑战很快就要来了。

而目前最为紧迫的具体事务,就是抓紧时间开发出一辆便宜又好用的电动车,投放到美国本土市场上。

毕竟,用户的需求就在这里,福特不去努力,自有别人主动去满足。

写在最后‍‍‍‍

全世界老百姓,对本国企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大抵是相同的。

看它不争气的样子说的比谁都难听,但又比谁都希望它能混得好。

而福特汽车,最开始也不是这样“不争气”的。

福特汽车曾借助流水线生产,打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畅销车——福特T型车。

这款车在总计19年(1908-1927年)的生命周期中,共生产了1500万辆。全球每卖出两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福特T型车!

而随着生产制造模式的变化,福特也“将汽车从上流社会推向了工薪家庭”,并且提高员工待遇来拓展市场需求。这些成就,都是被写进教科书的跨时代经典案例。

如今,福特汽车开始“恐惧”新的挑战者,一如当时那些被福特战胜的失败者。

在这个新时代,福特还能带来一辆“电动T型车”,实现全面复兴吗?

我看,没有全产业链支持的他们,可能真的很难了。

0 阅读:0

指尖挑选电动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