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年前,一个酒壶有多美?看看上面的画就知道了

自说文史 2018-12-09 18:40:49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只是有不同纹饰点缀,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就出现了绘画,用来记录当时人的生活、战争等状况,这也是后人研究当时文化的重要资料。

故宫博物院有一件战国铜壶,因为上面绘有当时人的生活状况图,比如“陆战图”“水战图”“蔡桑图”“宴乐图”“射礼图”“弋射图”,所以这件铜壶称为“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壶属于盛酒或者盛水器物,通常不大。“水陆攻占纹壶”高31.6cm,口径10.9cm,腹颈21.5cm,重3.54kg,不高也不重,属于春秋末战国初的文物,距今已经超过2400年。

整个壶身的绘画,大概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射礼和采桑。

《周礼》中制定了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能文和理数。孔子也曾说过,是当时贵族男子必须会的六种技能。

左侧就是男子进行射箭活动,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人在庐内射箭,一位童仆在靶子前,应当是报靶数。下面还有田猎射箭,最右侧有猎物倒地。

史前时期人们就种桑养蚕,据说是黄帝的妻子螺祖教会了大家养蚕抽丝,后来就有丝绸。桑木还是制弓的材料,下面半跪之人,右手拿弓,应该就是在试弓。

右上角是采桑图,两棵树上有三名女子在采桑叶,树中间还有一人坐着,手指着树上的女人,应该是监工。有趣的是可以看到当时的篮子,与现在基本一样。

第二层是宴乐和弋射。

左侧是宴乐图。上面七位在互相敬酒,下面是一群人在敲打乐器,右侧还有奴隶在鼎前准备食物,所谓钟鸣鼎食,就是这样了。贵族在大吃大喝,奴隶负责播放音乐。

右侧是弋射图。画面中不仅有雁有鱼,而且形态各异,或飞或立,或游或望,活灵活现。下面四个男子在射飞雁,中间两位射中。因为箭上带绳子,方便取回猎物,所以叫“弋射”。

第三层是水战和陆战。

陆战图相当精彩,上面的人守城,有拿长矛,有拿短刀,有射箭,还有拿戈、扔石球的士兵;城墙左侧是三人在射箭,一人短兵相接。

城下的人搭起云梯,奋力地向上爬,他们手持长矛冲上了墙头,后面还有队友在射箭辅助。中间有两人很惨,从城墙上栽了下来,盾牌扔在一边,自己也身首异处。

这足以反应战国时期,战争之残酷。

水战图同样精彩,画面分为三层。

最上是船上的士兵在交战,有人负责保卫旗帜,有人在往前冲,仔细看他们的兵器,无论戈还是矛,柄上都有“横线”,那是羽毛,用来吸收枪刃上的血液,这样可以防止武器滑手,后代的红缨枪也是这个道理。

船中是有人在拼命划桨,可见当时的船,已经分为两层了。

更厉害的在于船下水中,既有鱼和蛤蟆,也有士兵,看姿势似乎在游动,应该不是战死的士兵,而是在水下作业的士兵。

除了这些之外,铜壶最下面还有叶子纹,图中出现的服饰、兵器、乐器、船、建筑等,这对于后人研究当时文化,也是宝贵的资料。

无论是构图还是手法都相当高超,更难得的是,铜壶用金银来镶嵌,所以从工艺上来说,它也是无价之宝。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中国许多文物都被日本、德国等商人或买或偷或抢,偷运出境,损失严重,当时著名学者、文物专家王世襄决定拯救这些文物。

1946年2月25日,王世襄宴请40多名北京古董商,请他们提供文物线索。结果得知,德国人杨宁史买了很多河南青铜器,他费劲心力,找关系扣下了这240件国宝级别的青铜器,其中就有这件“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注:文中插图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参考资料:

李中扬《青铜之光一简析宴乐渔猎攻战壶及其纹饰》

杨华《宴乐桑猎画像与战国宫苑生活》

唐复年《战国宴乐射猎攻战纹壶》

0 阅读:0

自说文史

简介:读史者,增阅历、知贤佞、通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