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1600斤“牛魔王”下山,角朝天半米长,为啥从牧民家抢媳妇?

说蓝星 2024-02-19 02:25:35

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最常见的物种,几乎有人的地方就有牦牛相伴。它们行动迟缓、沉默木讷。但当你真的坐上牛背,感受不可思议的牦牛狂奔后,你才会发现,这高地牦牛与关中黄牛、江南水牛竟如此不同。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野牦牛在何时被人类驯化,目前尚不可知。《说文》曾记载:“西南夷长毛牛也。”西周就有文字已经提到了牦牛的驯养。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正是这高山“巨无霸”:野牦牛!

它们身披“蓑衣”,常以桀骜不驯的姿态示人,壮硕的身躯在冰封雪冻的高原上显示威风凛凛。成年雄性野牦牛肩高在175厘米以上,体重可达800公斤。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它们不仅高度适应了高原环境,在自然界中,也鲜有天敌。

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并称为 “羌塘草原三剑客”,它们游荡在高原之上,偶尔会与人类不期而遇!我曾有幸猛然回头看到野牦牛,当时差点吓失魂!不亲身感受,是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它们的身形仿佛一般家牦牛的两倍,眼睛里也透着凶光。当时我们的领队焦急地低喝着让大家别拍照,尤其是闪光灯……野牦牛顶翻吉普车不是传说,亲历者的讲述曾让我毛骨悚然。

性喜群居的野牦牛常常是老少、雌雄一起生活,由一头大公牛率领,数量少则数十头,多则上百头。只有当发情期的野牦牛无法在族群中争夺到交配权后,才会下山去“抢亲”!所以,当1600斤的野牦牛都下山“抢亲”时,我相信牧民的内心是无奈的。

1600斤“牛魔王”下山抢亲

在青海的沱沱河牧区,一名牧民像往常一样放牧时,突然发现一个庞大的黑影正悄悄混入牛群。虽然都是牦牛,但牧民还是一眼识破。野牦牛的体型,足足比家牦牛大了一圈,1600多斤的雄伟身姿,就是在块头不小的牦牛群中也如鹤立鸡群!就像“牛魔王”一样。

面对这个不请自来的“庞然大物”,牧民一脸警惕,野牦牛不像家牦牛那样木讷,温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展开攻击,暴怒状态下的野牦牛,甚至可以将吉普车掀翻。有经验的老牧民都知道,宁愿遇到有头牛的野牦牛群,也比遇到单独的孤牛强。它们都是斗败的野牦牛,一旦离群索居,基本都会孤独终老。

在远处静静的观察了一会儿后,牧民发现野牦牛一直在自己的牦牛群中围着母牦牛到处转,立刻明白这是下山来找压寨夫人了。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远远的观望,杜绝不要干预是最安全的。野牦牛带走了压寨夫人之后,也不会伤害到其他人。

但这次的情况有点特殊,在野牦牛追逐母牦牛的时候,正好发现了牦牛主人。两者目光对视的瞬间,该牧民就知道坏事儿了。果然!下一秒野牦牛竟然直接向牧民发起了冲锋!许是想给母牦牛展示一下自己的雄性力量,野牦牛的冲锋是势大力疾,1600多斤的吨位就像一辆冲锋的战车。

幸好牧民有堆牛粪生火的习俗,关键时刻一个翻身,躲入了旁边一米多高的牛粪墙后,发现“对手”在视野中消失,野牦牛失去了战斗的意志,牧民才算躲过了一劫。

这种“刺激”的场面,对于青海地区的老牧民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常年放牧的牧民,基本上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

野牦牛为何要下山“抢亲”?

藏地一直有野牦牛下山的美丽传说。

相传藏族先民在刚刚到达高原时,生活艰苦,缺衣少食,于是就向山神求助,山神将高原上的野牦牛分为两派,一部分下山帮助人类驮物、供奶、提供毛皮,另一部分继续留在山上。

而在自然界,野牦牛下山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冬季食物匮乏,特意下山找吃的。二是山上已经讨不到媳妇儿,正在发情期的雄性野牦牛会下山抓夫人!第二种情况尤其危险。发情期的野牦牛十分具备攻击性。尤其是对于牦牛主人来说,很容易将他视为争夺配偶权的决斗对象。也是给雌牦牛展示自己雄性力量的最佳样板!不过,对于家养的雌牦牛,过惯了有草有料的舒服日子,自然不肯跟着野牦牛这种“流浪汉”上山吃苦。往往会尽量拖延躲避,甚至寻找主人。这时,野牦牛就会用宽大的牛角,顶着家养雌牦牛的屁股,将2-3头雌牦牛强行驱赶上山。对于野牦牛公然掳牛的行为,牧民一般会睁只眼闭只眼,基本上是默许的态度。雌牦牛被押解上山,并不会吃太多的苦,在发生过该有的爱情故事后。自然也不愿意一直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完事后也就会慢慢下山,重新回到牧民家里。

况且野牦牛不仅战斗力极强,还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属于管不得也不敢管的高原巨无霸。不过,家养的雌牦牛和野生雄牦牛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且产下的“混血”小牦牛,体格往往会比家牦牛更健壮,肉质更好,还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所以,一些牧民也乐得如此,并不会棒打鸳鸯!只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与“野牦牛下山”一样,混血的二代牦牛,由于携带有野牦牛的基因,所以往往也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偶然也会出现逃到野外,出现“家牦牛上山”的情况。算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吧!

近百年来,野牦牛的分布范围已缩小了一半以上。曾经猖獗的猎杀使得野牦牛退缩到无人区及其边缘地带。

也只有极偶然的时候,才能得以与人一见了!

凶猛暴躁的野牦牛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体型庞大,四肢粗短,雄性野牦牛肩高约175-203厘米,雌性137-156厘米。一般而言,雄性体重约400公斤,雌性200公斤,但雄性野牦牛也有重达821公斤的纪录。

(1)角似弯弓,叫声如猪

除了鼻尖呈灰色外,全身呈黑棕色,肩部中央有显著凸起的隆肉,所以站立时显得前高后低,再配上像弯弓一样的双角,最长的角将近1米,显得牛气十足! 由于野牦牛的叫声很像猪,很多牧民也把野生牦牛称为“猪声牛”。

(2)四肢有力,悬挂蓑衣

野牦牛的四肢强劲有力,蹄子又短又粗,尤其是其脚趾非常尖锐,可以像一把锥子一样插在雪地中,牛脚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样的构造可以有良好的缓冲,使得野牦牛能在陡峻的高山上穿行。

野牦牛的颈部侧面、胸部、身侧以及腿部垂下长长的毛,毛色基本呈黑色,长度可达40厘米,如同悬挂在身上的蓑衣,又像围裙的裙边,少数雄牦牛的毛长达70厘米,甚至能垂到地面。

(3)性情凶悍,舌头带刺

野牦牛的性情凶悍好斗,嗅觉敏锐,发怒时尾巴上翘。为了争雌,常常“角斗”。值得一提的是,野牦牛的舌头上有倒刺,也是其非常厉害的武器。

发怒的野牦牛会用舌头舔击对方,可以轻松把敌人的皮肉揭掉一层,正是由于多刺的舌头特别厉害,野牦牛也可以长期以垫状植物为食物,成为特别耐粗食的物种。

野牦牛为何越来越少?

野牦牛象征着藏北草原的辽远、雄厚和凛冽,是高原真正的主人。

它们生活在大面积的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之中,躯体高大硕壮,体格发育好,耐寒性强,对青藏高原严寒多变、高山冷峻、空气稀薄、植被贫乏等恶劣生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十分耐苦、耐寒、耐饥渴,是仅幸存于青藏高原的珍贵野生牛种。

数百万年的演化,令野牦牛高度适应高原环境:

它们的瘤胃(反刍动物的第一胃)更大,可以从低质量草食中汲取足够营养。胸腔宽阔、血氧能力极强,能够支持长期缺氧环境下的正常活动。野牦牛表体比率很低、多层毛发系统发达,非常适应寒冷气候。

但,强健至此,却依旧不能保证性命无忧。

近百年来,野牦牛的分布范围已缩小了一半以上,种群数量估计约为2万多头。几十年前,青海东部的年宝玉则区域还能看到野牦牛的雄伟身影,如今已退缩到无人区及其边缘地带。

即便这样,也不一定安全。

在季节性草原生态系统中,冬季或旱季往往是大型食草动物的瓶颈期。全球愈发不稳定的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缩小野牦牛的适宜栖息地,造成大幅度的种群波动。

藏北的广袤原野上,草场围栏之类的人造设施逐年增加,严重阻断了野生动物们迁徙的通路,更隔离了它们获取关键生态资源的途径,加剧野牦牛局部灭绝的风险。

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超过1300万头家牦牛,它们与野牦牛食性相似,且背靠人类,与野牦牛造成严重的栖息地竞争。而同期发情的家、野牦牛杂交,又会产生基因污染,进一步降低野牦牛的竞争力。

结语

1973年,天祝出土了我国第一件以牦牛为造型的青铜器,重达150斤,色层斑驳的锈蚀中透出远古的苍凉与牦牛供奉的历史积淀!某种意义上来说,牦牛已作为一种图腾存在于高原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希望人类能保护好这唯一的高原灵牛​。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0 阅读:1

说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