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演义里,还有一些影视剧里都是把这个隋炀帝杨广塑造成一个残暴不仁的暴君,就跟当时的纣王一样,但是随着后来呢,人们对他的评价已经逐步的开始有所转变,比如都说是他开凿了隋唐大运河,对外发布战争开拓了疆土,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了解一个人到底干了什么,特别是历史人物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只能通过史书去了解一些,电视剧,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从史书里可以看出来啊,这个杨广呢,做的事儿是一样的,只是古代人和现代人对待这些事情产生的意义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有的人说隋炀帝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所以呢,就在当代来说,肯定是认为杨广是个暴君的,有一句古话说的好,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管是有熊心的君主还是有名的将领,如果想创建功绩,肯定是需要劳民伤财的,往前说,比如说秦始皇,修建长城,作为世界的几大奇迹之一,肯定是为后世创造了很强的示范效应,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享受长城的红利,但是呢,对于当时的秦国老百姓来说,修长城是劳民伤财的,刚刚经历了秦灭六国的战争,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破坏,再去新修这些工程,不管是修长城还是修建阿房宫,这些呢,都是对当地人民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民间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这个故事。
还有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标准,从现在来说肯定是统一之后可以从思想上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但是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都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模式,突然一改变,肯定会产生不适应。
汉武帝刘邦北击匈奴,也是稳定了中国的北方,但是也因为常年的战争导致了汉武帝时期的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负担,在电视剧里,汉武帝晚年也可以看出很多老百姓都是缺胳膊少腿儿,实在打不动仗了,从现在来说,秦皇汉武都是英雄,但是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个灾难。
杨广在杨坚的基础上,相当于是有个很好的基础,但是急功近利,修建大运河、三次发动对外的战争,咱们的赋税负担极重,人口也是锐减。但是京杭大运河确实为后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所以说站在不同的视角评价一个人,评价历史人物,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牺牲的是别人,成全的是自己,那当然评价就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