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吵架总是沉默?害怕冲突,把亲密关系调为冷战模式

冰萍感感 2024-02-21 08:57:09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会选择沉默,理由不外乎这三样:

伤感情,没必要,不知道怎么吵。

沉默冷战同样会伤感情,自己憋着气也容易伤身体,让问题发酵。

一个妻子总是抱怨老公不会吵架,旁人觉得困惑:

不会吵架不是好事吗?

她说:

“我有一肚子的火要向他喷涌而出,他却说生气伤害身体,早点休息吧。或者干脆不理我,让我一个人唱独角戏。

那种冷冰冰的感觉让我感觉更愤怒,我会想,我都这么难受了,为什么你还有心情睡觉,你怎么可以那么无动于衷?!”

她的情绪无处可安,只好强硬地压制住,所以他们关系里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应和解决,关系岌岌可危。

吵架没发挥好?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吵架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平时挺会说话的,可一遇到人际关系冲突就笨嘴笨舌、思维迟钝;

一吵架就怂,半天说不出话,感觉自己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对方怼得哑口无言,但脑子在当时总是不够用。

事情一过,血液就流回大脑,开始变得思维活跃、逻辑清晰、情商值拉满,可惜已经没有发挥空间了。

一个朋友,她曾经交往过一个“不会吵架”的恋人。

许多人都很羡慕他们如此和睦,每次眼看着分歧出现了,这个男孩可能就会转化话题,或者试图用开玩笑的方式把矛盾带过去。

即使是真的吵架了,对方就会冷静或是很慢地回信息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一早就像没事儿的人一样重新开始甜蜜。

刚开始我们都觉得这样“识相”的男朋友挺好的。

随着关系越来越深入,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多的时候,女生就开始发现,她永远都是“挑事”的人,对方永远没有不满,但她提出的诉求和问题却很少得到真正的回应或解决。

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这个人可能不仅仅是“脾气好”,而是单纯的“不会吵架”。

眼见着一对令人羡艳的零争吵伴侣走向分手,我开始反思我们往往羡慕那些和睦不争吵的情侣,也会称赞从那些不制造矛盾的“老好人”,但到头来却发现,回避冲突很多时候就是不敢或没有能力面对分歧,他们也许并不能真正地维护好一段关系。

很多次,我都希望我们能够大吵一架,将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发泄出来,让对方看见自己的需求和渴望。

然而,无论我怎么闹,对方随时都会隐身。

最致命的一点是:他在伤害我之后,还会通过攻击我来保护他自己。

导致我们这段婚姻走向失败的,完全是因为两个人无效沟通,从不争吵。

我常把婚姻比作银行,每一次争吵都是为了让对方看到你的需求,每一次和平交流,都是在往银行里存钱。

而每一次的回避,都是在往外透支,每一次的冷处理,都直接加剧了感情走向失败。

害怕失去的人,最恐惧冲突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不愿意面对亲密关系的冲突

他说他成长在一个充满争吵和相互批判的环境中长大,每当父母吵架的时候,他只能默默的站在那,什么都做不了。

他不希望父母总是吵架,以至于他有了独立生活能力以后,最不想回的地方,就是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

以至于他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遇到冲突的时候,他本能的选择了回避,那一刻他的心理年龄,在10岁以内。

他宁愿选择沉默冷战,也不愿意主动去表达,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表达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他唯一会的方式:讨好,笑脸相迎,直到关系的结束。

潜意识里的语言:遇到亲密关系的冲突,做什么都没有效果,选择沉默。

更深层的一面:即使失去了亲密关系,他也不愿回到当年父母争吵的那个情境。

在冲突的那一刻,他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难过的一面,建立起自己的防御。

面对亲密关系的冲突回避,这位男士(姑且称为男士,因为内心还是有一部分没有长大),他回避的不是当下的亲密关系,回避的是冲突那一刻“心理退行”的自己,是那个亲身经历了“家庭战争”的自己,回避的是一个10岁左右的自己。

退行 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

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

退行也并非总是幼稚和适应不良的代名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退行是可以接受的。

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

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

通常,当第二个孩子来到一个家庭,大孩子将退行,用早期的说话方式,想要奶瓶甚至、退行尿床。

成人也可能用退行。

想一想,一个男人感受到了“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他害怕变老而死去,为了避免与无意识恐惧相连的焦虑,他可能退行到青年时期,变得不负责任、开赛车兜风、试着与女性约会,甚至吃儿童食品。

另一个退行的例子是,已婚的成人搬回家跟妈妈住,无论如何这是婚姻中的一个问题。

没有人喜欢冲突,因为冲突通常意味着产生分歧,甚至是吵架、打架、拉扯、哭泣和愤怒。

并不是每个人都害怕冲突,因为冲突也是一个面对分歧和解决分歧的契机。

有一些人在人际关系当中尤其害怕冲突。

对于他们来说,冲突不是一座平缓的小山,稍花力气就可以跨越。

冲突更像是密密麻麻的钉子铺成的一段路,每走一步都会使自己受伤。

表面上是沉默的,内心却早已演完了一部《甄嬛传》,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了沉默里。

反正,说了别人也不会理解;

反正,说了会显得自己矫情;

反正,说了反而可能吵起来;

反正,张开嘴也不知说什么。

我们习惯了把沉默当成一种防御机制,习惯了用无声的方式保护自己。

不说话,可能是因为“不敢说话”。

怕说出来之后,自己会不被爱;

怕说出来之后,自己会被嘲笑;

怕说出来之后,自己会被看穿。

我们用沉默保护着自己,同时,也用沉默伤害着你的爱人。

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往往认为脾气最大的、声音最高的那个人是错的。

而乖巧安静,连话都没有说一句的那个人,是没有做错什么的。

实际上,无声并不代表没有情绪,无声可能是最大的情绪,或许是当下的,活血。

我们用无声避免与他人发生争吵,同时也让对方无计可施。

无声向对方呐喊:我有我的痛苦,你们为什么看不见我的无助?

在这场对决中,越是主动想要表达的那一个,越是处于下风。

他们着急,他们迫切,他们渴望沟通。

而沉默的一方,用无声来表达情绪,来获取关注,来赢得道德感,来制造不确定感。

越委屈越不想说话,是因为越委屈越想被听见,被看见。

放任家庭长大的孩子:回避型吵架

在放任家庭长大的参与者,几乎复刻了他们原生家庭的冲突处理模式——服从和沟通倾向都很低。

他们的冲突风格和多元家庭相似,但区别在于「回避冲突」程度高于平均水平,也比多元家庭的参与者更难「拒绝」伴侣。

这种行为模式与那些在通常避免冲突、因此很少发生冲突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是一致的——他们不喜欢发生冲突。

即便冲突发生,也很少出现语言攻击。

关系是伤,也是药。要知道,直接的沟通,即使会产生冲突,也比回避沟通好。

产生了冲突,也可以在沟通中来解决冲突。

如果回避沟通,问题就会一直在那里,反而会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

任何关系都会有冲突,但是只要修复了,就依然是好关系,有韧性的关系。

有时候,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矛盾,我们往往会从讲道理到争吵,再到冷战甚至分手。

问题可能不是问题,而是我们之间缺少了理解,而理解的基础是,我们是否可以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否可以对对方真诚的表达。

所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遇到了冲突的时候,要尝试真诚的通过沟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当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情绪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你就和对方的内心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彼此都看见内在的情绪需求,让你们的亲密关系别再寂寞的拥抱。

直面冲突,看见对方渴求亲密的信号,才能让两个人关系变得更近。

让冲突自然发生,才知道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才会努力共同成长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冲突真的消失不再,也许你们之间的最后一丝情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当你开始理解冲突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并试图去面对冲突时,也许仅仅只是在态度上做一个调整,关系就会无意间获得一个新的出口。

回避冲突的那个人,可以和对方谈谈为什么自己害怕冲突。

也许是因为以前看多了父母暴风雨般的吵架;

也许是害怕自己发怒了,对方会离开自己;也许是自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想要冲突回应的那个人,也可以和对方谈谈为什么自己渴求冲突。

也许是想确认对方的情感;

也许是想考验对方是否一直不会离开自己……

无论你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和对方互动,最重要的是把感受传递给对方。

我们除了爱对方,没有一处相同。要不是偶然碰巧相爱,他们几乎不可能会搭理这样的人。

就是因为过于在乎,太过相爱,所以才会争吵。也正是因为争吵,他们挖掘了隐藏在身体里的潜能,修补了自己成长中性格的缺陷,塑造了新的开始。

爱情是复杂的,它需要你感知所有情绪,不仅仅包括幸福快乐,还有恐惧、失望、愤怒、悲伤......

在这么多情绪的参与下,吵架是必然的。

最好相处的不是不会吵架的人,而是善于在分歧中找到解决方法的人。

最好的关系也并不是不会吵架拌嘴的伴侣,而是不惧怕争执和真实地表达自己,并能够在冲突中回应对方的搭档。

作者简介:柏林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

0 阅读:0

冰萍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