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乖巧懂事的女儿,到听话上进的学生,再到老实肯干的打工人,再到温柔贤惠的妻子,最后就是埋头苦干的妈妈。
从小听到的,男子汉大丈夫,男儿有泪不轻弹。
从一个好学生,好儿子,再到好员工,再到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从小听到的是:你长大了就好了,你考上大学就好了,你工作了就好了。
你结婚了就好了,你有了孩子就好了,你的孩子生了孩子一切都好了。
真的都好了么?
现代年轻人不婚、不育、已经躺平了。
许多人从小听到最多的是: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爱你了,我们慢慢的意识到爱是有条件的。
听到的是爱,感受到的是条件,我们还会爱么?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
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30.28%。其中,50%抑郁症患者为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15~20%。
现实远比冰冷的数据更加严峻:
因一些家长的认知偏见,导致有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偏远地区的孩子,缺少相应的医疗资源,仍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
“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台机器,孩子相当于机器的指示灯,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指示灯最先亮起”。
在众多青少年案例中,80%生病的孩子,病因在家庭,“一个不快乐的家庭,很难有个快乐的孩子”。
有网友说,因为学习压力、成绩不好就自杀,这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对于考砸的分数,孩子们更恐惧的是父母的态度。
相比分数,孩子们更恐惧的是父母对分数的过分关注。
在他们心里,父母对分数的重视,已经大大超过对他们自身的关注。
过于重视成绩的父母,无形中地告诉孩子:成绩高于生活的一切,甚至高过孩子本身。
那些考砸的成绩,只不过是孩子离家出走或自杀的诱因,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越小越容易发生童年恐慌,而这种的恐慌是由于成人社会的成功标签所制造的。
如果我们,把分数凌驾于孩子的人生之上,孩子势必也把分数,看得比生命还重,因此带来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发生童年恐慌,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很多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不良教养方式以及较多的童年创伤存在正相关。
社会环境因素:
父母对孩子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
陪伴与关爱的缺失;
父母严格控制与过度期待下的高压成长环境;
充满争吵的家庭氛围;
学校里遭遇的霸陵欺辱
与成年以后罹患的抑郁症相比,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具有:
病程长、自杀企图严重等临床特征,将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
一个人产生无意义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单亲、鸡娃、虐待或者是他的成长环境里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相较于其他人会更容易失去“意义感”;
也会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或绝望的情绪,甚至是轻生的念头。
2、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包括了社会理想、推崇信仰和主流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
如果社会是仅推崇“有钱即正义”、“资本是一切”,而忽视“个人理想”、“心理健康”,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
3、自我认同感
一个人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是自信生活的动力来源,当一个人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敢自我认同,那么他肯定是空虚的,也不会感受到“意义感”。
我们似乎成了工具人,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圆桌派》第一季时,网上征集年轻人最感兴趣的节目话题,结果排名第一就是:
我不想工作。
评论区大倒苦水:
“通勤时间太长,下了地铁感觉一天结束了,但工作才刚刚开始”;
“职场太复杂,我想回乡下”……
很多人吐槽:如今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想上班……
一种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穿上长衫受不了那口气,脱下长衫进不了富士康
“逃离”写字楼的年轻人,不一定是觉得体力活好,没准是觉得脑力活更不好;
不一定是因为体力活在“往上走”,经常是因为脑力活在“向下滑”——滑向了无意义的境地。
很多轻体力活也许能提供情绪价值,可收入有些惨淡;
许多脑力活固然能提供可观收入,但会给人带来大量负面情绪。
弃脑力活而选体力活,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脑力活之弊超出了自身的承受力阈值。
要是穿着孔乙己长衫也能过得够好,谁会愿意轻易将其脱掉呢?
所谓的“越狱”,也只会是柔性越狱。
有些白领去拥抱轻体力活,只是暂时性的给自己放个短假。
脑力活跟轻体力活各有利弊,等他们感受到了轻体力活的弊端,如薪资整体偏低、职业前景逼仄、知识技能贬值的风险或问题,也许他们又会想法子重回格子间。
某职业规划中心的调查数据就称,高达八成的北上广深白领做着逃离写字楼的梦,逃离成功的仅占两成。
在当前环境下,认为脑力活比体力活要轻松的看法确实已经过时了。
两点现实摆在那:
一,绝大多数体力活终究是“有限劳动”,脑力活却可能是“无限劳动”,如某些人说的,“体力劳动终有尽,脑力工作无绝期”;
二,不少写字楼里的脑力活,从根本上讲也是体力活。
有报道讲到,一网友如是讲述她离开大厂到餐厅“帮忙”的真实感受:
“每天就是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打菜、洗碗,搞定就下班。
再也没有日报、周报、月报、述职报告,再也不用面对KPI,再也不用强制社交说话……身体虽然累,心情非常愉悦。”
现实中,很多“轻体力活”累归累,可处理人际关系简单,到点下班也是常态,没有了社交压力过载。
也没了没完没了的这会那会,非但能看到快速成果和获得即时反馈,还能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内心的秩序;
最起码,拯救了颈椎和腰间盘。
毕竟要依附于生产空间、依托材料工具,下班了就能跟工作状态隔离开来。
脑力活要占用的主要是脑容量,它可以脱离具体生产空间存在,只要有手机有网络,哪都可以加班,所以经常会蚕食个人的私人空间时间。
很多写字楼上班族压根就没有下班的概念,即便下了班也无非是换个地方上班。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给我们做出了解释:
在个人微观层面,“工作倦怠”来自过度的劳累和压力,以及过少的控制感、获得感和价值感。
而在宏观层面,与现代性相伴而来的生产中“工具人化”和竞争氛围,也让如今的很多工作失去了成就感,成为一件消耗积极情绪的事情。
“人们被现代工作生活所困扰,深感压力重重、精疲力竭,病情往往会因工作中的一种不满足感和无意义感而加剧,不仅步履艰难,而且百无聊赖。
除了解决递到眼前的事情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目标与意义。”
在一个精神匮乏的时代,人们专注于吸收和同化,而在过剩的时代,问题是如何排斥和拒绝。
女生说买一个包包回来我很快乐,因为同学看着我有进步,我的生活环境有提高。
人家说你这个包包真丑,你看你那个同学背的是3万块的,你这才3000块,所以她马上就不狂不爽痛苦,你到底自由吗?
你到底自由吗?
你是一个为包包和同时为朋友间的语言,就是对方的声音。
好听的就是为他们工作,叫为包包工作,为手机工作,为房子工作,为汽车工作,但是另外一个就是为声音活着。
人家说你特棒,特别。
你觉得特别好。
当外界说你不好,你受不了了,所以我们自由吗?
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么我就是个好孩子,我的父母就会爱我;
如果我考砸了,那么我就是个坏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了。”
因此,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中,我们一直被这样外在的评价束缚着。
已经长大成人,却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儿时的习惯被沿用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更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为复杂,很多时候事情是没有评价标准的,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下一个行为会得到怎样的评价,这种失控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恐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莫名烦躁恐惧的部分原因。
我们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我们是声音的奴隶,我们是文字的奴隶,我们是看到的奴隶,我们是工作的奴隶,我们是朋友认同之后。
我们才认同自己,如果朋朋友不认同我,我就很沮丧,都不带我玩儿,都不跟我好,我是不是缺陷点儿什么,是不是少点儿什么?
这些都不是自己,这是社会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而已,这些角色下面的我们是被忽略嫌弃的一生,我们不想要这样的内核,所以开启了寻找自己的旅途。一定要找到自己,自己赋予自己能量,而不是靠别人恩赐。
在越来越人懂得爱自己的重要性时,你如何理解“爱自己”?
怎样的生活才能体现“爱自己”?
有人把“爱自己”等同于满足自己的欲望、给自己花钱、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样子。
当我们没有把自我关爱放在首位时,我们会急于用各种结果或数字来证明自己已经足够好,比如体重秤上的数字、考试分数和朋友数量等。
爱自己是找到内心的平静、拥有有意义的关系、让自己发挥最大潜能,它包含6个重要的部分。
1、认识自己
苛待自己的人,总是很害怕听到批评的声音。
他们用尽全力,希望做好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好伴侣、好朋友、好同事,生怕自己不被认可、不被爱。
之所以依赖外界的认可,是因为内心对自己缺乏认可。
2、感受自我关怀
每个人都有缺陷和不完美的地方。
而自我关怀的核心是学会尊重和呵护自己,不只是积极阳光、快乐、有成就的自己,还有消极、悲伤、漏洞百出的自己。
尤其是在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内心总会有很多自我批评:
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太笨了、我是一个失败者、没人会爱我……
试着把做错事的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用更友善、更温和的语言来安慰自己,每一次犯错都可以转化为鼓励。
3、释放自我怀疑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来自外界,而是困在思想围墙里的自己。
过去的创伤和不好经历在我们的脑海中反复上演批判的戏码,让我们的大脑充满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于是你会听到很多人这样评价自己:
“我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我害怕犯错,还是过去的方法更安全”、
“我不想走出舒适区”、“事情还没开始,我已经在万一失败怎么办了”……
释放这些消极的、自我限制的条条框框,才可能发挥出一个人的天赋和才能。
4、构建自我价值
弗吉尼亚·伍尔夫有一句宣言:
“我将继续踏上冒险之旅,转变思路、拓展思维、开拓视野,拒绝标签和刻板印象,释放真我并勇往直前。”
在打破自我怀疑、告别自我批评之后,也为构建新的自我价值创造了空间。
构建自我价值就像建造一所房子,首先,你的内心要有一幅蓝图。
想象一年、五年、十年后的生活,你的梦想和希望是什么?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是怎样一个我?
这样一个我将怎样陪伴我到生命尽头?
接着,你需要坚实的地基和正确的工具,包括积极的自我对话、承认自己的天赋和优势、欣赏自己等等,都是构建自我价值的工具。
5、修复疗愈
你爱自己的方式就是你教别人爱你的方式。
也许你习惯了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同时因为不够自信,又容易掉入取悦别人的陷阱中。
这种不断否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方式,不但无法建立健康的关系,而且会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哀怨,让关系越来越脆弱。
关爱自己,就包括用健康的、友爱的、平衡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他人。
6、悦纳自己
认可自己价值的人,才会发自内心地爱自己。
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并不确信,试着问自己:如果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笔财富,你希望留下什么?
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
你可以寻找一个能鼓舞自己的榜样,他勇敢坚强、自尊自爱,学习他对待生活和自己的态度。
明确了这个答案,你就会明确方向,欣然接受生活所有的挑战。
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悦纳自己,意味着我们会以感激和善意的态度,去直面我们身上所有的特质,优点和缺点,意味着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关怀自己。
路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看,你只管走自己的路。外面的话,扰乱心神,也于事无补。
道路谁都不知道自己今生的选择是否正确,只能拼命让它显得正确,或拼命证明它的正确,从而让自己“正确”。
道路不要“成为”别人的选择,也不要期待别人的选择,那是别人的剧情。
道路你守住自己,陪伴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要脸”地活着。
作者简介:柏林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