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革命之火是在南方点燃的,我党领导的早期起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广州起义、黄麻暴动都诞生在南方。
因此红军各军也基本上都诞生在南方各省,红军将领也多是南方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以及河南南部。闻名全国的将军县,也出在这几个省份。
同样作为南方地区,江苏革命开展的有些晚,只出了17位开国将军,只占总数的约百分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红军当时35个军(也有统计说是37个),江苏竟然也有一个,那就是红14军。
早期我军大致是按照成立时间顺序,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番号的,据此可知红14军成立的时间应属比较早。
那么问题来了,我军一共诞生了1600多位开国将军,平均每个军诞生40多位,红14军出的开国将军为何那么少?主要原因,就是它存在的时间很短。也正是因为存在时间短,更加反衬出了它的悲壮。
比如,在1931年7月,华北大地的河北磁县发生了一场暴动,它的领导者正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国民党驻山西省平定县第11师。暴动诞生了我党领导的一支华北革命武装,它的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这个军成立的时候,有8000多人,在当时来说,规模已经不算小了。然而因为所处环境恶劣,又遭遇到了军阀石友三部下的诈降,这支部队只存在了3个月便不复存在,余部编入陕北红军,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无独有偶,诞生于苏北的红14军,同样是命运多舛,在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战斗中,最高指挥员军长就牺牲了。
相对来说,红14军成立时间较早,比红24军早了一年,时间是在1930年4月。令人想不到的是,14军的军长何坤,竟然是湖南人。
他之所以成为红14军军长,不是偶然的,跟周恩来有关。
出生在湖南的何坤,曾经在1925年在黄埔军校就读。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正是周恩来。
在就读期间,何坤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对这个学员非常赏识,二人也建立起了革命友谊。
可是在南昌起义的时候,何坤却并没有参加,那是因为他在“中山舰事件”之后,就被蒋介石“清党”中开除了军籍。开除军籍之后的何坤,奉命到广东、湖南等地开展工作,错过了南昌起义。
不然的话,他的命运肯定会有所不同,很可能会成为我军一个优秀将领。
话说南昌起义之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领导下,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省委常委李富春,以及省委候补常委陈云积极行动起来,在各地建立起几支红军游击队。
起义之后,由谁来担任军长呢,周恩来向大家推荐了何坤。何坤当时虽然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也错过了秋收起义,好在是赶上了广州起义。不过在起义中何坤身受重伤,不得不回到老家养伤。伤好之后,何坤来到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开展工作。
1930年4月6日,红14军在江苏如皋县宣告成立,何坤众望所归出任军长。担任军长的,是董畏民,军参谋长由薛衡竞担任,军政治部主任是余乃诚。
红14军当时只有1000来人,美名曰“军”,实际兵力只相当于一个加强营。
不光如此,红14军的武器严重短缺,一千人只有枪支700多支。部队的战士,大多是刚丢下锄头的农民,之前都没有听到过枪响。
正因如此,有的干部说,我们不能贸然采取军事行动,起码等战斗力提高了再说。但是何坤不同意,他觉得部队的战斗力是在战斗中提高的,武器也可以在战斗中获得。我们不能打大仗,可以打小仗。
成立第二天,何坤就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出发,就下令攻打苏北如皋城西南的敌军。在这里驻扎的,是张朝汉率领的县保安团。
说白了,这支队伍也没有什么职业军人,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咋地,根本不经打。然而何坤不知道,就在他们决定攻打之前,省保安队一个中队大概是听到了风声,悄悄来到了这里。
这个中队,可都是职业军人。在他们的指导下,张朝汉还加强了老户庄的工事。
当时红军没有重武器,攻坚能力严重不足,所以何坤计划在晚上发动突袭,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
4月16日深夜,何坤亲自带领3个大队的悄悄来到将老户庄,将村子从四面包围。可惜在总攻之前,一个战士不小心枪支走火,唤醒了敌人。刹那间,敌人的轻重机枪一起射击,我军处于被动局面。
这时候,薛参谋长把目光投向何坤:“军长,是不是把部队撤下来?”
何坤说:“撤的话损失更大,开弓没有回头箭,一鼓作气,打!”
战士们士气高昂,经过一番苦战,2大队终于在凌晨3点占领了庄东头的晒谷场。
然而敌人在不停地增兵,将2大队从四面包围在晒谷场,情况万分危急。唯一的出路,就是攻下碉堡,在那里固守待援。
这时候,最着急的,是2大队长张爱萍。张爱萍也不是江苏本地人,他比何坤小了12岁,1910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县,16岁就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张爱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来到上海,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冬天,他参加在江苏的游击队。
这时候的张爱萍,也没有打过大仗。不过他智勇双全,临危不乱,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采用火攻。怎料何坤却不同意,因为当天无风,火攻不一定成功,而且太慢。
天色渐亮,张爱萍心急如焚,一旦天亮,敌人大批援军到来,就更不好办了。
“军长,你说咋打?”张爱萍问。
何坤从一个战士手中夺过一挺机枪对张爱萍说:“你挨着草垛蹲下。”张爱萍不知何意,但还是顺从地蹲下。只见何军长提着机枪,踩在张爱萍的肩膀上。张爱萍当即明白了对方的用意,顺着草垛站起身来。
何坤贴着谷草垛,端起机枪,瞄准敌碉堡的射击孔扣动了扳机。一阵扫射之后,敌人的机枪手被打死,机枪哑了火。
战士们见此情形,随即发起冲锋,一个个像出山猛虎那样,奋不顾身。张爱萍见状大喊:“打得好!”话音未落,他突然觉得肩头一晃,何坤上面跌落下来,张爱萍赶紧上前去搀扶。
当他触碰到何坤时,发现他身体软绵绵的,已经失去了知觉,原来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腹部。张爱萍急了,抱着何坤大声喊“军长,军长!”可是任凭他怎么呼喊,军长再也没有回答。
这时候,敌人的枪眼又喷出火舌,冲在前面的战士顿时倒了一片。张爱萍接过军长的机枪,咬着牙向敌人射击,同时高喊“为军长报仇,冲啊!”
话音未落,张爱萍的机枪哑了火。回头一看,子弹没有了。
在一旁指挥的政委当机立断,下令撤退。张爱萍杀红了眼睛,挥着驳壳枪射击,不肯撤走。政委只好下令,让几个战士将张爱萍架了回去。
战士们刚松开手,张爱萍又跳了起来,向谷草垛冲去。
“张爱萍,快回来,危险!”政委在身后叫道。
“政委,我要把军长找回来!”说完,张爱萍头也不回,冒着弹雨冲了进去。
政委一见,赶紧让几个战士跟了过去。
在战士们的掩护下,张爱萍背着何坤军长冲出重围,来到了距离老户庄15里的西燕庄,买了一口棺材,安葬了首长。
不得不说,张爱萍太重情义了,他与何坤共事也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却冒着生命危险背出他的遗体,实在是让人钦佩。
何坤军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中共江苏省委任命24岁的政委李超时兼军长。李超时担任红十四军政委兼军长后,对红十四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他随即对这支队伍进行了整编,主要是加强军政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
然而在敌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红十四军还是惨遭失败,在1930年9月全军覆没。
1931年6月,李超时奉命到徐海蚌特委巡视,由于叛徒出卖,行至镇江车站时被捕。在狱中,李超时受到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在新中国成立前,红14军的干部战士大多牺牲,以至于只剩下4人。
这四个人,一个是张爱萍,另外三人,分别是后来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黄火青、担任农业部副部长的刘瑞龙,以及担任长江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的周方。
其中,重情重义背出军长遗体的张爱萍,任职最高,先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且最后还当了副总理。
参考资料:《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戎马生涯》作者: 胡士弘 人民出版社《何昆和红十四军的创建》华夏经纬网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