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正考】今本《易传》与帛本《易传》之异同

金东文化 2024-11-04 16:20:41

【经典正考】今本《易传》与帛本《易传》之异同

——今本《易传》的作者与成书时间

帛本《周易》相关著作

今本《周易》相关著作

金栋按:据易学史料,《易传》释“经”,汉代有多种版本流行,惜多已失传。目前唯两种版本,即今通行本《易传》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本《易传》。

今通行本《易传》共计七篇,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或七种十篇,又名十翼),帛书本《易传》共计六篇,即《二三子问》《系辞》《衷》(《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对看两本《易传》篇目、内容则明显不同。帛本《易传》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说卦》(前三章)以外,皆是未传世之《易传》,故《易传》之异同,实则今本《系辞》与帛本《系辞》之异同,简述于下。

今本《系辞上》除“大衍之数五十”一节共204字未见于帛本《系辞》之外,余者皆同,唯个别字句之差异(如帛本《系辞》之马,今本皆作“象”)。今本《系辞下》则有部分内容未见于帛本《系辞》中,而见于帛本《要》《衷》两篇,如下:

(1)“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以下共95字,见于帛本《要》篇。

(2)“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以下共149字,见于帛本《要》篇。

(3)“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以下共119字,见于帛本《衷》篇。

(4)“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以下共145字,见于帛本《衷》篇。

(5)“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以下共83字,见于帛本《衷》篇。

(6)“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下共41字,及“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共11字,散见于帛本《衷》篇。

(7)“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以下共188字,零乱散见于帛本《衷》篇。

据上,今本《系辞下》共计831字未见于帛本《系辞》,而散见于帛本《要》《衷》两篇。

另外,《说卦传》前三章共计160字,见于帛本《衷》篇。

据相关专家考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本《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经文与六篇传文),其抄写年代是汉文帝12年(公元前168年),当是此时流传并使用者。

自帛本《周易》出土后,打破了“易”学史上许多传统说法,并破解了许多疑难问题。如对今本《易传》的成书时间,打破了传统说法。如

刘大钧《周易概论》说:“今本‘十翼’之文,是在帛《易》基础上修订完备而成,其时间大致在文、景之后的武帝时期,即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之后。”

刘震《周易导读——帛书易传》说:“今本《易传》其思想来源于孔子,其定型完成于汉代……而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周易》的研究者们开始刻意加深《周易》与孔子的关系,至晚到宣、元年间,今本《易传》正式形成。”而

对于孔子与今本《易传》的关系,刘震又说:“孔子确实不是《易传》的直接作者,而是思想源头……几乎可以肯定,孔子并非今本《易传》的著者,而将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有意夸张,甚至篡改,恐怕皆是汉代儒生的故意为之,其目的是籍由孔子在当时朝堂之地位,实现自身的功名利禄,而这种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易传》自身的种种矛盾。”(《周易导读——帛书易传》)

据上简述,今本《系辞传》晚于帛本《系辞传》,帛本较接近原貌。今本《系辞传》之编纂成书当在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期间,而今本《易传》(十翼)之编纂成书当在西汉宣、元时期,出自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手。

何谓“成书”?即该书所有内容完全编纂在一起了才算成书!成书与成篇不同。每篇文章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写成,但编纂成书是同一时期、一二个或几个作者所为。

0 阅读:5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