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黄志临(化名)
三天前确定自己“阳了”后,一直到现在我都在家里休息。去年11月广州新冠感染的高峰期,我成功躲了过去,成为公司20多号人里没有中招的三个员工之一,当时还觉得自己很坚挺,四十不惑依然有着强劲的臂弯。但要来的终归来了,而且这次阳了后我的症状也很强烈。
◎ 毫无疑问,新冠病毒并未消失。/ 全景视觉
23日周日那天补休,临下班时我开始感觉到不适,身体疲软无力。坐了两站地铁后开车回家,到晚上就开始发热了。一开始测体温,37.5℃,心里已觉得不太妙,怀疑自己可能是得了甲流,不然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千年道行一朝丧,要破防了。
当然我也不是很紧张,每次遇到这种感冒、发烧的时刻,天空里都会飘来四个字:多喝热水。
喝了一杯抗病毒颗粒之类的冲剂后,到晚上10点左右我再测体温,升高了,去到38.8℃。拿出在抽屉里放了一段时间的抗原测试剂,一测,两道杠红晃晃地闪在眼前。
我在公司微信群里发布了消息,说我中招了,阳了。好些人发出了大拇指的表情符号,纷纷点赞说:终于轮到你了,大哥。
隔着屏幕,我都能看到他们热泪盈眶的样子。
唯一例外的,是有位叫小叶的年轻人哭丧着脸在群里说:哥,我前天跟你一起吃过饭,面对面坐着呢。
我说,我不只跟你吃过饭,昨晚我还跟一些朋友吃小龙虾宵夜呢。我又把阳了的消息跟一起宵夜的几个朋友说了,内心的愧疚感多少会有点,但并不多。幸好他们都没出现什么不适,翻箱倒柜去找抗原做了测试后,一个个都蹦了起来喊:吓了一跳,你得找个时间请吃饭压压惊。
这个时候我最后的一丝内疚感就完全消失了。
经过了这几年疫情的冲击与“收复失地”,很明显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很多朋友,对新冠都已经看得比较轻淡。
◎ 人生第一次两道杠。/ 受访者供图
阳了后那晚我整晚都没睡好,全身酸痛,一直发着低烧。到了第二天起来,全身还是痛,还没退烧。吃了一颗布洛芬后,差不多全天时间我都在睡,就想在床上像咸鱼一样躺着一动也不动。
公司里其他同事都没有出现状况——除了小叶。我阳了后第二天,他还屁颠屁颠地跑回公司上班,结果一进门,前台行政小姐姐就像见鬼一样大声喊:站住,不要动不要呼吸!然后甩了一袋抗原测试剂过去,让他躲在一个角落里先把鼻孔给挑了。
一测是两道杠,他又立刻跑回家把自己锁了起来。
小叶这次阳了属于“二进宫”,去年他也阳过,正好在“放开”之后没几天,没被拉去方舱,到如今时隔差不多五个月。他第一次阳了的时候,吃了4颗布洛芬,在第5天就转阴了。这次“二阳”,他的症状也很轻,就是发热、咽干,身体乏力肌肉疲劳——他甚至觉得这种疲劳,大部分是因为上周末搬家进行了过度体力劳动所造成的。
作为一名唏嘘的中年男人,对比一下他,我当然会觉得年轻真好。
◎ 近段时间各地临床上的新发病例80%以上是初次感染者。/ 全景视觉
到底是在哪里感染了病毒,哪里出了问题呢?我对领导说,有可能因为周日补休,这日子其实是不宜上班的,运程不好。领导说,得了吧,大家在周日那天加班都加得生龙活虎的,就你拖了后腿。
我后来又深度怀疑,其实就是小叶这家伙将病毒给我的。他找了搬家公司的人帮忙挪窝,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戴口罩。周五晚我跟他一起吃饭,周日我就阳了。
阳了后,我就把自己封在了一个房间里,如果非要出房间,就戴着口罩。到目前为止,我的家人都没有感染。
有时我看到网上的讨论说,新冠是不是消失了?你们看我和小叶的情况就知道,新冠当然没有消失,“消失”只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显出一种轻松而不太在乎的态度。有人很担心二波感染潮很快就来了,但纵观我周围的人,大多数再也没有对“阳了”这事大惊小怪的。跟去年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
● 专家解析 ●
彭劼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
免疫力低下、过度劳累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容易二次感染新冠病毒。不过,现在离上次感染高峰仅过去四个多月,很多人还有较强的免疫力,我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的情况。
大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防护:
一是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比如飞机、地铁、长途车等场所,戴好口罩。坚持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当前广东处于雨季,病原易滋生,除了防范新冠感染,还要防范甲流等其他传染病。
二是对于医护人员、特殊人群(教师等),还有未全程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在一轮感染高峰中没有测出来被感染的,要做好疫苗接种。
三是在药品方面,临床研判这次不会再出现大规模感染高峰,医院储备的药品能满足大家就医需要,建议个人不用囤积药品,有症状到医院开药即可。
作者|梁中明
编辑|廖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