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名医丨铜梁区中医院张建红:中西医求同存异优势互补

生活哲学家在路上 2024-10-19 14:52:48

新闻人物档案《《《

张建红 第五届重庆市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重庆市首批区县级医学科学学术带头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基层中医药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理事兼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血管病、神经内科介入组成员;现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眩晕)、冠心病(胸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悸)、糖尿病、睡眠障碍等内科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较早开展心脏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等心血管介入手术以及各种疑难杂病的中西医治疗。发表专著两部,论文数篇。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中医之路的?

张建红:在我童年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多病,长期反复出现上腹部饥饿性疼痛,以夜间尤甚(也就是现在的消化性溃疡),有时候疼痛难忍,就经常到离家4里地远的公社去看病,多数时间是中药治疗,因为当地中药远比西药多,所以我小时候就对中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父亲病情的反复发作让我感觉很困惑,脑海里始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始终治不好呢?

在我高考的时候,受我叔叔的影响(他常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看中医),第二志愿填了泸州医学院中医专业,结果第一志愿未录取,被第二志愿录取。那时候,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在校读书时,中、西医比重大概是6:4,当时根本不知道中医、西医谁好?谁不好?认为只要能治病救人,都认真学习。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就这样走上了中医之路。

记者‬:铜梁区中医院的大内科从不足30张床位发展到现在拥有5个专业内科,请回忆一下期间的几个突破性进展!

张建红:铜梁区中医院最早是以骨科远近闻名,内科发展没有优势。刚毕业时,内科医生少,多数以门诊为主。而且学历、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对危急重症治疗手段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领导高瞻远瞩,出台政策鼓励外出进修学习,选拔引进人才,重用人才。

当时我竞选当上了大内科主任,改变了科室管理模式,加之遇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搬迁新院区等机遇,同时还意识到想要更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决群众疾苦,就必须提高医疗技术,抓好服务态度,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系列措施,让前来就诊的患者量逐年增加。

随着病人量的大幅增加,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更好地服务患者,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医院决定按专业救治。就这样一分二,二分三,一直到现在5个专业。每个科室都有同样的发展理念,因此,各个专业都能健康、有序发展。其中,心血管病科为全国十一五农村特色专科、重庆市中医名科、重庆市中医重点学科、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科室为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另外1个科室为铜梁区重点专科。

记者‬:请介绍一下“张建红名医工作室”至今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今后的规划。

张建红:工作室共有成员9名,由我担任指导老师,采用“师带徒”模式,共招收传承人8名(院内6名,院外2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3人。其中,传承人周渭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传承人王成朋获“重庆市铜梁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二等奖”、“铜梁区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编论著1本,参编专著2部。在教学方面,总结出 “读、看、练、记、悟”5字经验。

工作室今后将继续通过疑难病例分享、名医讲堂、学术交流会、推广新技术及新项目等活动总结工作室的学术思想。传承并发扬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治法,开展经方治疗心悸、心衰病、失眠、眩晕的系列研究。

记者‬:请以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为例,介绍一下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以及如何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诊疗效果。

张建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各有优势。在心肌梗塞、脑梗塞、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及结构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脑血管病,选择现代医疗技术,通过微创方法,能够减少早期患者死亡率及后期并发症;在中晚期选择中医药治疗,能减少副作用,更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率。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现在的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如何才能更好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水平中医人?

张建红: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水平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需要很好地融合。院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系统学习基础理论及临床规范和标准,教学生如何做;而师承教育是培养学生临床灵活辨证思维能力,教学生如何做好;理论指导实践,临床深化理论,因此两者相结合就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水平中医人才。

记者‬:中医药现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您觉得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中医,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张建红: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还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1、制定规范。制定中医药各方面(包括中药、疾病诊断、疗效等)国际、国内标准,防止江湖骗术破坏中医药整体形象;

2、宣传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部分简单行之有效的技术面向社会推广,让老百姓自己掌握运用,从而全面认识中医药;

3、宣传临床疗效。中医药历史悠久,古代医者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从历史长河中总结出的中医理论和技术,在许多疾病的诊治上拥有明显疗效。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医家智慧。特别对特殊疾病的运用,与现代医学进行临床比对研究,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疗效好,大家自然信服中医药,愿用中医药、宣传中医药。

记者‬:作为铜梁区政协委员,您这些年在参政议政方面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建红:作为铜梁区政协连续两届委员,在每年的政协提案上,我都提出了振兴中医药的一些发展思路,比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关于规范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基层卫生院中医药发展的建议》等,作为重点提案交相关部门处理。

记者‬:从事中医工作三十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并请说明理由?

张建红: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只有活着才能干成其他事业。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初期的学习动力。其次是学习方法,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大量阅读历代医家著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总结,将理论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深信中医理论、技术,持之以恒。

记者‬:作为中医的先行者,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正在学习和即将学习中医的同学们说几句话!

张建红:伟人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作为先行者,我认为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显著的疗效,但需要有热心、恒心认真学习总结、传承创新。坚持中医药方向,在诊疗方面精益求精,用可靠的疗效服务大众,形成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底气。

0 阅读:3

生活哲学家在路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